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商鞅的故事告訴你,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比才華更重要

商鞅的故事告訴你,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比才華更重要

「心·念」

願你一心,念念溫暖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1

商鞅原名為公孫鞅,聰敏好學,最早投在魏國的相國公叔痤的門下,成了公叔痤的一名門客。

公叔痤認為公孫鞅有大才,先後極力向魏惠王推薦了幾次,讓魏惠王重用公孫鞅。

公叔痤對魏惠王說,要不重用公孫鞅,要不就殺掉公孫鞅,反正絕對不能讓公孫鞅離開魏國。

但是魏惠王不知道是不是覺得公叔痤已經是老而昏庸,反正什麼話都不願意聽他的,連公孫鞅這三個字估計都沒往心裡去,反正一直就把這麼一個大才晾在一邊。

直到公叔痤死了,公孫鞅離開了魏國,轉而投向了秦國,魏惠王也沒有什麼感覺。

公孫痤到了秦國以後,拜在右庶長景監的門下。

這時候秦孝公正求賢若渴,專門告示天下,誰能舉薦來賢能的良臣,就能得到百斤的黃金賞賜。

但是雖然秦孝公設下了如此豐厚的獎勵,卻沒有什麼賢能的人被舉薦過來, 這也令秦孝公大為光火。

群臣在朝堂上聽著秦孝公大發雷霆的訓斥連大氣也不敢出,只有右庶長景監硬著頭皮站出來說,自己有一門客,可以稱之為賢臣,願意舉薦給秦孝公。

在這之前景監已經受到了秦孝公不止一次的指責,說他身為右庶長,竟然連一個賢能之人都舉薦不上來,真是妄為右庶長之職。

如果這次再舉薦不上來一個賢者,景監覺得自己的右庶長之位可能就會不保了。

景監認為公孫鞅言辭鋒利,巧於應對,應該可以應付一下秦孝公,所以他就毫不猶豫地將公孫鞅的名字說了出來。

公孫鞅被舉薦後,順利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

商鞅的故事告訴你,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比才華更重要

2

這是不是可以說是金子到哪裡都可以發光呢?

其實金子也未必到哪裡都會發光,因為有的地方金子埋得深,有的地方金子埋得淺,那麼埋得淺的地方,金子自然更容易被發現。

一個人的命運也是一樣,在某個地方可能就平平無奇,有的地方卻有可能一鳴驚人。

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自助者他助,一個人有真正的真才實學,再憑藉合適的天時地利,就會有一飛沖天的可能。

反過來說,自己毫無所長,那麼有再好的天時地利的條件,也只能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

由此可見一個人想要有真正的成就離不開兩個方面,就是真才實學和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想要擁有真才實學自然是離不開勤奮好學的精神,這一點在現代社會表現得格外明顯。

那麼怎麼才能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呢?

祖宗積德,報在子孫。

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一個殺人犯的子孫和一個為國家和民族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的子孫,所受到的影響能是一樣的嗎?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裡,再身體力行地去做到,相信天時地利人和的事情必然常伴左右

讀完這篇文章,感到受益的朋友,可以關注我,點贊、轉發、評論。

新浪微博|徐風月舞刺繡

點個

在看

”,

感恩遇見,願我們和摯愛的人一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