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都寫詩詠項羽,你更喜歡哪首?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悲劇英雄,他被劉邦追至烏江亭,烏江亭亭長對他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建議他渡江重整旗鼓,捲土重來,項羽卻說自己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於烏江亭。

對於這一段悲壯的歷史,歷來有很多詩人寫詩吟詠,其中最經典的便的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的三首詩。

首先是杜牧的《題烏江亭》。

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都寫詩詠項羽,你更喜歡哪首?

杜牧的這首詩,對項羽自刎的行為作出了批評,他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真正的男人應該能忍受失敗的恥辱,假使項羽能渡過烏江,江東之地多俊傑之士,異時捲土重來,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杜牧的這首詩,抓住項羽剛愎自用的性格弱點,正他的剛愎自用,才會作出自刎的悲壯行為,但也正是他的剛愎自用,不能很好地採納他人的建議,致使最終的失敗。

杜牧覺得,真正的男兒,應該要能接受他人的建議,要能承受失敗的恥辱,能忍辱負重。

杜牧認為項如果能回到江東,仍有捲土重來的機會,王安石則有不同的看法。

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都寫詩詠項羽,你更喜歡哪首?

宋仁宗志和元年,王安石赴京途經烏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縣),他針對杜牧的詩,寫了這首《烏江亭》。

王安石的視角更加廣闊,他從歷史大勢和人心向背的角度,確定項羽的失敗不可挽回,就算羽能加到江東,江東弟子也未必肯追隨項羽捲土重來。

王安石的詩體現了他政治家的視野,他清楚歷史的大勢不是能輕易改變的。

上述兩首詩,王安石是從從分析失政原因入手,說項羽不可能捲土重來,這也許更符會歷史實;杜牧從人應該有的志氣著筆,說可能捲土重來,這是要讓人們有不甘失敗的頑強精神。兩人著重點不一樣,但都是經典的詠史詩。

王安石跟杜牧都在討論歷史的可能性,而項以羽在李清照的筆下,卻又呈現出不一樣的氣魄。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都寫詩詠項羽,你更喜歡哪首?

在李清照的這首詩中,不在著眼於項羽的得失成敗,而著眼於他的人生態度,他以壯烈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這不苟活於世的態度成了李清照最嚮往英雄氣質,這是與她生活的時代和她經歷的現實是相關的。

李清照寫此詩時,宋室南流,苟安於江南一隅,而她自己最愛的丈夫趙明誠,卻成了叛亂中的逃兵,這讓她感到非常屈辱,感覺整個民族都失去了血性了,此時此刻,正需要不懼生死的英雄出現,所以,她覺得,男兒不應該“包羞忍恥”,而應該“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在這首詩中,明顯有對丈夫膽小的行為和南宋懦弱的行為不滿的意思。

對比三首詩,有意思的是,身為女性的李清照,詩中竟然更有大太夫的氣魄,所以,李清照不僅僅是一個才女,而是一個真正的大文學家。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