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鴉片戰爭有多慘烈,為何十萬清軍打不過兩萬英軍?戰損比達441

在中國近代史中,曾出現過這麼一場奇怪的戰爭:守城計程車兵被外敵打得落花流水,然而旁邊的民眾不僅沒有為被外族侵略者單方面碾壓的本國軍隊吶喊助威,反而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瓜看戲”,甚至還有些人為了賺取可觀的收入,主動幫侵略軍搬運物資……

這只是這場戰爭的一小個縮影,這場戰爭改變了中國未來的走向,同時也開啟了中國上百年飽受外國侵略者欺凌歷史,它就是令無數中國人心痛不已的

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有多慘烈,為何十萬清軍打不過兩萬英軍?戰損比達441

鴉片戰爭

要聊聊鴉片戰爭這一話題還是得回到鴉片戰爭的歷史背景上來。“戰爭是政治的延伸”,鴉片戰爭的爆發和中英兩國在18世紀後半葉以來的緊張關係密不可分。1757年,為了限制商業的過度發展,打壓國家賴以為生的農業。當時的乾隆皇帝下令除了在廣東設立專門負責對外貿易的海關外,其他地方禁止開展對外貿易,“片帆不得出海”。

當時的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透過工業化生產的商品亟需海外市場消化掉。當時的中國是世界綜合國力第一的大國,不僅是個潛力十分強大的消費市場,同時物產十分豐富。中國的特產絲綢、茶葉、瓷器,在當時都是歐洲緊俏的奢侈品。

英國的“如意算盤”是這樣的:把本國生產的工業品賣給中國,然後再用換來的白銀購買中國的特產。為此,英國多次派使團出訪中國,並就增開通商口岸的問題和皇帝進行談判。結果,英國人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因為皇帝都以

“大清國物產豐饒,無需洋貨”

等理由拒絕了英國人增開通商口岸的請求。

鴉片戰爭有多慘烈,為何十萬清軍打不過兩萬英軍?戰損比達441

眼看白花花的銀子流入中國,而自己卻沒在中國賺到多少錢。英國人坐不住了,他們必須想辦法來挽回對華貿易逆差。就在英國人為如何在中國賺錢抓破腦袋的時候,英國成功吞併印度的訊息給了他們希望:“有了,就在印度殖民地生產鴉片,然後用貨船向中國走私鴉片。”

在當時,中國的鴉片煙吸食者十分多。上到皇親國戚下到販夫走卒,都有吸食鴉片的人群。“大清國不准我們合法貿易,那我們就向他們走私鴉片。”於是,就在十八世紀結束後沒多久,一箱箱鴉片就在印度被英國人裝箱上船,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英國人的計劃果真奏效了,無數箱鴉片被高價出售給任何能掏出錢購買的癮君子。不少窮得只剩下一身破布的平民,為了能湊錢吸上一口鴉片甘願賣兒賣女。英國人就這樣憑藉骯髒的鴉片走私,在中國賺取了骯髒的第一桶金。

鴉片戰爭有多慘烈,為何十萬清軍打不過兩萬英軍?戰損比達441

眼看著國內無數白銀被貪婪的英國鴉片販子捲走,國民也被這種害人精折磨得半死不活。當時的道光皇帝坐不住了,他立刻命令湖光總督林則徐前往廣東查封英國人走私的鴉片。一到廣州林則徐就用鐵腕手段控制了全部英國商人,並命令他們:

“不交出藏匿的鴉片就不可以吃飯!”

沒辦法,英國人只能灰溜溜地交出了藏匿在廣州倉庫各處的鴉片。在經過道光皇帝的同意後,林則徐用“海水浸化法”全部銷燬了繳獲的兩萬餘箱鴉片。所謂“海水浸化法”,即:

在海邊挑挖兩池,池底鋪石,為防鴉片滲漏,四周釘板,再挖一水溝。將鹽水倒入水溝,流入池中。接著把煙土割成四瓣,掉入鹽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煙土溶解。各工作人員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搞拌,務求煙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時,把池水送出大洋,並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一旁觀看的英國煙販氣不過,便跑到英國政府那裡告狀。英國政府是十分典型的資本主義政府,政府存在的很大原因就是為了維護大資本家的利益。經過緊張的辯論後,英國政府議會以多數透過決定向華髮起戰爭。由於這場戰爭是因為銷燬鴉片而成為導火索,所以也被後世稱為“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有多慘烈,為何十萬清軍打不過兩萬英軍?戰損比達441

虎門銷煙

對於這場戰爭,英國人可謂是毫無心理準備。雖然他們早在18世紀就借出訪中國偵查了中國社會各界的情況,發現看似欣欣向榮的大清國早已埋下無數禍根。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清國再怎麼外強中乾,但還是可以拉起一支20萬人的大軍發起反擊。由於軍隊早已分散在全球各地,英國人此時只能湊出不到萬人的部隊進攻中國。對於這次赴華作戰,很多英軍士兵可謂是抱有“必死的決心”,因為很難想象不到一萬人的部隊,如何才能打敗二十萬大軍。

經過緊張的準備後,1840年6月,英國海軍47艘戰船攜帶4000人的部隊,在海軍少將懿律(中文名)、駐華商務監督義律(中文名)的率領下,漂洋過海在廣東珠江口靠岸。此時的大清國上下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之中,根本沒有把入侵的英軍士兵視為重大威脅,甚至還以為他們只是英國商人組織的流寇。

鴉片戰爭有多慘烈,為何十萬清軍打不過兩萬英軍?戰損比達441

果然,傲慢的清軍在首次戰役中就品嚐到了可恥的失敗。見清軍在廣東的防守極為嚴密,英軍立刻北上攻打浙江。鴉片戰爭的首次戰役——第一次定海戰役,英軍

僅以一人受傷為代價

,打死十三位清軍、打傷十三位清軍,並佔領了中國軍事重地定海(今浙江舟山)。

定海陷落後,道光皇帝慌忙組織水師圍剿英國海軍。此時英國人早已結束休整並率軍北上,而他們的目標正是中國重要戰略要地天津大沽。見兵臨城下,慌亂的道光皇帝連忙中止了針對英軍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決定處罰對英強硬的林則徐等官員,並同意就通商問題和英國人進行談判。

清朝官員並不是真的想增開通商口岸,而是想辦法為部隊開拔東部拖延時間。英軍指揮官乾脆也撕下和談的假面具,於1841年1月7日突襲大角、沙角炮臺,最終佔領虎門炮臺。守衛的清軍不敵,以死傷七百餘人、自毀11艘戰船的代價,放棄炮臺四散而逃。在戰鬥結束後,英軍驚訝地發現自己付出的代價極小,只佔了清軍損失的零頭。

在聽到虎門炮臺落入英軍之手後,道光皇帝暴跳如雷,大罵清軍無能。此刻侍衛大臣奕山連忙請纓:

“願為陛下蕩平夷寇!”

道光聽聞龍顏大悅,連忙命令奕山率領萬人大軍南下,攻打被英軍佔領的炮臺。結果,奕山的萬人大軍還是沒能打敗英軍。最終,虎門戰役以清軍丟下五百具遺體狼狽逃竄結束。

……

鴉片戰爭有多慘烈,為何十萬清軍打不過兩萬英軍?戰損比達441

奕山

縱觀整場鴉片戰爭,清軍士兵打得可謂是

“爛到家了”

。幾乎每次戰役都是以清軍士兵慘敗,丟下無數屍體狼狽逃竄結束。而鴉片戰爭的戰損比也十分難看,據統計八旗兵以及招募的漢人武裝綠營在戰爭中共投入二十萬大軍,結果付出

3100人死亡,4000人受傷的慘重代價

,卻沒有阻止英軍繼續入侵。而英軍以

69人死亡、451人受傷

這一極小的代價,就換取了極大的利益。

根據戰後清朝官員同英國政府正式簽署的《南京條約》這一不平等條約,清朝主動開放除廣州之外的

福州、寧波、上海三個通商口岸

,同時放寬對出口茶葉的限制並准許英國工業品進入中國市場。同時,無償割讓香港島並賠償

兩千一百萬兩銀元

給英國。當然,狡猾的英國人也不忘提出保護自己商業利益的提案,那就是“關稅協定”——即中國人向入關的英國商品徵收關稅需要徵得英國人的同意。

《南京條約》的簽訂意味著中國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會。從此開始,外國資本乘著《南京條約》開啟的缺口瘋狂湧入,衝擊著中國早已脆弱不堪的小農經濟。

鴉片戰爭有多慘烈,為何十萬清軍打不過兩萬英軍?戰損比達441

和無能腐敗的清軍官兵相比,廣東人民的抗英表現則十分可圈可點。在反對英國侵略者的戰鬥中,廣東人民打出的最漂亮的一仗則要數“三元里抗英”了。

在英國人攻陷四方炮臺後,反覆無常的清政府因為畏懼再生事端便和英國人展開艱難的談判。就在談判期間,駐紮在越秀山上的英軍部分士兵脫離隊伍,並前往一個名叫“三元里”的小村莊中“搜刮戰利品”。幾個殘暴的英軍士兵,甚至犯下了開棺曝屍、姦淫婦女的罪行。

就算眼前是武裝到牙齒的外國侵略者,三元里村民仍然奮起抵抗。因為他們保衛家鄉的勇氣,很明顯已經超過了對外國侵略者的恐懼。這夥英軍在踏入中國的土地以後從未遭遇如此激烈的抵抗,見狀立刻丟下數具被打死的屍體逃回駐地。

知道英軍部隊肯定會率兵報復,三元里村民在村子附近的古廟集合,商討反英大計。一個年長的村民說:“我們是抗夷的隊伍,自然需要一面旗幟做引導。廟裡剛好有一面‘三星旗’,不如我們就用它做指引。”眾人一致討論同意了這位村民的決定,眾人在古廟前集合,舉著“三星旗”莊嚴宣誓“

旗進人進,旗退人退,打死無怨”

有了統一的旗幟做指揮,三元里村民手持長矛、大刀等武器前去圍攻英軍部隊。三元里村附近幾個鄉的團練(相當於民兵)也自發組織起來,前去討伐暴虐的英軍。英軍根本沒料到會遭遇村民的強烈抵抗,結果被圍困在炮臺裡足足半天。雖然義軍已經圍困住陷入包圍的英軍,但就是無法殲滅盤踞在四方炮臺的英軍。

見局勢相持不下,幾位團練想出了誘敵深入的妙計。他們指揮眾人邊打邊撤,把英軍引誘至牛欄岡一帶。英軍指揮官臥烏古見義軍已退,便下令部隊“乘勝追擊”,結果卻中了埋伏。就在英軍被憤怒的村民們團團圍住時,天降大雨。英軍的槍炮在當時都需要透過點火燃燒火藥推動彈丸發射,一下雨就只能變成毫無用處的燒火棍。

村民們見敵人無法開槍便主動發起攻擊,對被引入包圍圈的英軍發起分割包圍。除了步槍刺刀外,英軍並沒有攜帶任何多餘的冷兵器,因此在同村民們的肉搏戰中落入下風。見友軍被中國人圍困,駐紮在附近的兩個英軍水兵連攜帶做了防水處理的步槍前去進攻村民武裝。這才把被圍困了足足兩個小時的英軍士兵解救出來。

雖然“三元里抗英”最後只取得打死英軍一人,打傷數十人英軍的小戰果。但這對於沒有受過專業軍事訓練的村民們來說也十分不錯了。就在三元里抗英鬥爭結束後不久,廣東人民警告英國侵略者若敢再犯:

“不用官兵,不用國帑,自己出力,殺盡爾等豬狗,方消我各鄉慘毒之害也!”

鴉片戰爭有多慘烈,為何十萬清軍打不過兩萬英軍?戰損比達441

清軍八旗兵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表現可謂是糟糕,而令人詫異的是同一支番號的部隊在三百年前的戰爭中卻打得虎虎生威。這引發了歷史學家的好奇心。透過考察相關歷史,他們發現:清軍之所以表現這麼糟糕,除了武器裝備不如英軍外,還和兵員素質低下以及當時落後的社會密切相關。

首先是武器方面

雖然英軍在1840年的時候仍然使用和清軍工作原理差不多的前裝火藥燧發槍。但這類武器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要比清軍使用的火繩槍要好。外加英國早已開始工業革命,在武器的質量還有材質都足足甩了清軍火繩槍一大截。

反觀清軍這邊,清軍的火器技術十分落後,即使在19世紀仍然使用早已落後時代兩百年的火繩槍。除了火繩槍以外,清軍還裝備有一種需要兩個人才能發射的巨型抬槍。這類槍雖然威力較大,但是精度極其不準,外加費時費力沒過多久就被時代淘汰了。不但如此,清軍的所有火器都是純手工打造,不僅零件公差大而且質量也嚴重不過關。

鴉片戰爭有多慘烈,為何十萬清軍打不過兩萬英軍?戰損比達441

抬槍

當然,英軍不但提高了槍支的製造工藝,還革新了燧發槍的裝填技術。他們在戰爭前發明了一種類似於現代定裝彈的小玩意兒。它是一個小圓管,一邊是足量的黑火藥,另一邊是燧發槍的彈丸。士兵只需要把黑火藥倒入槍管,然後塞入彈丸,再用步槍槍管下的通條壓實,就可以準備發射了。然而,清軍仍然使用裝填方式老舊的火繩槍。火繩槍不僅裝填手段極其複雜,裝藥量也只能靠自己掌握。如果射手倒入的火藥量過多,那麼射手極有可能在射擊的時候被炸膛的火繩槍炸成重傷。

因此,英軍的燧發槍和清軍的火繩槍相比,雖然稱不上碾壓,但是仍然具有一定優勢。根據相關歷史記載,一個訓練有素的射手如果使用英軍的燧發槍射擊,一分鐘可以打出

兩至三發子彈

;如果同一個射手使用清軍的火繩槍射擊,那麼一分鐘只能打出

一至兩發子彈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考慮:清軍的火繩槍能否支撐長時間射擊都是一個未知數。

清軍連最基礎的武器槍支都比敵人落後,更別提火炮、戰船這樣的武器了。

鴉片戰爭有多慘烈,為何十萬清軍打不過兩萬英軍?戰損比達441

其次是士氣方面

武器即使再精良,使用它們計程車兵素質不行也白費,而鴉片戰爭五十年後的甲午海戰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還擊入侵英軍部隊的,就是曾為大清帝國打下江山的八旗子弟。然而在近三百年的鬆弛環境下,八旗早已不復往日的雄風。就在鴉片戰爭爆發前夕,八旗軍仍然沒有意識到危險的來臨。他們鳥照遛、曲照聽,儼然一副公子哥做派。

最令人氣憤的是,本應該作為國家棟梁的軍人毫無尊嚴可言。他們放任自己、自甘墮落,吸食鴉片在當時的八旗軍、綠營軍中已成常態。很多清軍士兵,由於長官剋扣軍餉喝兵血,便不願意好好在軍營裡服役,他們一有機會就逃避軍事訓練,然後想方設法地為自己撈錢……

對士兵的剝削、壓迫所導致的後果是難以估量的。士兵由於待遇不好外加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便不願意為國而戰。很多清軍士兵,在和英軍交火時隨便放幾槍就算了事。如果英軍士兵上好刺刀,準備發起衝鋒的時候,清軍乾脆一鬨而散。

愛國將領關天培就在守衛鎮遠炮臺時遇到一件難事。他命令手下堅守崗位,結果卻被告知“不發軍餉不打仗”。沒辦法,關天培只得下令讓庫房給每位士兵賞銀元兩塊,這才把大多數人“趕”回了戰鬥崗位。然而,即使已經給夠了報酬,仍有人不願意為國犧牲。

鴉片戰爭有多慘烈,為何十萬清軍打不過兩萬英軍?戰損比達441

關天培

關天培知道自己的手下大多貪生怕死之徒,便下令:“鎖牢炮臺大門,不放任何一個兵士出逃”。不少膽小鬼,見總帥下令做決死戰鬥仍然想苟且偷生。有些人趁著黑夜翻炮臺的城牆跑到廣州城裡躲避,也有人在英軍的炮擊過後,從炮彈炸開的大洞中飛快地逃離戰場……

如果說鴉片戰爭時的清軍是綿羊的話,那麼他們的對手英軍則是狡猾而又兇狠的野狼。在發動對中國的入侵作戰之前,英國人早就多次偵查了中國沿海的地形地勢。不但如此,英國人還借商業談判之名考察了中國各界的情況,他們發現此時的中國,雖然看似強大,但“如同一隻沉睡的雄獅”。只需要在合適的時候發起攻擊,就可以打得對手潰不成軍。

當時的英國,正處於發展的強盛期。工業革命正井然有序地展開,海外殖民地也伴隨著英軍的鐵蹄而逐步擴張。此時的英國人民族主義情緒是最濃厚的,參軍入伍的決心和同時期的其他國家相比也比較高。高昂的愛國主義熱情,再加上先進的軍事理論指導讓英軍幾乎無懈可擊。僅憑落後、腐朽的清軍,的確很難對付這樣一支先進的部隊。

鴉片戰爭有多慘烈,為何十萬清軍打不過兩萬英軍?戰損比達441

最後是政治方面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而一支軍隊的情況如何,同樣也反應了國家的政治情況如何。清軍在鴉片戰爭以及之後的一系列戰爭之中的糟糕表現,恰恰是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最好象徵。

清政府貪腐橫行,等級森嚴,對於底層人民是恨不得敲骨吸髓。於是清朝民眾就把仇恨轉嫁到政府意志的執行者——軍隊上。在鴉片戰爭期間,雖然自發組織反抗英軍侵略者的現象時有發生,但是很多人都對入侵的英國軍隊持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只要看見清軍部隊陷入和英軍的苦戰之中,他們便在旁邊冷眼旁觀,看到“精彩”的地方甚至還發出陣陣叫好聲。也有些平民被英軍開出的條件誘惑,甘願幫助他們馱運物資彈藥。更過分的是,部分人被英軍蠱惑,自願幫英軍主收集情報,繪製作戰地圖……

鴉片戰爭有多慘烈,為何十萬清軍打不過兩萬英軍?戰損比達441

平民都已經這樣,那麼國家的統治者也好不到哪裡去。為了平息英國人的怒火,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換下了堅持抗英的愛國官員林則徐,換上了膽小懦弱的“夷務”琦善以及軍務奕山。他們二人奉行“防民甚於防寇”的方針,瘋狂打壓廣東反英愛國運動,鎮壓主戰的清軍將領。

俗話說得好:“上樑不正下樑歪”。見上層官員這麼媚外投降,基層官員也因此“禮遇”過境的英軍部隊,不僅沒有派人圍攻他們,甚至還給他們送去銀兩、食物等重要的作戰物資。有了官府的“補給”,再加上掠奪老百姓賴以為生的糧食,英軍士兵即使不依靠戰艦上的補給也能吃飽

……

總而言之,鴉片戰爭中國之所以慘敗,部分原因是因為武器裝備簡陋、兵員素質不佳,而更深層的原因還是清政府吏治腐敗、奸臣橫行。如果指揮清軍作戰的,是一個組織力高效以及廉潔的指揮層;負責政治、外交的,是一支先進同時又執行力強大的政府,那麼清軍不會打出

44:1

這樣難看的戰損比,不會在本土保衛戰中以慘敗收場,更不會在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上簽字。

但歷史沒有如果!

參考文獻

【1】姜偉、張建華、王自雲。鴉片戰爭中清軍臨陣潰逃原因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2005(2)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