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漢初三傑中,為什麼張良只排到62名?

漢初三傑中,為什麼張良只排到62名?

關於張良,歷史上有關於他的很多傳說,是中國民間非常崇拜的一位軍師,跟後來的諸葛亮和劉伯溫等人一樣,都是民間傳說裡經常出現的人物。

張良作為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劉邦對他的評價也是非常高的,一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奠定了張良在劉邦心中的地位。

但非常奇怪的是,張良在論功行賞的時候,一百多位功臣排名,張良的地位只排在62位,這樣的排名,跟張良的名氣,還有就是劉邦對他的評價,完全不匹配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大名鼎鼎的張良為什麼排名如此靠後呢?

漢初三傑中,為什麼張良只排到62名?

歷來給功臣排名都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尤其是這種王朝初期打天下的功臣,這裡面因素很複雜,但基本的原則有一條,那就是來的早的,排名一般都比較靠前。

排名靠前的第一蕭何第二曹參,這兩位不但是參與事業最早的,而且當時的官職也比劉邦大,第三名張傲,這個人很有趣。

張傲是劉邦的女婿,他為什麼排名這麼靠前,主要是因為他爹,他爹叫張耳,當年劉邦在社會上混的時候,他是劉邦非常崇拜的大哥,也帶過劉邦一段時間,給大哥排名第三這個很正常。

漢初三傑中,為什麼張良只排到62名?

接下來周勃樊噲那都是劉邦沒起兵的時候,就跟著劉邦混的,排名大體上就是這個順序,為什麼張良排名那麼靠後,一句話就是張良來晚了。

這個沒辦法,畢竟不是誰都屬於劉邦那個小圈子的,張良的晚還體現在另一方面,也有人不是劉邦的老鄉,但投奔劉邦也比較早。

張良比較特殊,儘管第一次見到劉邦就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我們都知道張良是韓國貴族後裔,他一開始的目標是恢復韓國,輔佐的也是韓王。

漢初三傑中,為什麼張良只排到62名?

儘管鴻門宴上張良大放異彩救了劉邦,但他依然不是劉邦的人,他還是想著輔佐韓王,劉邦被封到漢中,要不是有韓信,可能就徹底困死在那裡了,而此時張良並不在劉邦軍中。

來得晚不說,關鍵時候也不在,而且也一直跟劉邦是若即若離的關係,作為韓國貴族,名義上他的領導一直都是韓王,最後是看著實在是復國無望,才算是徹底斷了念頭,跟了劉邦。

來得晚,自然排名就要靠後,既然是功臣排行,那功勞肯定是主要的指標,早年跟著劉邦的人多了去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樊噲的地位,關鍵還的看你功勞大不大。

漢初三傑中,為什麼張良只排到62名?

張良的功勞肯定不小,但有一點我們一定要糾正過來,我們總是容易過分誇大智謀的作用,尤其是在戰爭史上,我們總是津津樂道各種奇謀,但本質上打仗是個拼的是綜合素質,奇謀詭計肯定是需要的,但元遠不是事情的全部。

就說鴻門宴吧,很多人認為,鴻門宴上要不是張良找到項伯,劉邦就死定了,這話說得不全面,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劉邦要去赴約,劉邦他傻嗎?

劉邦當然不傻,鴻門宴之間,實際上劉備和項羽已經達成了和解,秦朝的軍隊,宮殿,財寶等等一切都交給項羽,可以說大的方面劉邦和項羽已經算是和解了。

在這個前提下,劉邦才去的項羽軍營,張良肯定有作用,但起的不是根本性決定性的作用,整件事劉邦前期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

漢初三傑中,為什麼張良只排到62名?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張良自身,說實話他的內心其實是比較落寞的,作為一個著名的反秦鬥士,他幫劉邦越多,離自己的理想就越遠。

劉邦想套給張良更高的爵位,張良也是一直推辭的,面對自己的內心,他接受了復國無望這個現實,但畢竟復國是他的理想,這種內心的落寞和難受,是不可避免的。

漢初三傑中,為什麼張良只排到62名?

漢朝建立後,張良基本上就處在無為的狀態,甚至後期閉門謝客,專門搞起了自己的辟穀之學,在西漢諸多功臣中顯得非常另類。

整體來說,張良名氣大,但因為投靠劉邦比較晚,再加上自己的內心有說不出的落寞,這就導致了他最終在漢初功臣中,排名是比較靠後的。

漢初三傑中,為什麼張良只排到62名?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