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為官的藝術|讀《戰天京》譚伯牛著

為官的藝術|讀《戰天京》譚伯牛著

中國人素愛研讀歷史,把經典歷史檔案當成金科玉律。前後《出師表》更是中國公文的標準教科書。這按斤來算的中國公文文物——清朝奏摺,以及那些名臣們出的個人文集都可以算是《出師表》之外的公文補充讀物。將時政公文與當時時事相結合研究,逐字逐句地研究每行文字的言外之意,足以成為寫作公文的經典課外閱讀教材。官方公文是很重要的歷史文獻依據,商朝燒製在龜甲上的公文直接證實了商朝的歷史。清朝遺留下大批的奏摺供後世學者進行研究,眾多歷史愛好者們從各個角度抽絲剝繭般對這些歷史檔案進行解讀,加上現代化趣味的比喻,出版了不少有趣的歷史讀物,增加了現代讀者對古代史閱讀的趣味和不同視角的認知。

我們拐彎抹角說話的傳統由來已久,官場往來最甚。此書通過幾位晚清絕頂聰明的名臣的書信集來作正面處事範本,並通過歷史背景還原當時當事人所身處的環境,讓人更好的體會到當事人所寫公文的藝術。並將那些稍顯遜色的官員的公文當成反面教材一併展現出來。不得不感嘆曾文正公,左文襄公,李文忠公不愧為晚清首屈一指的名臣,不但幹實事能力出類拔萃,人際關係往來也獨領風騷。奈何時代侷限,也僅僅是晚清苟延殘喘的幾針強心劑,藥效過後,身體更加垂危。對太平天國的勝利證明清朝在舊有體制中,經過自身的改制還能佔據上風。但面對新的世界生存法則,清朝毫無招架之力,李鴻章花半生心血搞洋務,終在中日甲午海戰慘敗中宣告失敗。

為官的藝術|讀《戰天京》譚伯牛著

清朝前期軍事力量主要靠八旗兵,綠營以及地方鄉勇。到中晚期時,八旗兵和綠營已經腐敗喪失戰鬥力。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前期戰鬥潰不成軍,不但是清朝軍事管理制度的混亂,也是國家武裝力量腐化的象徵。地方鄉勇本不是正規軍隊,也不在國家編制之內,最終成為清軍新軍的起點,也是清朝走向滅亡的開始。後人對清朝軍事政策研究頗多,結論不一,引《清史稿》卷一百三十《兵志》讓大家有個大致的瞭解:

太宗徵藩部,世祖定中原,八旗兵力最強。聖祖平南服,世宗徵青海,高宗定西疆,以旗兵為主,而輔之以綠營。仁宗剿教匪,宣宗御外寇,兼用防軍,而以鄉兵助之。文宗、穆宗先後平粵、捻,湘軍初起,淮軍繼之,而練勇之功始著,至是兵制蓋數變矣。

這本書的內容就是以“文宗、穆宗先後平粵、捻,湘軍初起,淮軍繼之”為據點展開。湖南,這個培育出影響中國近現代歷史走向地人物地故鄉,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書作者譚伯牛同為湖南人,對其老鄉們的故事頗有興趣,茶餘飯後常與朋友講湘軍的故事,“一日,二君顧我談得興起,曰:何不筆之於書,以為紀念。”作者文筆詞彙量之大讓人歎服,常常羞於自己識字不及,反覆查閱字詞地意思,對閱讀流暢度有一定的干擾。譚伯牛非歷史大家,文筆之間並不會拘泥於學術用語,常常引用現代事務比喻古代之事,讓人更好理解古代行事規則,如“在朝野熱炒之下,竟然連續漲停,托住大市”,“則類似心理素質極好之網蟲,從不介意各類用作語氣助詞的字母縮寫”。宜古宜今的詞語讓人體會到作者的詼諧。

為官的藝術|讀《戰天京》譚伯牛著

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作者從微觀角度看歷史,從心理人際方面著手,對歷史事件做主觀推斷,就像一位歷史偵探一樣,分析當事人心理,處於何種外界環境,判斷人物的行事動機,頗有宮斗的風采,整本書共分為這幾幕劇情“曾國藩與湘軍的伏沉史”“湘、楚,淮三軍戰粵匪”“曾國藩與左宗棠的恩恩怨怨”,“兩宮皇太后的逆襲”可以作為一幕外傳,用來介紹時政的變化。

秉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作者特意用一章節為曾國荃做辯護,澄清歷史謠言。這也道出了作者的歷史觀“後人讀史論人,自應看清這種出乎個人私心、近乎政治傾軋的手法,勿為古人所欺。”作者煞費苦心地從每一封奏摺,每一封書信中去揣摩當事人的心裡與話外之意,為大家拋開宏觀地歷史評價,從個人心理出發,在作者筆下歷史人物是具有七情六慾,有血有肉的活人,但又不是歷史小說裡那樣的戲劇性人物。他們也許光輝萬丈,也許遺臭萬年,但他們都只不過是作為一個人在當時的歷史事態種做出的主觀選擇。

作者寫作此書從“咸豐二年八月,太平軍圍攻長沙”“在籍丁憂侍郎曾國藩接奉聖旨,命令在鄉辦理團練”開始寫起。作為當今成功學書籍的主要標榜人物,曾國藩的人生可以分為兩段,團練前和團練後。道光年間進士,在京為官,顯示出極高的政治智慧,官運亨通積攢許多政治經驗。但如果只是當個京官就不會有後來的“曾文正公”。

為官的藝術|讀《戰天京》譚伯牛著

作者將曾國藩當做一個人來研究,一個聰明人,而非成功學的典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曾透過自己對時事敏銳的把握,幾度在人生低谷時反敗為勝。這是一種天賦,常人無法觸及,就算是曾國藩親自教導也無濟於事。作為自己的弟弟——曾國荃,曾國藩諄諄教導,傾囊相授,但在官場上還是要幫著弟弟擦屁股,孺子不可教也。“曾國荃這下倒是老實了,覆函檢討得失,‘心氣和平,事理通達’,曾國藩贊曰‘大慰大慰’。”這一段讓人直嘆:好一位兄長,為魯莽的弟弟煞費苦心。比起成功學,這樣的兄弟情更值得後世學習。一個人可以追求自我的成功,但如果喪失了孝悌之情又有什麼意思呢?

歷史總是告訴我們如果同一時代同時出現兩個聰明人,就會成為互為知己的死敵,所謂既生瑜何生亮。另一個聰明人左宗棠同為湖南老鄉,比曾國藩小一歲,性格與其完全相反。曾國藩“追求一種不居其名,能行其實的境界”,“左宗棠則一反其道而行之,卻也能立德、立功。”被推崇為成功學典範的曾國藩,其為人處世可想而知,用一個字形容就是“假”。所謂的“假”就是年輕人對老一輩的那種對慾望的剋制,做事明推暗就地譏諷。

為官的藝術|讀《戰天京》譚伯牛著

左宗棠自然就是“真”,三次考試失敗後“從此款段出都,不復再踏軟紅與群兒爭道旁苦李矣。”此等人生境界豈是范進之輩所能企及的。左宗棠好罵人,是“著名劣幕”。如果不是太有才華真不知會落得何等地步。同為湖南人,年齡相差一歲,我想左宗棠自然而然地在心中與曾國藩較勁,再加上二人處世哲學的不同,“真”人左宗棠自然看不慣“假”人曾國藩。超過曾國藩可能是左宗棠一生的夢魘,他也確實做到了。不過就算左宗棠有通天的本領也不會想到他今日的名氣已經遠揚全世界,有中餐館的地方就必定會有左宗棠。曾、左二人“相期無負平生”。

比起大部的軍事研究,政治研究,這一小本的消遣讀物給我們帶來了歷史人性的解讀。成功和失敗的法則大致看去相差無幾。遇事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果斷判斷又陷魯莽誤判。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而細節又決定成敗,等等。無論你有什麼性格都能使你成功,也都將讓你走向滅亡。有人如履薄冰,有人暢意恩仇。一時春風得意,一時向隅而泣,人生起起落落平常事也。

撰文:彬孺忍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