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宋代最興旺的口岸城杭州——《京城圖》

南宋雖說是一個比較窩囊的朝代,但是經濟水平還是很可以的,偏安南方定都杭州後,下面這幅圖反映出了都城的繁華。

大宋退居南方成了南宋,丟了半壁江山,在南有滋有味地偏安了百多年。宋廷偏安,把大宋的文化產業也移到了江南,這大大活躍了南方的出版業,浙江一時成了全國的刻書中心。出版便利的直接成果就是促進了南方地方誌的發展,為後世就下了難得的歷史文獻。

南宋定都臨安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朝廷從南宋的乾道五年至鹹淳四年(1169年—1268年)百年之間曾三修府志,成就了被後世譽為方誌上品的《乾道臨安志》、《淳佑臨安志》、《鹹淳臨安志》的“臨安三志”,為南宋最有影響的志書。但後來《乾道臨安志》和《淳佑臨安志》只有文字殘存,地圖文獻無考。所以《鹹淳臨安志》就成了最為全面的臨安府志。

《鹹淳臨安志》由潛說友編撰,作者以《乾道臨安志》﹑《淳祐臨安志》為基礎﹐旁搜博採﹐增補成書﹐共一百卷。前十五卷為行在所隸﹐記載皇城及中央官署等。十六卷以下﹐分列疆域﹑山川﹑詔令﹑御製﹑秩官﹑宮寺﹑文事﹑武備﹑風土﹑貢賦﹑人物﹑祠祀﹑寺觀﹑園亭﹑古蹟﹑冢墓﹑恤民﹑祥異﹑紀遺等門。體例完備﹐條理秩然。特別值得一說的是此志還編輯了多幅地圖,這些地圖包括《浙江圖》、《西湖圖》、《京城圖》、《皇城圖》似一組由遠及近的鏡頭組成了最完整的臨安府城“全圖”。

《浙江圖》很像一幅現代的航拍地圖,從空中鳥瞰錢塘江杭州江段面貌,同時,在大全景中還以寫景法,描繪了江景細部,江中有帆船,北岸有石堤,江堤與城牆之間的江岸地段繪得較詳細,顯示了這一帶當時的繁榮景象。此圖上,臨安城牆僅繪了一部分,沒有過多表示地物,這些內容留待下一幅地圖《西湖圖》來完成。

說起臨安,總要提都城之西的西湖。當年詩人林升在譴責宋人丟下開封,偏安江南時,曾寫下了著名的諷喻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幅《西湖圖》以湖為中心,勾勒出西湖全景。西湖現在的主要景點在圖中都可以找到。此圖名《西湖圖》所以,城的內容就交給《京城圖》來完成。

《京城圖》描繪了南宋京城臨安的總貌。城牆,當時的十二座城門繪得十分完整,城內的街、坊、河、橋都作了標示,河用波紋繪出,橋僅註名稱,中央官署的名稱和分佈情況也繪出,皇城在此圖只是示意性質。我們可以藉此看一下700多年前的杭州。從圖上看,杭州南起鳳凰山,北到現武林門,西接西湖,東至中河,萬松嶺腳下則是皇宮大內。“贏於南北而縮於東西”,南北長度是東西的一倍。

《京城圖》繪畫精細,標識鮮明,山水城闕、宮殿衙門、街道坊肆、橋樑倉庫,近千個地名佈滿圖上,展示出南宋都城的莊嚴與繁華。由於志書地圖的繪製受其本身的性質、用途、圖面佈局規整以及便於閱讀等因素的制約,《京城圖》的方位取向是上西下東、左南右北,但文字敘述卻“東西南北”相混,圖以大內中主殿的方位(座西朝東)為圖的方位,而志文將宮城廂的東西南北方位,敘述成北南東西形成一個假的上北下南方位,這種方位取向和敘述的“混亂”,具有明顯的皇權觀念。由於志書地圖受到矩形雕版尺寸的約束,使地圖的比例總是失真。

《京城圖》的圖符以城牆、城門、河流和山峰最為明顯,帶有很深的傳統山水畫烙印。圖中的城牆和城門均用寫景法繪製,既淳樸又厚重,猶如宋人的界畫,實受當時南宋畫苑畫家的影響,同時反映了宋代城樓建築的華麗景象。此圖的圖注除了有方位表示外,字型還分大小等級,如“大內”、太廟”、“五府”、“朝天門”和“御街”等圖註明顯大於其它圖注,表示了封建等級觀念。當然這個等級的核心是皇城,所以,這組皇城是單獨繪製的名字就叫《皇城圖》,此圖內容並不複雜,包括大內、太廟、都亭驛、登聞檢院、教場等部分,其中大內繪得比較詳細,皇城和皇宮四周的宮門、麗正門、和寧門、東華門、西華門表示得相當完整。

其實“西湖歌舞”只是臨安生活的表象,真正使南宋得以苟安百年的是錢塘江的江海物流之利。錢塘江發源於黃山,古名“折江”,杭州附近稱為“之江”,最後在舟山一帶流入東海。有著通海之便的錢塘江,自古就是江海運輸的重要碼頭。唐初杭州港即是漕糧大港,同時,也是製造大型江船、海舶的重鎮。北宋不僅在此設立設兩浙市舶司,並且規定:“自今商旅出海外藩國販易者,須於兩浙市舶司陳牒,請官給券以行。違者沒入其寶貨。”各地出海的商船都必須向設在杭州的兩浙市舶司辦理手續。所以,臨安不僅是偏安之都,還是大宋著名的通商口岸。

我試圖從《京城圖》中找到宋在臨安的市舶,但沒能找到。據作於元初的《夢梁錄》載。“市舶務,在保安門外瓶場河下。凡海商自外至杭,受其券而考驗之。又有新務,在梅家橋北。”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這裡成了京都臨安府,原市舶司改稱為“臨安市舶務”。據《乾道臨安志》載:“市舶務在保安門外諸家橋之南”;《夢粱錄》載:“市舶務在保安門外瓶場河下。”後在城北梅家橋(今水星閣南)設立市舶新務。淳祐八年(1248),改稱為“行在市舶務”,並在錢塘江岸清水閘(今南星橋一帶)建署。不過,市舶並沒在此圖中顯現,不僅如此,後來,我到杭州也沒打聽到宋市舶在此城的遺蹟。

宋重視海外貿易,對遠道而來的外商視為嘉賓,杭州羊壩頭、新四三橋均有外國舶商居住地,城東崇新門內薦橋附近多住猶太人(這些人是不是從汴梁開封的猶太族群那裡遷來,不得而知)、基督教徒之富族;薦橋以西為回回人所居,俗稱“八間樓”。外國商人居住地稱“蕃坊”,

由市舶司會同當地政府共管。杭州市舶司還經常為外商舉行盛大“犒宴”,進港接風,離港餞行。

宋代杭州舶商館驛很多,著名的有:浙江亭是一所政府開設在杭州港候船的賓館;都亭驛是館專接待外國使人賓館;懷遠驛是南宋最早的國賓館,紹興七年(1137),接待過三佛齊國的貢使;其他,還有北郭驛亭、仁和館、郵亭驛等……如此熱鬧的海上商貿往來,西湖的歌臺舞榭,能不“繁榮”一時嗎?

宋代最興旺的口岸城杭州——《京城圖》

圖:《京城圖》,始載於鹹淳四年(1268年)由潛說友編纂的《鹹淳臨安志》,我們可以藉此看一下700多年前的杭州。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