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為什麼西夏人把他們的皇帝叫作mi nia ?

作者徐江偉

筆者前面已經說過,西夏開國皇帝(宋人記作李德明)也有周“棄”那樣的故事,故事因被記載在了藏文古籍《紅史》中,才得以留存下來:

說是賀蘭山山神(西夏語叫si hu jia pu)化作一騎馬人,走到位於青藏高原東北緣的涼州,與當地的一魔女交配,生下七個男孩。生到第七個的時候,天上出現了一顆吉星,有占卜者見了,火速報告給中原皇帝,占卜者說,此星象預示西邊將出現一位新天子,且已有兩歲了。漢地皇帝聞訊大驚,派出干將大臣率兵到涼州一帶尋找,只要是兩歲的男孩全部捉來殺掉。孩子的母親情急之中把小孩塞進一小木框,丟到了荒野中的草叢裡。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天上立時飛來許多鷹與鳥,把這男孩團團保護起來,又有奶牛從荒野來,跪下喂男孩以乳汁。就這樣小孩逃過了皇帝的追殺,長大了,他就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德明!

這與周棄的故事不是同一個版本?李德明的西夏語稱號是ru ba dong ma,藏語意為“猱人第一”。西夏王朝傳了11帝,西夏語稱他們的皇帝叫mi nia jia pu的,藏語是“獼魚大人、獼魚國王”的意思。

形成於青藏高原的原始苯教,確是人類歷史上一種最典型、最徹底的形象思維,其特點是把天地萬物都用某種動物指代完了。在古人的觀念中,天是父,山也父,形象為豬(賀蘭山山神si hu jia pu的藏語本義就是“豕父國王”);而地是母,水是母,形象為猴。這些都對華夏文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當然,苯教最核心的觀念、與華夏文明起源密切相關的觀念是“天子”的觀念。苯教認為天子都是神靈所屬的結果,帝王無不是天地交合、陰陽契配的產物,因此他們是唯我獨尊,世襲罔替的,他們的王統世系就像江河一樣長流不斷。很自然地,古人就把帝王的代代相繼想象成了大河中的游魚,因為大河是母親,其水必生魚,此魚也就成了王統世襲的象徵物。

如此這種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在一個商代青銅銘文中得到了最為清楚的表達,如圖:

為什麼西夏人把他們的皇帝叫作mi nia ?

商代青銅尊中的“繼”字族徽

上圖拓片出自殷墟博物館藏“子繼尊”中,此物可是大傢伙,高有67釐米,口徑32。8釐米,銘文被刻在了青銅尊的底部,這應該是殷商皇族的一種徽章。特別要注意,這個“繼”字被刻畫成了流水中的游魚,且魚都帶有龍形,上有一“子”,這特指帝王,周武王在滅商之前的詔令中就是以“子”自稱的。

這“繼”與“姬”讀音相同,不是偶然的,筆者已經指出“姬”的本義是猴,因此兩者只是同源異寫,“子”所“繼”的就是猴王之尊位。

如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西夏人把他們的皇帝叫作mi nia(猴魚)jia pu(國王)了,這裡蘊藏著有華夏文明起源的資訊:

為什麼西夏人把他們的皇帝叫作mi nia ?

西夏王陵出土的神魚雕塑, mi nia(猴魚)是也!

傳說中的吐蕃第一代王就叫“聶赤贊普”,這“聶赤”是nia chi的注音,藏語本義是“魚首、魚王”,只是因為藏語nia在漢字中找不到相同讀音的字,才用“聶”來湊合。

此外,漢文史料中被記作“彌藥”的族名也是有問題的,這個党項族名在西夏文裡是讀作mi-nyag的,乃是 mi nia字尾-g音的結果,阿爾泰語是黏著語,粘綴此虛詞後就成了派生詞,意為“獼魚的”。筆者以為,這個族名譯作“獼娘格”就比較準確了。

筆者曾對古代滿洲人稱滿洲皇帝叫han nyal ma (讀作“汗娘拉麻”)大惑不解,後來才突然明白,就是“可汗·魚人”的意思,原來滿洲人也有相同的觀念、相同的表達方式!

附圖:以水中之魚來象徵帝王的世系傳承,歷史已非常久遠,遙遠的史前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有出土文物為證。

為什麼西夏人把他們的皇帝叫作mi nia ?

陝西博物館展出的仰韶文化人面魚紋尖底陶罐,臨潼姜寨遺址出土,距今已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陶罐上畫著一個帶著尖帽的猴臉,兩邊有兩條魚銜著,下有代表天地交感的對三角符。

為什麼西夏人把他們的皇帝叫作mi nia ?

甘肅博物館展出的仰韶文化彩陶罐,畫著兩條樣貌兇狠、長有猴眼的魚。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