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他是東京宣武軍的破落戶,卻被稱為正人君子,最後下場是什麼?

高俅原本是一個東京宣武軍的破落戶,姓高,名毬,在家排行老二,自小不成家業,好刺槍使棒,最擅長踢球,人們不叫他高二,順嘴叫他高毬。後來他發跡之後,便將“毬”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改作姓高,名俅。改了名字的高球真的就是正人君子了嗎?

他是東京宣武軍的破落戶,卻被稱為正人君子,最後下場是什麼?

看來還不是。他只是會些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玩耍,胡亂學些詩詞歌賦,卻不會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大凡人都是如此,詩書詞賦好學,仁義禮智信誰都知道,很難學,很難踐行。高俅的的本事也就僅限於在玩樂的層次打轉轉,卻是敗家的象徵,而這些敗家的品格正是帝王們所喜歡的。

他是東京宣武軍的破落戶,卻被稱為正人君子,最後下場是什麼?

一部書以一百單八將為主腦,卻先從高俅寫起,明顯有“亂自上作”的意思,而非亂自下作。高俅做幫閒,幫生鐵王員外兒子使錢,被王員外告了,脊杖二十,迭配出界。他投奔開賭房的柳世權,住了三年,柳世權把他推薦給東京開生藥鋪的董將仕,董將仕將他推薦給小蘇學士,小蘇學士將他推薦給駙馬小王都太尉,他在小王都太尉府混得很熟,藉著給小王都太尉的小舅子端王送玉龍筆架和兩個鎮紙玉獅子的機會,施展踢球絕技,贏得端王喜歡,後來端王做了皇帝,提拔高俅做了太尉。高俅投奔了一系列人物,都沒有把踢球絕技用上,最後跟定了喜歡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的端王,算是跟定了主子,平步青雲。他傍著生鐵王員外兒子使錢,暗喻他喜歡靠近鐵錢,喜歡錢。投奔的柳世權,諧音“留世權”,喻義留下世世代代的權力,事實上高俅至少有三個兒子,一個叫高柄,一個叫高堯康,一個叫高堯輔。三個兒子都不簡單,高柄在紹興十七年(1147)被封為昌國公,後來高俅仿照蔡京提拔自己兒子的方法,把兒子高堯康由原來的相當於臨時工的遙郡轉正,成為正規的國家公務員,再把兒子高堯輔由觀察使提拔為承宣使,承宣使的官位很大,提轄魯達的頂頭上司“老種經略相公”就是承宣使,相當於邊塞的最高軍事長官。高俅真的就是“留世權”,世世代代要做官。他投奔的董將仕,暗喻他懂得仕途升遷之道,將要走上仕途。其他幾個人物金聖嘆評價:“小蘇學士、小王太尉、小舅端王,嗟乎!既已群小相聚矣,高俅即欲不得志,亦豈可得哉!”高俅透過社會關係攀上這些群小,他們都是一樣的品性,哪能不臭味相投呢?

他是東京宣武軍的破落戶,卻被稱為正人君子,最後下場是什麼?

書中寫道端王喜歡浮浪子弟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的時候,金聖嘆批語:“誠乃巍巍聖德。”絕妙反諷,端王就是後來的宋徽宗,皇帝都喜歡浮浪子弟之事,真是皇帝聖明呀!

高俅想要贏得端王的喜歡,只需要顯示一腳踢球絕技就可以了。踢一場球踢出一個高太尉,還不把天下士子羨慕死?高球踢球的時候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氣毬就像鰾膠黏在身上,隱喻高俅就像鰾膠黏住端王,端王才把他留下,等待日後提拔。高俅送去的玉龍筆架和鎮紙玉獅子是小王都尉送給端王的,端王原來只是看上兩個鎮紙玉獅子,小王都尉又說出一個玉龍筆架來,說那筆架和鎮紙玉獅子都是出自一個匠人之手,端王還沒見那玉龍筆架就滿口讚揚。從寫法上來看,實際是在為日後端王做皇帝做鋪墊,玉龍筆架只有皇帝才可以用,皇帝才是真龍天子————施耐庵的筆法埋伏之妙可見一斑。

他是東京宣武軍的破落戶,卻被稱為正人君子,最後下場是什麼?

高俅改名字,把“毬”字改為“俅”字,填了人字旁,就成人了嗎?原來是毛球,後來改為人求,說明他會位極人臣,有很多人都求他。金聖嘆評道:“毛旁者何物也,而居然自以為立人,人亦從而立人之,蓋當時諸公袞袞者,皆是也。”人們以為他是個人了,位極人臣了,還不是有求於他?“諸公袞袞者”就是“袞袞諸公”,指眾多的顯宦,後來專指那些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僚。唐代杜甫有詩《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 廣文先生官獨冷。”袞袞諸公和廣文先生形成鮮明對比。高俅何曾不是因為人們求他才成了一個人,如果他沒有跟定端王,還不是一個毛球?

他是東京宣武軍的破落戶,卻被稱為正人君子,最後下場是什麼?

當年高俅在東京被王員外告了之後,東京人不許他留在家裡,金聖嘆評道:“極寫高俅狼狽,以深惡之也。”說明即使是施耐庵也不喜歡高俅這個人物形象,甚至很厭惡。又評道:“不容他在家,卻容他在朝,天實為之,謂之何哉!”施耐庵在用隱晦的筆法寫出一些不便明言的的東西,他的道理很簡單,既然高俅這樣的浮浪破落戶都能做成殿帥府太尉,那麼朝中的那些權臣們的身份就很可懷疑了,是不是原來都是跟著端王踢球的群小?看來大部分都是。

他是東京宣武軍的破落戶,卻被稱為正人君子,最後下場是什麼?

高俅的升遷沒按正常的程式走,他跟定端王后,不倒兩個月,端王就被冊封為太子,立帝號為徽宗,登基之後,一向無事,一天對高俅說,要抬舉他,但要有邊功才可升遷,讓他先在樞密院入名,做隨駕遷轉的人。沒到半年,徽宗就抬舉高俅做了殿帥府太尉。高俅沒立什麼邊功,也沒什麼蕩平草寇的功勞,居然不到半年就做了殿帥府太尉,說明什麼?說明宋徽宗不拘一格降人才?說明宋徽宗任人唯賢?當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一眼認出高俅就是當年被父親王升一棒打倒的潑皮幫閒王二的時候,自覺懲罰難逃。此一情節急轉直下,把個殿帥府太尉的潑皮出身連同小名都連帶出來,極盡跌宕起伏之妙,頗具《哨遍·高祖還鄉》的妙處。可見,大宋軍功的可笑,就是潑皮幫閒沒有軍功都能當成太尉,後文宋江等人出生入死,破遼兵,徵田虎,剿王慶,伐方臘,立下的赫赫軍功居然抵不過高俅的一場球!

他是東京宣武軍的破落戶,卻被稱為正人君子,最後下場是什麼?

金聖嘆評道:“一向無事者,無所事於天下也。忽一日與高俅道者,天下從此有事也。作者於道君皇帝每多微辭焉,如此類是也。”施耐庵用曲筆寫出對皇帝的諷刺,皇帝都壞了,天下能好到哪裡?由此可以判斷,小說中高俅改名字屬於沐猴而冠,象徵“風起於青萍之末,止於草莽之間。”預示天下大亂。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