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曹操殺完孔融,問其子女為何不逃?9歲孩童含淚一語道盡奸雄嘴臉

孔融10歲那年,跟著父親孔宇進洛陽,正好碰到洛陽尹李膺接待賓客。孔融想去拜訪,但李府招待的都是名士,沒有拜帖不能入內。孔融只好謊稱:“我和你家主人是世交”!

李膺聽說一個10歲的孩童,號稱與自己是世交,就頗感興趣地讓人帶入府中。而後笑著問道:“你我素不相識,不知如何是世交”?賓客鬨然大笑,孔融卻鎮定地說道:“先祖孔子昔日求學於老子李耳,兩人亦師亦友,這不就是累世之交嗎”?

眾賓客無不稱讚,唯有大夫陳煒說道:“從小就聰明的孩童,長大了不一定就好”!孔融反嗆一句:“聽君所言,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明瞭”?賓客轟然大笑,無不

為孔

融的機敏而感嘆,這就是典故“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出處。

曹操殺完孔融,問其子女為何不逃?9歲孩童含淚一語道盡奸雄嘴臉

自幼掛著天才名頭的孔融,長大後果然才華橫溢。先是被司徒楊賜看重,後又做了大將軍何進的臣屬,數年之間青雲之上。直至董卓入京,孔融多次駁斥董卓廢立皇子,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是不臣之舉。

董卓懷恨在心,故意命人舉薦孔融,出任黃巾賊患最嚴重的北海之地當太守。孔融到任後,收攏民眾、訓練兵卒,積極應對肆虐在青州的黃巾各部。

可惜孔融終非武將出身,推行教化、農耕安民做得不錯,清剿黃巾卻是一塌糊塗。於是,就有了管亥圍困北海,太史慈出城求援,劉備千里救文舉的一幕。

曹操殺完孔融,問其子女為何不逃?9歲孩童含淚一語道盡奸雄嘴臉

嚴格來說,孔融是忠臣,但不是能臣。河北的袁紹,與中原的曹操爭霸時,北海太守孔融獨樹漢旗、不投任何一方。北海左丞勸他選一方投降,孔融將其直接斬殺,理由是孔融直到袁紹、曹操都在圖謀漢室,不願與其同流合汙。《後漢書》記載:

左丞祖者,稱有意謀,勸融有所結納。融知紹、操終圖漢室,不欲與同,故怒而殺之。

但孔融這個人有中興漢室的志向,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才幹,志向大於才幹,所以終無所成。《後漢書》評價相當貼切:

融負有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袁紹長子袁譚攻陷青州後,漢獻帝徵辟孔融為官,曹操與孔融的爭鬥由此開始。一個是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奸雄;一個是恪守禮儀、心向漢室的孔子20世孫;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註定了曹操與孔融是水火不容的宿敵。

曹操殺完孔融,問其子女為何不逃?9歲孩童含淚一語道盡奸雄嘴臉

袁紹病死後,曹操攻入河北,袁氏家眷多受侵擾。世子曹丕甚至直接闖入袁府,納袁紹兒媳為妻。孔融就給曹操寫了封信:“我想當年武王伐紂,周武王肯定是把妲己賞賜給了周公”!

曹操一看懵了,周武王怎麼會許配妲己給周公呢?就反問孔融為什麼,孔融回道看了你們搶人袁氏兒媳的勝利者姿態,一切不都明瞭了嗎?縱使曹操滿腹經綸,也被犀利的孔融嗆得無法還口。

不久後,曹操又遠征烏桓,孔融又說順便把丁零也滅了吧!曹操又懵了,我打烏桓關丁零

什麼事

?孔融說道:“因為丁零人偷了蘇武的羊啊”!(《漢書》蘇武牧羊片段)曹操無言以對,心中卻對孔融屢屢冒犯、大為惱火。

更讓曹操下了必殺之心的,是孔融對漢獻帝皇權的爭取,和對諸侯分裂土地的制約。《後漢書》記載道:

又嘗奏宜準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不以封建諸侯。

曹操殺完孔融,問其子女為何不逃?9歲孩童含淚一語道盡奸雄嘴臉

孔融上書道:“古之先王聖君,親領千里國土,千里之內不封任何諸侯”。這對名為“挾天子以令不臣”,實為兼併天下諸侯的曹操來說,自然是不可能將千里國土交還漢獻帝之手的。所以被觸動了根本利益的曹操,決定處死孔融。

曹操既積嫌忌,而郗慮復構成其罪。——《後漢書》

曹操命郗慮,為孔融編織的第一個罪名——就是謀反大罪!也就是誣陷孔融擔任北海太守時,以孔子20世孫的名義聚眾,有割地抗拒朝廷的反心。

結果此罪名一出,一時間許昌上下一片譁然。不參加袁紹、曹操任何一方爭霸,被黃巾圍困在北海的孔融有反心?面對此起彼伏的質疑聲,曹操臉上也掛不住了,只好又換了個罪名。

曹操殺完孔融,問其子女為何不逃?9歲孩童含淚一語道盡奸雄嘴臉

第二個為孔融編織的罪名——是為人子而不孝!當年曹操之父為陶謙部下殺害,曹操以“為父報仇”的名義入侵徐州,並且大肆屠戮徐州百姓。甚至到了泗水為之不流的地步,孔融為了制止過度殺伐,提出了“父母無恩論”。

孔融聲稱:“孩子的出生是父母情慾造就的結果,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孩子並不能選擇是否出生,養育之恩比生育之情更加重要”。以此否定曹操的“血親復仇論”,避免徐州百姓遭受屠戮。

而這個在特定時期下,孔融為了避免殺伐提出的“父母無恩論”,也成了曹操最致命的理由。最終少年時“一門爭罪”(孔融與兄長爭著承擔罪責,避免家人受連累)的孔文舉,竟被曹操以不孝罪處死。

孔融死後,滿門被誅,唯有幼子2人居於親戚之家。一個是7歲的女童,一個是9歲的男孩,兩人庭院弈棋。一直等到曹操到來,人們疑惑他們為何不逃,9歲男孩說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眾人恍然大悟,正如曹操下定決心要殺孔融之後,謀反罪不成接著就是不孝罪。如果依舊不成,還會有無數罪名,逃與不逃、辯與

不辯

又有什麼區別?孔融之死表面原因是多次譏諷曹操,根本原因是諫言漢獻帝領國土千里,這才是觸動曹操的根本原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