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平樂之北宋仁宗時期的臺諫風雲

北宋仁宗時期,大批文人士大夫登上政治舞臺,尤其是在言路方面,臺諫官裁量執政,品評公卿,力量逐漸強大,與皇權、相權形成了官僚體系的三足鼎立結構。

清平樂之北宋仁宗時期的臺諫風雲

宋仁宗趙禎

臺諫是臺官(御史臺)與諫官(諫院)的合稱,原本各自獨立,一個監察百官,一個監督皇帝,職能截然不同。自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 年)三月,兩者事權相混。到宋仁宗趙禎時期,臺諫力量強大到與宰相“分為敵壘,以交戰於廷” 。

最為經典的案例發生在明道二年(1033 年),這一年章獻皇太后劉娥去世,宋仁宗趙禎親政,把在地方擔任通判一職的范仲淹調到了京城,拜為右司諫。

年輕的范仲淹自從政以來是一直敢講敢言敢於革新,這一職位正好適合他的為官行事風格,他是先諫阻仁宗,後又炮轟百官,再懟宰相呂夷簡。

清平樂之北宋仁宗時期的臺諫風雲

清平樂之北宋仁宗時期的臺諫風雲

范仲淹

范仲淹到京城上任後,因立楊太后一事,就上疏了《諫以太妃為太后奏》表示反對,他認為趙禎剛剛親政,剛死了一個太后,又再立一個太后,“天下且疑陛下不可一日無母后之助矣”。

這年八月 , 因江淮賑災,范仲淹再上《陳八事疏》,再指冗員、冗費等問題。

後來,仁宗趙禎還打算廢黜郭皇后,得到了宰相呂夷簡的支援(郭皇后與呂夷簡關係不睦),御史中丞孔道輔、右司諫范仲淹等一眾臺諫官員,打算找宋仁宗趙禎面談,仁宗知道諫官們不好惹,避而不見,就把皮球踢給了宰相呂夷簡。結果在政事堂,范仲淹與宰相呂夷簡爆發了當庭辯論,最後辯得呂宰相是理屈詞窮。

不過這件事,宋仁宗趙禎是鐵了心要廢后的,宰相呂夷簡不過是順應其意。為了防止諫官們翻案,呂夷簡上書宋仁宗“議逐道輔等”,就這樣,本以為穩操勝券的諫官們第二天卻接到了晴天霹靂般的訊息,孔道輔外放泰州,范仲淹外放睦州,一批諫官或貶或罰,無一倖免。

清平樂之北宋仁宗時期的臺諫風雲

劇照

清平樂之北宋仁宗時期的臺諫風雲

劇照

明道二年(1033年)十月,親政的宋仁宗頒佈廢后詔書,稱郭皇后入宮多年無子,讓她去道觀當個道士,特封為淨妃,法名清悟,別居長寧宮。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又新冊立曹皇后,與郭氏相比,仁慈恭儉,英勇機智,位居中宮達28年之久。

這次臺諫與相權的對壘雖然失敗,但也表明了一個問題,之前臺諫官員不敢動議宰相的局面是一去不復返了,後來以至於有相當數量的宰相曾因言官奏列而遭罷免。

清平樂之北宋仁宗時期的臺諫風雲

元祐元年(1086),擔任右司諫的蘇轍向宋哲宗進言,評價宋仁宗朝時期,皇權帝利用臺諫力量牽制相權的平衡之術,說:“臣竊見仁宗皇帝在位四十餘年,海內乂安,近世少比。當時所用宰相二三十人,其所進退,皆取天下公議,未嘗輒出私意。公議所發,常自臺諫,凡臺諫所言,即時行下。其言是,則黜宰相,其言妄,則黜臺諫。忘己而用人,故賞罰之行,如春生秋殺,人不以為怨。終仁宗之世,臺諫不敢矯誣,而宰相不敢恣橫,由此術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