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世界上有另一個“中國”,堅稱在中國之前先取的,揚言:絕不改名

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寫道:“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我國是禮儀之邦,因此被稱為“華夏之邦”,“華”代表了高雅,“夏”代表了我們在文化底蘊方面的沉澱,在此之後“華夏”一直代表著中國。

世界上有另一個“中國”,堅稱在中國之前先取的,揚言:絕不改名

其他國家取名也都有意義,日本早前使用“倭”來代表國名,但在唐朝時期,一些日本使者懂中文,因此很討厭“倭”這個名字,就把國名改成了日本。由此可見,每個國家的名字都有其深遠的意義。當然,作為華夏子孫,我們一直將“中國”兩個字當成自己的驕傲,但不曾想,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箇中國,並且還堅稱在中國之前先叫的,還揚言稱絕對不會改名字。

在日本有個地方名叫“中國”,這裡的銀行、電力公司甚至鎮政府部門等,都會叫做中國銀行,中國電力以及中國某支部。這聽起來很迷幻,但卻是真實的發生,於是不少人疑惑著,為何日本會有和中國的名字一樣的地方呢。

世界上有另一個“中國”,堅稱在中國之前先取的,揚言:絕不改名

其實,日本的這個地方叫“中國地區”,是日本的一個比較大的地理地區,它的佔地面積約3。2萬平方公里,人口有771。8萬人左右。不僅如此,日本還聲稱“中國地區”這個名字很早就出現了。在《太平記》中描述過,在日本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了“中國地區”。

但在《古事記》與《日本書紀》中,他們將出雲國地區稱為“葦原中國”,雖然無法說清到底哪一時期開始出現的“中國”,但確實在很早之前,日本就有了“中國地區”。對此,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認為日本說的話為真,畢竟日本派遣唐史來大唐學習,他們學到了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並且一直在模仿唐朝。既然如此,日本出現“中國地區”情有可原。

世界上有另一個“中國”,堅稱在中國之前先取的,揚言:絕不改名

由此可見,日本確實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有了中國地區,而早在我國古代,大家都會直接稱呼朝代的名字,例如大唐、大明等,很少有人稱為中國,即便大家知道自己是炎黃子孫,但也不會將中國掛在嘴邊,這就給日本鑽了空子。

時間流逝,直到辛亥革命之後,成功推翻了大清王朝,建立起中華民國,“中國”也再次出現了。國民政府就提出,要求日本更改“中國地區”,日本政府卻嚴詞拒絕,不願更改。當然,彼時我國一片動盪,清政府剛剛被推翻,國民政府在成立之時,國內外形勢並不穩定,處處衰敗潦倒,加之日本早有侵略中國的野心,自然不會將名將“中國地區”的名字更改,更不會將國民政府的請求看在眼裡。

世界上有另一個“中國”,堅稱在中國之前先取的,揚言:絕不改名

不僅如此,日本還當眾宣佈,早在千年以前,日本就有“中國地區”一地,而他們比中國稱呼得更早,因此無論怎樣,都絕對不會更改這個地方的名字。既然如此,國民政府也不能左右日本的決定,只能無奈妥協。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我國已在世界上有了舉足輕重的位置,國際的地位也逐漸提高。

在國際上提到中國,大家都會想到我國,而很少有人會想到,日本還有一個地區名叫中國。與此同時,由於日本這個地區與中國重名,很多時候日本在處理事情之時都陷入麻煩,因此日本便主動將這個地區改名為“山陰山陽”地區,而日本再也沒人將此地叫做“中國地區”。

世界上有另一個“中國”,堅稱在中國之前先取的,揚言:絕不改名

“中國”對每一個國人來說,都有無比重的分量。中國是我們的故鄉,非常的神聖。我們是擁有了五千年文明的古國,“中國”二字沒表面上那麼簡單,它承載著數代人的努力和回憶,它代表著集體國人,更能讓所有國人感到歸屬感,有了身份的認同感,因此當日本有“中國地區”這一名字時,自然會引起國人的警覺,並希望他們能更改。

然而,昔日的國太過脆弱,“弱國無外交”,請求並未被看在眼裡。當國越來越強大的時候,不用等我們提出,他們就已經灰溜溜地更改了自己的名字。由此可見,只有自己強大才能夠擁有主動權。

參考資料:

《春秋左傳正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