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古代厚葬制度是怎麼興起的?周禮包括了哪些?都有哪些內容呢?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無論出現什麼樣的文物都不足為奇,曾經西安修建一條地鐵線就挖出1500多座古墓,這是每個華夏人的自豪。而這些文物之所以價值連城,主要是因為它的不可複製性,同時上面承載了歲月的痕跡,也見證了那個時代的變遷,對於後人瞭解歷史,瞭解古人的智慧和文明有非常大的參考意義。

古代厚葬制度是怎麼興起的?周禮包括了哪些?都有哪些內容呢?

這些文物的存在也得益於古代厚葬制度的興起,其中最完善的應該是周朝,周朝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出了一套完備的禮節,這就是我們熟悉的周禮,“周禮”總的囊括了五個部分:吉禮(祭祀之事)為、喜禮(冠婚之事)、賓禮(賓客之事)、軍禮(軍旅之事)、凶禮(喪葬之事)。而喪葬之禮也越來越宏大,尤其是帝王,他們都希望將自己生前享受的一切都帶入地下,死後繼續能享受榮華富貴,所以一時間厚葬興起,而且陪葬品越來越豐厚。

古代厚葬制度是怎麼興起的?周禮包括了哪些?都有哪些內容呢?

古代屬於封建君主專制,社會經濟狀態屬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普通人能吃飽飯就已經很不錯,如果遇到災年,餓死的也不計其數,而這些豪華的古墓裡面的陪葬品,隨便一件可能就能讓一家人一輩子衣食無憂,所以很多人就開始做起了盜墓的行當,但是真正的盜墓成規模要從三國曹操說起,曹操為了湊夠足夠的軍費,專門成立了摸金校尉一職,挖遍天下古墓,之後摸金校尉發展壯大,分出了很多支脈,比如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等等。

古代厚葬制度是怎麼興起的?周禮包括了哪些?都有哪些內容呢?

這就造成民間有大量的古董存在,這些古董一部分是來自於古墓的盜掘,一部分來自於祖上傳承或者意外所得,古董倒賣到了民國最為猖獗,所以民間也是存在很多好東西的,比如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河南的一個老人找到當地文物部門,希望專家為他鑑定一隻金碗,老人說這隻金碗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御用之物,不過老人也不敢確定,只是道聽途說,所以想要鑑定真偽。專家見到實物後很驚訝,御用金碗怎麼會到老人手裡呢?

古代厚葬制度是怎麼興起的?周禮包括了哪些?都有哪些內容呢?

其實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溥儀作為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大清的江山和財富幾乎被前任敗光,他接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清朝,而且那個戰亂的年代,大清朝也沒有穩定的稅收來源,但是溥儀也需要錢來維持日常開銷,所以溥儀就想到了將這些清宮裡面正藏的寶物拿出去變賣, 大婚前夕他就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了,他開始頻繁、大量調閱清宮珍寶。其實,他是借調閱之名,想盡一切辦法將這些珍寶轉移到宮外邊去,以備將來之需。

古代厚葬制度是怎麼興起的?周禮包括了哪些?都有哪些內容呢?

根據專家的詳細考證,當時溥儀賞賜溥傑的寶物名單就有一千多件珍寶,表面賞賜,其實是轉移財寶,而這些寶物被轉移出宮後藏在溥儀的老家醇親王府。後來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就是得這些寶物的支撐才在天津上流社會混了七年。溥儀自己說過:在天津時,我變成了個花花公子。再後來溥儀去了滿洲,在日本的幫助下建立偽滿洲帝國,這批珍寶也隨他到了長春。

古代厚葬制度是怎麼興起的?周禮包括了哪些?都有哪些內容呢?

而這位老人帶來的這個金碗正是這個時期流入民間的,碗底的落款“宣統御制”很明確地表明這隻金碗的身份。這隻碗確定是皇宮之物,當然皇宮裡面像溥儀這樣的身份不可能只用一隻碗,只能說這是被溥儀用過的碗而已。鑑定之後老人非常高興,專家們給老人講解國家文物的相關政策,勸說老人將金碗上交國家,國家能夠更好的儲存,能更好的發揮這隻金碗的作用,國家可以給老人適當的獎勵,但是老人最終還是堅持自己收藏,此後這隻金碗再沒出現過,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