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宋代官員行賄叫“金瓜子”和現在送的“小海鮮”有啥區別?

宋代官員行賄叫“金瓜子”和現在送的“小海鮮”有啥區別?

趙匡胤影視形象

公元972年,宋太祖對宰相趙普說:“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朕今選儒臣幹事者百餘,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這一句可謂跟趙普“交了底”,武臣擁兵割據,才是對趙宋政權的最大威脅;文臣無兵, “縱皆貪濁”也不會危及到他的皇權。正因如此,在宋太祖跟趙普交了底之後,由此引出了下面的一個小插曲。

趙普擔任宰相,宋太祖外出,忽然駕臨來到趙普府第上。當時兩浙王錢俶剛剛派遣使者送信並且攜帶十瓶海物來到韓王府第,把十瓶海物放置在左廂房裡。恰逢皇上的車駕到,趙普就倉卒出來迎接,來不及退避。

皇上看見這些東西,便問那是什麼,趙普不敢隱瞞,按照實際情況來回答。皇上說:“這些海物一定很好。”當即命令開啟那些瓶子,都是裝滿的金瓜子。趙普十分惶恐,頓首謝罪說:“我沒有來得及開啟,確實不知瓶子裡的東西,如果知是這樣,應當上奏皇上並且退掉它們。”宋太祖聽了卻哈哈大笑地說:“儘管收下它們,不要過慮。那些國家大事都是由你們這些書生所擬定的。” 言外之意就是,你們這些書生官員乾點工作,多貪點錢不是問題,只要不造反就行了。

宋代官員行賄叫“金瓜子”和現在送的“小海鮮”有啥區別?

大宋傳奇劇照

趙普在開封的房子都是用這些金子所修砌的,一時之間,趙宋王朝瀰漫著極其奢侈,貪汙腐化的氣候。由於宋太祖對文官的“放縱”,直接導致了宋朝是文官待遇最好,貪腐最為嚴重的時期,也是最終導致宋朝滅亡的最重要原因。

據史料記載,宋太祖雖是考慮到其他的政治目的,尤其是趙普乃一介書生,他越是貪婪,越表明他在政治上更加“可靠”,某種意義上,透過允許腐敗來掌握官員的汙點和把柄,又是皇權專制下的一種“馭下之術”,是從上至下實現層層控制的一把利劍。也就是說,從根本上講,皇帝更需要貪官而不是清官。

宋太祖放縱官員貪腐,哈哈一笑輕鬆地讓宰相這一級別高官對金銀“取之”,勢必導致一系列“蝴蝶效應”,從邏輯的因果關係上,無論大小官吏,他們的貪贓枉法是互相依存,互為攻守,彼此包庇,皇帝對宰相貪腐放縱,小吏必然仿效。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種“塌方式”的貪腐狀況,最終葬送了整個國家政權。

南宋大臣楊萬里在目睹官場腐敗後深刻指出:“馭吏之難,莫難於禁髒吏……大吏不正而責小吏,法略於上而詳於下,天下之不服固也。”楊萬里間接地解釋了宋太祖對文官貪腐的放縱導致的結果,作為被迫南遷的政權官員,楊萬里對文官貪腐的不可遏制非常痛心,對這種“亂自上作”的貪腐放縱因素領悟的十分深刻。

宋代官員行賄叫“金瓜子”和現在送的“小海鮮”有啥區別?

大宋傳奇劇照

古代皇權專制下,權力結構呈金字塔形,其頂端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一方面,皇帝在名義上是最高統治者;另一方面,在權力實際執行中,單靠皇帝一個人又不可能實現對國家、政權的完全控制。為此,皇帝不得不求助於官僚集團的合作,以保證其皇權的穩固。而為了換取官僚集團的支援,除了運用權術之外,皇帝還不得不容許官僚集團中不法行為包括腐敗的存在。從而,在皇權專制下,腐敗便成為一種結構性的、內生性的產物。本質上,官僚集團的腐敗是一種購買式的忠誠。宋太祖對待宰相腐敗的關鍵詞是“大笑、取之”,這種看似極其“高明”的“馭臣之術”,恰恰反射出中國數千年統治階級貪腐的規律,歷史學家吳晗曾寫道:“在中國古代,上下幾千年,細讀歷史,政簡刑清,官吏廉潔,生民樂業的時代簡直是黃鐘大呂之音,少得可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