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蜀地風情】原來英雄名臣也可以做城隍?

【蜀地風情】原來英雄名臣也可以做城隍?

城隍的本義是古代的城牆與城壕。城隍神是古代城市的守護神,最早見於

《北史·慕容儼傳》

,在唐代以後流行全國,最初屬於民間神系,後來被道教列人了道教神系,不僅在陽世護城安邦,還要掌管陰間的亡魂。

明代的朱元璋將他的都城南京的城隍神封為了“承天鑑國司民升福明靈王”,將另外五個城市的城隍神也封為王,各府的城隍神封為公,各州的城隍神封為侯,各縣的城隍神封為伯,並規定從此以後各地的城隍廟都必須修得相當氣派,其規格大體與地方官的官署衙門相當。

【蜀地風情】原來英雄名臣也可以做城隍?

▲ 成都城隍廟 1902年

從此以後,各個城市的城隍廟就成了各個城市中最重要的寺廟之一。按照當時的觀念,人死了之後都要到陰曹地府報到,成為陰間的鬼魂,並準備再投胎轉世成人。於是在每一個城市就都有了管理“陰”“陽”世界的兩個衙門。官署管理陽世,城隍管理陰間。城隍神的地位與作用相當大,以至我國古代的很多著名文學家諸如

韓愈、杜牧、李商隱

等都寫有祭城拭的祭文,杜甫、羊士諤等詩人都寫過祭城隍的詩篇。

在一些城市,還以附會的手法把受到人們崇敬的已經去世的英雄名臣或者地方官作為本城的城隍,例如漢初的名將名臣灌嬰、英布、蕭何、范增等都是一些城市的城隍。上海傳說他們最早的城隍是漢代的大臣霍光,最晚的城隍是鴉片戰爭期間犧牲在吳淞炮臺的江南水師提督陳化成。清代北京城的城隍則是宋代的忠臣文天祥和明代的忠臣楊椒山。據目前的資料來看,

成都城隍

沒有以古代名人來充當。

【蜀地風情】原來英雄名臣也可以做城隍?

▲ 文天祥塑像

成都從唐代以來就是府縣同城,而且在一城之中又有成都縣和華陽縣兩縣同城,在成都城內有成都府、成都縣和華陽縣三個地方官的衙門,於是明清時期的成都城內也就有了三座與之對應的城隍廟,即成都府城隍廟、成都縣城隍廟和華陽縣城隍廟。按照古代的規矩,如果在一個城市之中有府、州、縣等幾座城隍廟的話,就還要在城內再建一座都城隍廟作為幾座城隍廟的統領。在清代,則是建在京城與總督、巡撫衙門所在的城市(相當於今天的直轄市與省會城市),如北京、西安、開封、蘇州等城市就都有一座至今還可以見到的都城隍廟(西安的都城隍廟至今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上海就沒有,因為它不是總督、巡撫衙門所在的城市。成都在清代是總督衙門所在地,所以也建過一座都城隍廟,位置就在大牆東街。這座都城隍廟的規模並不比府縣的城隍廟大,但是有一點在成都頗為有名,就是有“

機關

”。

【蜀地風情】原來英雄名臣也可以做城隍?

▲ 浙江金華蘭溪城隍廟 1912年

過去的一些寺廟為了達到勸誡世人千萬不要作惡的目的,都在寺廟中大殿的兩廂塑有陰間的“十殿閻羅”的泥塑(民間多稱為“過十殿”),有如一本連環畫冊,表現的是那些生前在“陽間”不忠不孝、作奸犯科的人死後必然會在地獄(過去一般都稱為“陰間”“陰曹地府”)中接受地獄之王閻羅王的審判,然後在地獄中一個個的殿中接受酷刑懲罰,諸如上刀山、下油鍋、磨子磨、鋸子鋸等等(在已經成為旅遊地的豐都“鬼城”中,就塑有全國規模最大的“過十殿”)。東嶽廟中的“

過十殿

”的泥塑,極其誇張恐怖,十分嚇人,大多數的小女孩都是不敢看的。據說有的寺廟中的“過十殿”有機關,可以動,更加嚇人。

成都的城隍廟中也是如此,一方面是在勸人不要作惡,回頭是岸,例如成都府城隍廟中的大殿上就掛著這樣的對聯:“任憑你無法無天,到此孽鏡懸時,還有膽否?須知我能寬能恕,且把屠刀放下,回過頭來!”可另一方面在兩廂的“過十殿”泥塑仍然是恐怖猙獰。特別是成都的都城隍廟在建造時就在其中暗藏有“機關”,閻王爺手下的勾魂之鬼、手中拿著一條真鐵鏈的黑無常和白無常(四川民間都叫做吳二爺與雞腳神)是可以動的,如果有人用手摸,就會突然撲下來。據說因為過於恐怖,後來就用大鐵釘把機關釘死,讓其喪失向下撲的恐嚇功能。

編輯:汪 洋

監製:毛聲文

稽核:趙秋玥

【蜀地風情】原來英雄名臣也可以做城隍?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