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成語故事:鬥而鑄錐

成語故事:鬥而鑄錐

鬥 而 鑄 錐

意思是臨到打仗才去鑄造兵器,比喻臨陣磨槍、不早作準備。亦作“鬥而鑄兵”。

出處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譯文: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如果疾病已經發生才知道用藥去醫治,混亂已經出現才知道需要治理,這就好像口渴了才知道去挖井,要戰鬥才知道去鑄造武器,不也太晚了嗎?”

故事

成語故事:鬥而鑄錐

春秋時代,魯國是在齊國旁邊的一個小國,魯國國君魯昭公在國內親小人遠賢臣,聽信讒言,激怒了季氏、叔孫氏、孟氏三大家族,三大家族聯合起來率兵攻打魯昭公,魯昭公因此而出逃到齊國。

齊景公熱情地招待了魯昭公,並願奉送很多財物給他,希望他長居下去。魯昭公說:“我怎能拋棄周公的王業,長期居住在這裡呢?”

齊景公又關切地問:“可你這麼年輕有為,為什麼卻要離開自己的國家呢?”

魯昭公說:“因為我年輕幼稚,缺少治國經驗,一時疏忽,不能正確識別真偽,沒有接近愛護我的人,也沒有接納規勸我的人,結果弄得內外孤立,到現在已經沒有人真心要幫助我了。倒是那些奉承和對我說假話的人很多,我現在就好比蓬草一般,等到秋天一到,就會被連根拔起的。”

齊景公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就轉告齊國上大夫晏(yàn)子,齊景公覺得魯昭公已知道悔過,認為若讓他回去,應該能成為一個賢良的國君。他已經懂了很多的道理,應該不會再昏庸了。

但晏子並不認為如此,他說:“掉在水裡的人,原先並沒有想到會失足落水,等真正掉到水裡後才想到應該早點學會游泳,或者不要在水邊行走;同樣的,迷路的人,也一定在迷失方向之後,才知道應該注意路徑。猶如面臨危險的人,才急著鑄造兵器。魯昭公的情形,就好像口渴了,才急著挖井取水,雖然最快的速度去挖井,但還是太遲了。他這並不算真的明白,而是面臨苦難才想到想辦法。”

晏子的這些話是不是很有意義,後人從這些話裡引申出兩個成語——“臨渴掘井”和“鬥而鑄錐”。“臨渴掘井”,意思是口渴才知道挖井,亦作“渴而穿井”。“鬥而鑄錐”,意思是臨到打仗才去鑄造兵器,亦作“鬥而鑄兵”。這兩個成語都是用來譏笑不提早做準備,等到事情臨時,才急著應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