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崇禎皇帝竭盡全力挽救明朝,為什麼卻落了個煤山自縊的可悲結局?

公元1643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軍一路東進,沿途明軍大多不戰而潰。公元1644年,李自成包圍了北京城。誰也沒有料到,當年把瓦刺大軍撞得鼻青臉腫的京城,竟然會在幾天之內便被李自成攻破了。

崇禎皇帝竭盡全力挽救明朝,為什麼卻落了個煤山自縊的可悲結局?

結果,包括崇禎皇帝在內的大明君臣的都被李自成包了餃子。

事到如今,崇禎皇帝已經無路可走了,逃離京城,難如登天。躲藏起來等待機會也不可能,因為沒有人敢收留他。甚至連崇禎皇帝的老丈人——周皇后的父親,也不敢收留走投無路的皇帝。

儘管崇禎皇帝在混亂不堪的京城裡奔波了許久,但卻一點兒擺脫困境的希望也沒有。

崇禎皇帝竭盡全力挽救明朝,為什麼卻落了個煤山自縊的可悲結局?

罷了,罷了,崇禎皇帝暗自神傷:看來李自成就要控制京城了,朕倒可能淪為逆賊的階下囚!不,不,朕寧可死,也絕不能做逆賊的俘獲!

於是,萬念俱灰的崇禎皇帝,便與王承恩一道登上了“萬歲山″,無可奈何的“君王死社稷″了。

崇禎皇帝的死去,標誌著統治了天下兩百餘年的大明王朝的傾覆。從此之後,天下便陷入了清朝、大西、大順和南明的競逐之中。

崇禎皇帝竭盡全力挽救明朝,為什麼卻落了個煤山自縊的可悲結局?

崇禎皇帝可說是悲情天子了,可是志存高遠的,又為何會走上了煤山自縊的末路呢?

歷史對崇禎皇帝的評價有兩個:一是崇禎皇帝有心革除弊政中興大明王朝,但卻無力迴天;二是崇禎皇帝猜忌成性而又刻薄寡恩,剛愎自用而又過於迷信亂世用重典。

因此,便導致了群臣和他離心離德,使朝廷上下缺乏必要的凝聚力,最終在一派敷衍塞責的氛圍中走向了窮途末路。

平心而論,崇禎皇帝剛剛上臺時可不是這個樣子。

崇禎皇帝竭盡全力挽救明朝,為什麼卻落了個煤山自縊的可悲結局?

彼時,正是魏忠賢和他的閹黨,利用天啟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信任為所欲為的時候。

魏忠賢的爪牙們控制了各個部門,形成了一股剪不斷理還亂的錯綜複雜的勢力,這股勢力上連朝廷下連地方,盤根錯節極難清除!

因此,儘管天啟皇帝死後崇禎成了大明正牌天子,但卻也不得不正視魏忠賢的威脅。

而魏忠賢卻也憑藉著這股勢力,沒有把剛剛上臺的小皇帝放在眼裡!

也是呀,自嘉靖怠政起,明朝的皇帝們便一蟹不如一蟹了。

崇禎皇帝竭盡全力挽救明朝,為什麼卻落了個煤山自縊的可悲結局?

萬曆皇帝親手摧毀了“張居正改良”的成果,斷送了中興大明的唯一機會!

天啟皇帝朱由校,就更是愛斧錛不愛江山的木匠皇帝了,於是便給了魏忠賢上下其手的機會。

在魏忠賢的禍害下,大明王朝最後一點精氣神也即將被掏空!

此後,崇禎皇帝以霹靂手段一舉剷除魏忠賢以及朝廷上閹黨的勢力,給人一種春風一起霧霾散,濯蕩汙穢開新篇的感覺,彷彿大明王朝的中興指日可待,崇禎皇帝也必將以挽狂瀾於既倒的“中興之主”而名垂青史。

崇禎皇帝竭盡全力挽救明朝,為什麼卻落了個煤山自縊的可悲結局?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儘管閹黨垮臺了,但此時朝廷上的正直朝臣已經所餘無幾,而道貌岸然之輩卻充斥著朝堂!

這些人說一套做一套,忙的是勾心鬥攫取利益,爭相維護的是自己的小圈子,而置朝廷於不顧。

這就是崇禎皇帝推倒閹黨後面對的局面!

崇禎皇帝竭盡全力挽救明朝,為什麼卻落了個煤山自縊的可悲結局?

這時的明朝已經百病纏身,縱有英君明主也不容易拯救。

況且,崇禎皇帝又是一個猜忌成性的人,他既不敢也不能充分信任部下。

同時,崇禎皇帝又過於迷信“亂世用重典”,致使包括袁崇煥、孫傳庭在內的僅有的一些能臣沒有倒在敵人的刀下,卻直接或間接死在了崇禎皇帝的猜忌之下!

於是,自崇禎元年燃起的農民起義的烽火便愈演愈烈,最後終於形成了烽火燎原之勢,使明軍撲之不絕掃之不盡。

崇禎皇帝竭盡全力挽救明朝,為什麼卻落了個煤山自縊的可悲結局?

同時,自萬曆末年而崛起的(後金)清朝也在不斷地向關內發起進攻。

由於遼東的得失,與明朝利害悠關。所以,明朝只好同時保持兩線作戰——一面抗擊清軍,一面圍剿農民起義軍。

可是由於明朝財政拮据,缺乏維持兩線作戰的資本,因此只能增加遼餉、剿餉和練餉,“三餉”加派愈發激化了社會矛盾,使明朝政府面臨的形勢欲發不利。

在戰亂不止、官僚腐朽和黨爭內鬥的情況下,崇禎皇帝的中興之夢終於破滅了。

崇禎皇帝竭盡全力挽救明朝,為什麼卻落了個煤山自縊的可悲結局?

於是,崇禎皇帝只能竭盡全力維持住搖搖欲墜的明朝大廈不倒,先想方設法守住這個糟糕透頂的亂攤子再說。

畢竟,只有明朝不垮臺,才會有東山再起的希望。時局,已經將崇禎皇帝拖得焦頭爛額,哪裡還顧得上中興不中興?

然而,由於大明王朝已然病入膏荒,因此崇禎皇帝的一切努力都化做了鏡中花水中月。

終於,在一片悲歌之中公元1644年到來了。

崇禎皇帝竭盡全力挽救明朝,為什麼卻落了個煤山自縊的可悲結局?

這是一個神奇的年份。

李自成於公元1643年起兵東征,到了公元1644年便已經打到京畿。而關外的清朝呢?正在坐山觀虎鬥,準備趁機入關搶奪勝利果實。左良玉等明朝的各位統兵大員們呢?也沒有積極響應崇禎皇帝頒發的“勤王詔書”!

形勢糜爛至此,崇禎皇帝已經無力迴天,只能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到農民起義軍攻不破京城。

可結果卻是,固若金湯的京師居然僅僅兩三天便被攻克了。於是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便也只能君王死社稷了。

崇禎皇帝竭盡全力挽救明朝,為什麼卻落了個煤山自縊的可悲結局?

結束語:歷史很複雜,而製造了歷史的人物更加複雜。如果沒有農民起義或是清軍扣關,也許崇禎皇帝真的可以成為中興大明的好皇帝。但是,崇禎皇帝的能力卻不足以應付天下大亂的複雜局勢,於是,崇禎皇帝和他的大明王朝便只能以悲劇性結局收場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