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歷史的暗角:春秋初期的第一場兄弟之爭

文/子非魚

歷史的暗角:春秋初期的第一場兄弟之爭

“多行不義必自斃”,

在中國,可能沒人沒有聽過這句話,

這是春秋初期,鄭莊公說給自己弟弟的_

鄭莊公,姬姓,名寤生,是鄭武公的長子。其母姜姓,因嫁給鄭武公,故稱武姜。

為什麼叫寤生?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鄭莊公出生時腳先出來的,武姜因此受到了驚嚇,

另一種是,武姜做了一晚上噩夢,醒了後發現生了個兒子…

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導致武姜很不喜歡這個兒子,

不喜歡歸不喜歡,名字還是要取的,就叫“寤生”吧_

寤生到底什麼意思?兩種解釋都有,歷史上也有爭論,

但不爭的事實是,武姜討厭寤生!

沒過幾年,武姜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共叔段,

為人父母者,疼愛小兒子是正常的,其歷史根源可能與嫡長繼承製有關,嫡長子繼承所有家產,為了安撫小兒子,父母可能會給小兒子更多關愛,

可想而知,這位武姜一定偏愛共叔段,

偏愛到什麼程度?史書上沒有記錄他們兄弟的童年,只有他們成年以後的故事,

鄭武公還在位時,武姜曾請求改立共叔段為太子,被拒…

鄭莊公即位後,武姜要求把京邑分給共叔段,鄭莊公同意了_

共叔段上任時,武姜說:你做好攻打都城的準備,我給你做內應!

攻打都城,做內應,這是要造自己大兒子的反!

如果裡應外合,造反成功,寤生會是什麼下場?可能會被自己的弟弟和母親殺死吧,否則火種不滅,還會有人擁立寤生復位,

叔段到京邑以後,首先對京邑的城牆進行擴建。

根據周禮,大的城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不能超過國都規模的五分之一,而小城只能是九分之一。

而叔段的改建,已經明顯違背周朝禮制。

於是有人向鄭莊公建議,早做處理,不要讓自己的弟弟做大了,

在這種情況下,鄭莊公說出了那句名言: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待之?你猜等待了多久?二十二年!

這麼長的時間裡,鄭莊公完全可以以哥哥的名義管教弟弟,也可以以國君的名義約束臣子,

但他都沒有,他就靜靜的等著,等弟弟犯下滔天大罪的那一天,

那一天,他可以名正言順的殺了這個弟弟,連母親都不能說什麼(ー_ー)!!

無論是左轉,公羊傳,還是穀梁傳,都有對鄭莊公的諷刺,

你為什麼不管教弟弟?你為什麼不約束臣子?你為什麼為了殺這個弟弟,可以等二十二年?

史書的記載,只有“鄭伯克段於鄢”,為什麼是鄭伯而不是哥哥,為什麼用克不用殺,為什麼是段不是弟弟,微言大義,解釋的都很完美,

總之,鄭莊公你錯了-_-||

史書,不會記錄全部,有時候我們只能猜,

不知道有多少個夜晚,寤生看著母親疼愛著弟弟,自己卻只能孤身一人,

不知道有多少次,自己雖然是儲君,卻不得不讓著這個弟弟,不得不把最好的給這個弟弟,除了自己的儲君之位,

也不知多少次,犯錯的明明是弟弟,被罵的卻是寤生…

這些,都是我猜的,

我不知道,

如果不是這樣,一個哥哥為什麼寧願等二十二年也要殺死自己的弟弟?

如果不是這樣,一個兒子為什麼會對自己的母親說,不及黃泉永不相見?

也許是這樣,也許鄭莊公本來就腹黑,誰知道呢?!

End

2020/5/19

附:

《左傳》認為,“鄭伯克段於鄢”中,共叔段超越了一個做弟弟的本分,所以稱段而不是弟。而鄭莊公則沒有完成教導弟弟應盡的責任,並故意放任共叔段,以期其走上造反的道路,所以稱之為鄭伯而不是兄。而共叔段後來的行為如同另一個國君,所以鄭莊公平定共叔段,要用打贏敵國採用的“克”字。而最後,共叔段出逃卻不說,則是史官也不好下筆來寫這件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