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此人因為一個傳說,竟要立曹操之子為帝?沒想到司馬懿手段更厲害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令狐愚,在兗州刺史(屯兵平阿)任上,與舅舅王淩一同著手準備三國時期魏國淮南三叛中第一叛。令狐愚之所以要高舉反抗司馬懿的大旗,是因為自已站錯隊伍——投靠並依附大將軍曹爽,怕被高平陵政變後掌握魏國大權的司馬懿清算,為了自保就攛掇王淩,欲扶植楚王曹彪為皇帝,在許昌另立中央,想跟司馬家掌控下的洛陽當局一較高下。事與願違,令狐愚還未與曹彪謀劃好就已病死,以致淮南三叛的第一叛兩年多的謀劃,一月不到就失敗,成為淮南三叛中最虎頭蛇尾的鬧劇。

淮南一叛失敗後,令狐愚雖死一年多,仍被司馬懿開棺暴屍,親土埋之,夷滅三族。令狐愚悲慘下場正應了令狐邵的預言:“愚性倜儻,不修德而原大,必滅我宗。”和“公治性度猶如故也。以吾觀之,終當敗滅。”令狐愚之死,往往歸根結底於其性格特點中的無拘任性。其實不然,令狐愚的可悲之處又不會夾著尾巴做人也不懂得激流勇退,可憐之處卻是無拘任性中又帶著天真。令狐愚作為曹魏王朝一方刺史,竟天真地認為坊間流傳的謠言能變成現實,並根據謠言而付之於實際行動,在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兩次(九月、十一月)派親信到白馬(縣名,治所在今河南滑縣東10公里)與楚王曹彪相問往來。

此人因為一個傳說,竟要立曹操之子為帝?沒想到司馬懿手段更厲害

令狐愚之所以選擇曹彪作為替代齊王曹芳,繼續匡扶曹氏,維護曹魏統治,是基於以下四個因素。

其一,忠君觀念。

忠君,忠於一人,忠於天下。令狐愚信奉儒家正統思想,秉承家傳天下理念,認定曹魏王朝理應一脈相承。而楚王曹彪是武帝曹操的兒子,在曹氏宗族之中輩分很高,比現在為帝的曹芳還要高出兩輩,如擁立為帝,明正言順,順理成章。

其二,繼位標準。

繼位,繼承皇位,繼承皇權。令狐愚尊奉儒家家傳天下古訓,倍受封建君權神授影響,斷定皇帝繼承的標準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無長立賢。而曹彪年長又有賢名,曾與兄長曹植唱和並有詩作流傳,有一定的文學造詣。較為重要是嘉平元年時,曹彪已五十五歲,政治經驗自然比曹芳高出不止一籌,擁立曹彪上位足可以制衡司馬懿。

此人因為一個傳說,竟要立曹操之子為帝?沒想到司馬懿手段更厲害

其三,制度限制。

制度,制訂政策,制訂法規。曹魏實行是苛禁宗室政策,即諸王分封,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諸王必須離京就國,過著近似流放的生活。朝延派防輔、監國等監視諸王,諸王動輒獲罪。而曹彪的封地剛好在令狐愚擔任刺史的充州境內,令狐愚又肩負監察領地內王公的職責。因此,令狐愚與曹彪有天然的相問往來的便利。

其四,訛言所致。

訛言,訛傳語言,訛傳謠言。特別在中國古代,眾多起義,如陳勝吳廣起義、黃巾起義等,事先都有謠言釋出,從而起到籠絡人心的效果。而王凌令狐愚在選擇曹彪來替換曹芳之時,東郡就早已流傳兩則謠言,即其一:白馬河出妖馬,夜過官牧邊鳴呼,眾馬皆應,明日見其跡,大如斛,行數里,還入河中;其二:白馬素羈西南馳,其誰乘者朱虎騎。這兩則謠言均與曹彪的爵位和字一一對應。畢竟曹彪在太和六年(公元232年)以前的封號為白馬且曹植有詩《贈白馬王彪》,另外曹彪的字為朱虎。為此王凌和令狐愚都認為這兩則坊間謠言會最終應在曹彪身上。

此人因為一個傳說,竟要立曹操之子為帝?沒想到司馬懿手段更厲害

一個人的無拘任性本不全是缺點或壞事,可一旦與天真掛上鉤,再加上志大才疏,終究是要覆滅,即便是人已死也會被開棺曝屍,夷滅三族。令狐愚就是一個明證。

筆者按:天真,原指不受禮俗拘束的品性。引申為心地單純,性情直率,無做作和虛偽,帶有褒義色彩;思想幼稚,頭腦簡單,不成熟和稚拙,帶有貶義色彩。令狐愚本是一個久浸官場,久經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洗禮,本應是經驗老道的官場中人。可是在發起反抗司馬懿的淮南第一叛時,卻深信訛言可以成真,寄託於上天的眷顧及命運的垂憐,最終落了個死後被開棺曝屍,連累三族被誅,盤踞在淮南的擁曹勢力被司馬懿拔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