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蔡琰《悲憤詩》解析:字字血,句句淚,是中國第一首五言長詩

蔡琰也就是蔡文姬,是東漢末年音樂家蔡邕之女,也是中國第一位重要的女詩人。她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後回家。董卓之亂後,南匈奴乘機到內地作亂,蔡琰不幸被匈奴左賢王所擄,後來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後,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蔡琰曾經在匈奴之地創作了《胡笳十八拍》,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不過可惜該作品的原文已經散佚,現存作品是唐人的偽作。

蔡琰的另外一大代表作是《悲憤詩》,有兩首,一首是五言古詩,一首是騷體詩。其中騷體詩很可能不是蔡琰的作品。五言體的《悲憤詩》敘述了自己不幸遭遇和慘痛經歷,表現了漢末的動盪,堪稱“史詩”,非常富有文學價值。

全詩共108句,共計540字,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長篇五言敘事詩,和曹植的《贈白馬王彪》可以一起稱為“建安雙壁”。

蔡琰《悲憤詩》解析:字字血,句句淚,是中國第一首五言長詩

《悲憤詩》可以分為三部分。其中前四十句詩是第一部分,主要寫漢朝的末年的混亂局勢和自己被俘虜的悲慘經歷。其內容如下: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還顧邈冥冥,肝脾為爛腐。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失意幾微間,輒言斃降虜。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豈復惜性命,不堪其詈罵。或便加棰杖,毒痛參並下。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

詩開頭寫漢末的混亂局勢。189年,何進請董卓進洛陽共誅宦官,訊息走漏後,何進被宦官所殺。接著董卓帶西涼兵殺入洛陽,掌握了朝政。其後董卓在洛陽誅殺異己,企圖謀權篡位。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又逼迫漢獻帝遷都長安,並且焚燒洛陽宮殿,導致生靈塗炭。

面對董卓的暴行,關東的諸侯們圍繞在袁紹的周圍,組建了關東軍,討伐董卓。在這場戰亂中,許多遊牧民族也加入了進來,如董卓的軍隊中有西羌,而袁紹的軍隊中有匈奴、烏桓。這些遊牧民族生性野蠻,在中原四處劫掠。而軍隊之間混亂,也導致屍骨遍野,千里無人煙。

這些遊牧民族在俘虜了中原的百姓後,就將之運往邊地為奴。百姓不敢說錯一句話,不然動輒就被殺害,或者被毒打。一路上,“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蔡琰作為一代音樂家,名聲在外,被俘虜後,自然待遇比其他俘虜要好一些,成為了左賢王的妃子。

蔡琰《悲憤詩》解析:字字血,句句淚,是中國第一首五言長詩

第二段,“邊荒與華異”開始,也是40句,主要寫自己在在邊地思念骨肉至親的痛苦及迎歸別子時去留兩難的悲憤。

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感時念父母,哀嘆無窮已。有客從外來,聞之常歡喜。迎問其訊息,輒復非鄉里。邂逅徼時願,骨肉來迎己。己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號泣手撫摩,當發覆回疑。兼有同時輩,相送告離別。慕我獨得歸,哀叫聲摧裂。馬為立踟躕,車為不轉轍。觀者皆歔欷,行路亦嗚咽。

第二段開始幾句寫邊地的自然環境和風俗,這裡氣候乾旱,多風沙,嚴寒。在風俗上也和華夏有很大的區別。蔡琰難以適應這樣的生活環境,每當寒風吹起,就思念父母,唉苦痛苦。有一天,曹操派遣的使者來到了南匈奴,要求迎回蔡琰。此時,蔡琰在邊地生的兒子又跑來保住蔡琰,不希望母親離開。蔡琰內心陷入了掙扎,一邊是邊地的兩個兒子,一邊又是家人。最終蔡琰還是選擇忍痛回鄉,一路上悲痛不已。而此前被一起俘虜的人看到蔡琰被接回後,也都哀哭,為蔡琰送別。此時的悲劇,不僅僅是蔡琰一個人的悲劇,也是當時所有百姓的悲劇。

蔡琰《悲憤詩》解析:字字血,句句淚,是中國第一首五言長詩

文姬歸漢圖

第三段,寫蔡琰回鄉後的情境。

去去割情戀,遄征日遐邁。悠悠三千里,何時復交會。念我出腹子,胸臆為摧敗。既至家人盡,又復無中外。城廓為山林,庭宇生荊艾。白骨不知誰,縱橫莫覆蓋。出門無人聲,豺狼號且吠。煢煢對孤景,怛吒糜肝肺。登高遠眺望,魂神忽飛逝。奄若壽命盡,旁人相寬大。為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託命於新人,竭心自勖勵。流離成鄙賤,常恐復捐廢。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

經過了煎熬的內心掙扎以及漫長的跋涉,蔡琰終於到達了家鄉。但是到了才發現家人、親人都死亡殆盡,自己更加孤苦無依。這時候的中原經過了戰亂,可謂是白骨縱橫,荒墳累累,“出門無人聲,豺狼號且吠”。蔡琰想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不過旁人則不斷安慰她。最終,曹操將她重嫁董祀,也就是託命於新人。但是自己經過了如此多的磨難痛苦,現在又擔心被新人拋棄,最終還是無限的悲傷。

蔡琰《悲憤詩》解析:字字血,句句淚,是中國第一首五言長詩

蔡琰的《悲憤詩》是一首敘事詩,但是詩中將將敘事與抒情緊密結合起來,情動於詞,情事互相映襯,使得詩歌不枯不躁,不碎不亂,詳略分明。詩中有被掠、杖罵、受辱、念父母、別子、悲嘆親人,重嫁後的憂心等憂傷痛苦之事,但是最痛苦的還是別子,為此詩中也反覆強調。該詩的描寫十分真實,語言淳樸,質由中出,不假雕飾,自然成文。因此,該詩也是建安時代的“史詩”之一,清代詩人、畫家厲志《白華山人詩說》: “

文姬婦人,魏武英雄,兩人作詩,如出一手。至《薤露》與《悲憤》並觀,尤不可辨,真乃怪事。

附錄:

悲憤詩(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門戶單。身執略兮入西關,歷險阻兮之羌蠻。山谷眇兮路漫漫,眷東願兮但悲歡。冥當寢兮不能安,飢當食兮不能餐。常流涕兮眥不乾,薄志節兮念死難。雖苟活兮無形顏,惟彼方兮遠陽精。陰氣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塵冥冥。有草木兮春不榮,人似獸兮食臭腥。言兜離兮狀窈停,歲聿暮兮時邁徵。夜悠長兮禁門扃,不能寢兮起屏營。登明殿兮臨廣庭,玄雲合兮翳月星。北風厲兮肅冷冷,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嚶嚶,樂人興兮彈琴箏。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憤盈。欲舒氣兮恐彼驚,含哀咽兮涕沾頸。家既迎兮當歸寧,臨長路兮捐所生。兒呼母兮啼失聲,我掩耳兮不忍聽。追持我兮走煢煢,頓復起兮毀顏形。還顧之兮破人情,心怛絕兮死復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