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享盡了盛世奢華,留下一個日暮西斜的老大腐朽帝國

本文系“奧卡姆剃歷史”獨家稿件,轉載請聯絡授權,歡迎轉發朋友圈和各種分享。

享盡了盛世奢華,留下一個日暮西斜的老大腐朽帝國

摘要

所以如此,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是封建專制的根本矛盾——佔統治地位的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無法解決,乾隆作為統治階級的最高代表,只能維護本階級利益,而不可能改變政體,改革土地所有制來解決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享盡了盛世奢華,留下一個日暮西斜的老大腐朽帝國

1

1766年,第四次南巡的乾隆來到了揚州。

乾隆在位六十年,六下江南,民間對此傳說繁多,演繹出了諸多的野史傳奇,當然這些都不可信,姑妄聽之而已。

乾隆南巡,主要還是出於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皇帝的職責所繫,他南巡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拉攏漢族官員、知識分子,鞏固自己的統治;二是實地調研黃淮水患的治理工作;三是刺激江南這個帝國的經濟中心的發展。

乾隆為此目的所做的工作,正史之中、歷史學者也多有論述,咱們這篇主要講乾隆老爺子的奢華生活,就不多說這些正兒八經的東西啦。

貴為一國之君,只要一出這皇宮大院,那花費的銀子說像流水是一點不為過的,況且乾隆又是一個富貴皇帝,康雍兩朝勵精圖治,到了他這兒,康乾盛世已達頂峰,本人又好大喜功,這一路之上,排場之大,今人怕是難以想象。

看看這文字記載下來的,我們可以在頭腦中想象一下——

自京至杭,往返近六千里,途中建築行宮三十處,作駐駐蹕之用,所謂駐蹕,就是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暫停小住,雖是“小住”,但也得按皇家的規格來,三十處行宮,僅此一項,也就乾隆這樣的大手筆能幹得出來。

隨行人員,大致包括皇帝的后妃、王公、親貴、官員這麼幾類,當然還有擔任警衛的大批士兵,乾隆每次出巡,總有千人之多。

乾隆和后妃乘坐安福艫、翔鳳艇等五船,這名字一聽就很有皇家氣派,當然也是特製的;坐船不用划槳,全憑縴夫拉縴,三千六百名縴夫,分為六班輪流拉縴。

除了人員,當然還有很多器具,皇帝出巡,不能到哪用哪兒的盤子碗吃飯吧,得帶著自己的,就像美國總統出訪,有時還把座駕空運過去,一個道理。

乾隆南巡所帶的器具,一般有帳篷、衣飾還有各種器物和日常用具,搬運這些的隊伍,就得動用馬匹六千,騾馬車四百輛、駱駝八百隻,徵調伕役近萬人。

沿運河兩岸,所過道路,皆清水潑街,石橋石路則黃土墊道;所經之處,地方文武官員身穿朝服前來接駕;還有一眾鄉紳賢士焚香匍匐於道旁,乾隆心情大好,隨手賜出的酒啊錢啊,那也是張口就來。

乾隆這一路上吃的喝的,不僅有地方官進獻的山珍海味、特色土產,還要從全國各地運來許多食物,就拿他喝的水來說,都是遠道特供而來的,在直隸境內時,要用香山靜宜園的泉水;到了德州,要用濟南的珍珠泉水;過紅花埠,就到了江蘇境內,要用鎮江的金山泉水;到了浙江,則是虎跑泉……

乾隆每次南巡,最興奮的,除了官員這一群體,就是鹽商了。

尤其是揚州鹽商。

很多人將馳名中外的廣東十三行商人視為大清帝國的首富群體。

不過跟揚州鹽商比起來,廣東十三行商人在整體經濟實力上還是差了不少。兩地商人財富總數雖無歷史定論,但僅從兩者向清朝政府的捐輸來看,就不在一個級別。

所謂捐輸,本意是指在國家有困難時捐獻財物,而這裡的捐輸,不過是利益交換而已,鹽商負責乾隆榮華富貴、好大喜功所需的資財,乾隆則准許他們經營鹽業。

從乾隆晚期到道光初年,廣東行商捐輸報效政府白銀將近四百萬兩。而幾乎同一時期的淮揚鹽商捐輸報效總額,高達三千六百萬兩白銀。以此推論,

揚州鹽商的經濟實力應該在廣東商人的十倍左右。

鹽商發財,自然發的是國家的財。乾隆到了揚州,鹽商自然也要好好表現一番。

揚州鹽商江春,千方百計要取得乾隆的歡心,《清稗類鈔》

第二十四冊《豪奢類》

記載,“

某日,高宗(乾隆)負幸大虹園,至一處,顧左右曰:此處頗似北海之瓊島春陰,惜無塔耳。江聞之,亟以萬金賄近侍,圖塔狀。既得圖,乃鳩工材,夜而成

”。

鹽商之富,乾隆之奢,可於此窺一斑。

乾隆六次南巡,揚州城大興土木,幾經修繕,市容完全改觀。據袁枚為《揚州畫舫錄》所寫的序言中說:“記四十年前,餘遊平山,從天寧門外舟而行,長河如繩,闊不過二丈許,旁少亭臺,不過匽瀦細流,草樹蟲歙而已。自辛未歲天子南巡,官吏因商民子耒之意,賦工屬役,增茶飾觀,奢而張之。水則洋洋然回淵九折矣,山則峨峨然隥約橫斜矣,樹則焚槎發等,桃梅鋪紛矣,苑落則鱗羅布列,閘然陰閉而然陽開矣。猗歟休哉,其壯觀異彩,

顧、陸所不能畫,班、揚所不能賦

也”。

六次南巡,竟改變了揚州城的佈局!

乾隆五十四年,乾隆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下嫁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

寵愛之隆,妝奩之侈,十倍於前駙馬福隆安時。自過婚翌日,輦送器玩於主第者,概論其值,殆過數百萬金,

二十七日,皇女于歸,特賜帑銀三十萬,大官之手奉如意珠貝,拜辭於皇女外樹轎前者,無慮屢千百

。”

這是乾隆嫁姑娘的排場。

第二年,乾隆八十壽辰,阿柱、和珅等辦理慶典,“

務極侈大,內外宮殿,大小儀物,無不新辦。自燕京至圓明園,樓臺飾以金珠翡翠,假山亦設寺院人物,動其機括,則門窗開闔,人物活動。營辦之資無慮屢萬萬,而一毫不費官,外而列省三品以上大員,俱有進獻,內而各部院堂官悉捐米俸,又以兩淮鹽院所納四百萬金助之

”。

乾隆八十歲生日,別的不說,光是鹽商就捐了四百萬金,其乾隆一朝奢靡之風,可見其烈。

乾隆還特別喜歡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苑囿。

圓明園是雍正修的,共修二十八景,乾隆給擴建成了四十景,又在圓明園東南修建長春園、綺春園。

避暑山莊是康熙建的,有三十六景,到了乾隆這裡,他又給擴充成七十二景。承德外八廟的大部分都建於乾隆時。

到後來連乾隆自己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感到大興土木,做得有些過了,他說:“

朕臨御四十餘年,凡京師壇廟、宮殿、城廓、河渠、苑囿、衙署,莫不修整。皆物給價,工給值。然究以頻興工作,引為己過。

除了生活上的奢侈,眾所周知,乾隆還有很多雅好,詩書畫印、玉瓷寶石等等無一不涉獵,恨不得天下寶物盡歸己手,這方面看起來是“雅好”,玩兒的是藝術,其實背後都是巨大的錢財,沒有錢財,哪來的藝術?

享盡了盛世奢華,留下一個日暮西斜的老大腐朽帝國

《國家寶藏》曾展出過乾隆釉彩大瓶,初看這個大瓶有濃濃的農家樂的審美傾向,但據說這個釉彩大瓶是古代官窯瓷器中裝飾層次最多、釉彩用料最考究、設計最複雜的瓷器,燒製成功的機率僅為萬分之幾計。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種釉、彩化學效能的情況下,才能順利完成如此複雜的工藝,素有“瓷母”的美稱。

也就是說,這個釉彩大瓶,不僅費時費錢費力,而且彌足珍貴,全世界就這麼一支,限量版!

這只是乾隆奢侈生活的冰山一角。

2

乾隆之所以能如此奢華,當然也有他的時代背景。

乾隆將康乾盛世推至頂端,也可以說是達到了封建王朝所能達到的頂峰。

至少在他統治的前期,老大帝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到了一個最高峰,其繁榮程度連漢唐都沒法比。

乾隆之前,中國曆代人口的峰值大約在六七千萬人,許多人認為這個統計數字偏低,明朝後期中國人口已達1億人,即便如此,乾隆六年時人口數量已經突破1億4千萬,至乾隆六十年,達到2.97億人。

有人才有一切,人口增長是社會發展最基本的前提,這麼多的人,最起碼意味著,中國社會能產出供這麼多人食用的糧食,這說明生產力在大大提高。

乾隆時期,社會基本安定,中原地區長期沒有戰亂,清廷也重視農業生產,獎勵墾荒,減免賦稅,興修水利;玉米、花生這些高產作物開始大面積種植,再加上乾隆注重對邊疆的開發,中原地區過剩的人口向四周輻射遷徙,耕地面積也大為增長。

同時,絲織業、制瓷業、礦業等行業中有了手工業工場,經濟生活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尤其在長三角、珠三角以及若干商業城鎮內,向全國輻射開來。儘管這些手工業還不足以取代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但新的因素畢竟已經出現,並且手工業的水平也超過了前代。

在政治上,清朝實行了嚴厲的皇帝集權專政制,中國封建王朝,曾有皇帝與士大夫共治、與首輔共治、與宦官共治、與外戚共治等等說法,但到了清朝,皇帝一人之下,皆是奴才,皇帝皇帝站在塔頂,透過諭旨的傳達,貫徹命令、執行政策,使龐大、複雜而極不平衡的社會各個部分,相互協調,按照秩序和節奏運轉。

乾隆即位後,又進行了政治體制改革,使中央集權更加集中,他高踞官僚之上,牢牢控制著生殺予奪的大權,不和任何人分享權力。他自稱 “

朕為天下之主,一切慶賞刑威,皆自朕出。即臣工有所建白,採而用之,仍在於朕

。”

乾隆一朝武功極盛,揚威海內,他自詡“十全老人”實際上指的是自己十次征戰之功,實際上,乾隆發起的戰爭遠遠不止10次。歷次戰爭的背景、起因、性質、規模、意義也不盡相同。有的是為實現統一或抗擊侵略的正義戰爭,有的則是鎮壓農民起義。

但無論怎麼說,乾隆注重軍事,也起到了政局安定、社會發展的效果。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乾隆的這些做法,固然穩固了他的統治,但也束縛了他的手腳、矇蔽了他的雙目,時代,

3

但是,所謂盛世巔峰,其實就是享受到了盛世的高光時刻,但也意味著,從此之後,就是下坡路了。

乾隆正是如此,他享受了盛世奢華,但他之後,大清一朝,再沒有回到過那種時光,直至最終轟然解體。

其實在乾隆晚年,已經民變四起,聲勢浩大的白蓮教起義嚴重消弱了國力,而經濟上也出現了嚴重的的通貨膨脹,但朝廷上下依然在追求奢靡之風,而老百姓則被壓榨剝削。

英國使者馬嘎爾尼曾記載:“

這裡的人們中看不到有英國那樣的胖子,到處都是面黃肌瘦的人

”,這就是所謂的“飢餓的盛世”。

之所以如此,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是封建專制的根本矛盾——佔統治地位的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無法解決,乾隆作為統治階級的最高代表,只能維護本階級利益,而不可能改變政體,改革土地所有制來解決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在他之後,這種矛盾愈演愈烈,封建時代的榮光,便一去再不復返了。

事實上,乾隆繼續著閉關鎖國,“效祖宗之法”的封建國策,好大喜功、盲目自在的乾隆,錯過了開啟國門看世界的機會,他沉醉於“天朝上國”的虛妄幻像之中,與世界的差距越來越大,乾隆確實是清王朝走向衰落的一個鮮明的轉折點。

乾隆這位“十全老人”,享受了盛世奢華,留下的,卻是一個老大腐朽日益走向滅亡的封建帝國。

享盡了盛世奢華,留下一個日暮西斜的老大腐朽帝國

謝謝“在看”的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