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的教育體系是怎樣的?為什麼清朝的教育體系會被世界遺忘一百年

本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致謝!

轉自:小龜侃世界

編者按:近幾天看了一些關於清末的資料,歷史、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我的一點體會是,只有面對歷史的真實,你才會讓自己的大腦帶來風暴般的衝擊和啟發。——翻譯教學與研究

清朝的教育體系是中國教育史上改變程度最為劇烈的一個時代,也是中國教育體系與世界教育體系從陌生、到衝突、到吸收接納、最後融合的一個時期。因為其特殊的歷史背景,清朝教育體系的演變註定成為中國教育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清朝成立初期之後,大部分都沿用了明朝的教育體系。包括中央官學國子監、地方官學府學、州學、縣學、社學等。整體上沿用了明朝的官學體質,不過在一些細節方面做了改變。

清朝的教育體系是怎樣的?為什麼清朝的教育體系會被世界遺忘一百年

比如明朝開設了宗學,專門用來給宗室子弟學習清、漢書、齊射等。開設了覺羅學,專門用來給皇室愛新覺羅氏子弟教學。開設旗學,主要用來為滿族旗人提供專門的教育。開設俄羅斯學館,專門招收俄羅斯留學生以及聘請俄羅斯人為滿人子弟教育知識。

與明朝的教育比起來,清朝的教育明顯的比較偏重於滿人,對於漢人的教育有典型的壓迫政策。而在科舉方面,也大致沿用了明朝的科舉選拔制度,而且變得更加的完備。

清朝的教育體系是怎樣的?為什麼清朝的教育體系會被世界遺忘一百年

在教學內容方面,清朝的教育體系思想主要還是以儒學為主,注重儒家的經史義理,卻忽視了自然科學和發展和進步。同時,其在教學形式、方法上也沒有創新,相比於同時期的西方教育,顯得故步自封並且較為落後。

清末鴉片戰爭的爆發給清朝的教育體系和教育史都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清政府戰敗求和,簽訂了充滿屈辱的不平等條約,讓一部分封建士大夫和知識分子受到警醒,深感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必要,從而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學習理論。

清朝的教育體系是怎樣的?為什麼清朝的教育體系會被世界遺忘一百年

這一套理論開始重視西方自然科學,打破了自漢朝以來持續了將近兩千年的注重經史蔑視科學的腐朽思想,讓整個教育體系都對自然科學開始真正重視起來。

隨著西方殖民實力不斷的深入我國,後來開始出現了以宗教思想結合自然科學理論從而誕生的教會學校,這種純西式辦學模式打破了中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固有局面。

清朝的教育體系是怎樣的?為什麼清朝的教育體系會被世界遺忘一百年

持續了十多年的太平天國政權建立之後也為教育體系的做了許多改革,比如實行普遍、平等的教育政策,廢除孔孟儒學之道,改革科舉,增設女科。不過太平天國時期依舊沒有將自然科學納入教育制度和體系之內,有著其自己的侷限性。

清朝的教育體系是怎樣的?為什麼清朝的教育體系會被世界遺忘一百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之後,洋務派的興起給中國的教育體系和主流思想都帶來全新的變革。洋務派的主旨是維護封建統治的基礎上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興辦了一批新式學校,在教學內容、方法、組織形式上都明顯的不同於傳統的官學體系。

清朝的教育體系是怎樣的?為什麼清朝的教育體系會被世界遺忘一百年

洋務派興辦的新學校增設了算學、化學、物理、醫學等自然科學,並且增設了英文、發文、俄文等外語專業學科。洋務派還增設了新式的軍事學堂,用來培訓能夠操作近代西式武器、指揮近代全新作戰模式的軍事人才。

洋務派還開啟了中國最早的官派公費留學教育,曾先後派出多批學生趕赴歐美日本學習自然科學和先進技術。

清朝的教育體系是怎樣的?為什麼清朝的教育體系會被世界遺忘一百年

洋務派雖然已經將西方自然科學作為主要學習內容,卻也並沒有徹底背離封建教育,仍然有一部分的封建倫理道德課程,同時科舉制度也依然存在。

由於讀書做官的思想根深蒂固,而學洋務的學生不能入仕,所以讓很多人不屑於進入洋務學堂學習,也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無法得到全面性的推廣。

清朝的教育體系是怎樣的?為什麼清朝的教育體系會被世界遺忘一百年

到了清末光緒帝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在統治者的支援下開始了維新變法。維新派反對傳統的以三綱五常為中心的封建論理道德教育,反對經史義理教育,反對八股取士,開創了一批新學堂。

清朝的教育體系是怎樣的?為什麼清朝的教育體系會被世界遺忘一百年

然而隨著西太后政變,光緒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殺,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並沒有對清朝教育史造成實質性的改變和觸動。

到了清朝末期,各種矛盾激化,革命跡象日益明顯,清政府開始對於教育體系作出一系列的變革。1905年廢除了科舉,1906省設提學使司,府州設勸學所,確立體現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宗旨。

清朝的教育體系是怎樣的?為什麼清朝的教育體系會被世界遺忘一百年

到了這個時候,中國的教育體系徹底顛覆了傳統教育思想的內容和模式,加速了中國教育近代化的程序,促進自然科技教育體系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