首頁/ 歷史/ 正文

“但使龍城飛將在”明明講的是他,為何老師告訴你講李廣?因為不好說

“但使龍城飛將在”明明講的是他,為何老師告訴你講李廣?因為不好說

王昌齡(698年—757年)是唐朝著名邊塞詩人,他寫的《出塞二首》收穫了極高評價,其中一首更成為我們熟記於心的名篇:“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詩,上學時老師一般會要求我們背誦,並且介紹詩人如何感嘆邊關不定、希望出現像飛將軍李廣一樣的英雄鎮守邊關。所以很多人都會覺得,“但使龍城飛將在”一句便是在說李廣,只要有李廣在,匈奴(胡人)便不敢輕易冒犯漢唐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但使龍城飛將在”明明講的是他,為何老師告訴你講李廣?因為不好說

其實,這句詩講的從來就不是李廣,歷史上的李廣,並不是以抗擊匈奴得力著稱的。恰恰相反,李廣經常在與匈奴作戰時迷路無功,甚至被匈奴活捉,終生都沒有被漢武帝封為侯,反倒是小小年紀的霍去病17歲便封冠軍侯,漠北之戰大破匈奴,斬敵7萬有餘。

“但使龍城飛將在”提到的“龍城”是哪裡呢?《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記載,公元前129年,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郡),至籠城,迎擊前來騷擾的匈奴,與此同時還有3支隊伍一起出擊,分別由公孫敖、公孫賀、李廣帶領。

“但使龍城飛將在”明明講的是他,為何老師告訴你講李廣?因為不好說

而“籠城”與“龍城”就是一個意思,“龍城”也不限定於說是某個特定的地方,而是指匈奴祭掃天地祖先的所在,也就是匈奴的一個精神聖地、王帳所在,能夠大破龍城的將領,就是能直搗匈奴王庭的勇士。

而在那一年的“龍城之戰”中,公孫敖、公孫賀2支人馬都交戰失利,李廣損失慘重,被匈奴捉走後逃了回來,唯有衛青這一支大勝,漢武帝自然是看誰的能力出眾就給誰嘉獎了,衛青因此被封為“關內侯”。

“但使龍城飛將在”明明講的是他,為何老師告訴你講李廣?因為不好說

這是漢朝迎擊匈奴的第一次勝利,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所以,“龍城飛將”毫無疑問指的是衛青,但很奇怪的是,為什麼李廣在文學作品中的名氣比衛青大,連龍城之功也被安到了他頭上呢?

其實,這跟衛青的身份,以及李廣的經歷有關。衛青雖然為漢朝立下赫赫戰功,將漢朝勢力範圍推到了陰山一線,甚至公元前106年衛青病逝時漢武帝都叫人把他的墓冢修成陰山的形狀(暗合了“不教胡馬度陰山”一句),但在司馬遷等人眼裡,衛青始終是靠著外戚身份發家的。

“但使龍城飛將在”明明講的是他,為何老師告訴你講李廣?因為不好說

衛青的姐姐衛子夫是漢武帝皇后,衛青也因此顯貴,從奴僕變成將軍。而眾所周知,司馬遷寫《史記》帶上了很強的個人感情色彩,讀者很容易就能看出來,司馬遷在暗暗地損衛青與霍去病,說衛青“以和柔自媚於上”,但他又不得不承認衛青的軍事才能。

至於李廣,司馬遷是十分同情的,許多篇幅用來寫李廣武藝高超,與士卒同甘共苦,明人黃淳耀就感嘆:“太史公以孤憤之故,敘廣不啻出口,而傳衛青若不值一錢,然隨文讀之,廣與青之優劣終不掩。”

“但使龍城飛將在”明明講的是他,為何老師告訴你講李廣?因為不好說

在司馬遷筆下,李廣是個好人,雖然老打敗仗,但就是運氣不好。李廣終生未封侯,恰好符合文人們“懷才不遇”的一大文學契機,所以李廣備受文人墨客歡迎,王勃就曾在《滕王閣序》中寫道:“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再加上李廣還有“飛將軍”的外號,“龍城飛將”很容易便被誤以為是他了。老師沒有解釋其中原因,而是預設為李廣,或許是自己沒有多查資料,也或許是覺得難以跟學生們科普背後複雜的歷史文學因素,索性就不說衛青,只說李廣,你認為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