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網友:美軍潰逃真是因為志願軍?專家:不,一原因被認為更加致命

當如今再來回想朝鮮戰爭時,很多事情都變得模糊不清,留在人們心中的印象除了已經過去了近70年的歲月外,這場戰爭彷彿也慢慢的被遺忘。但是,戰爭的殘酷對當時的各方來說都印象深刻,很多經歷過那段往事的人都無法忘記,尤其是很多美國人對第二次戰役(我方的稱呼,時間是1950年11月至12月)的印象都記憶猶新,而這場戰役也被很多網友稱為是打退美國的關鍵一仗,而也有網友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以下以出兵最多的外國部隊美軍作為代稱)之所以撤退,難道僅僅是因為志願軍的進攻嗎?是否還有別的原因呢?

網友:美軍潰逃真是因為志願軍?專家:不,一原因被認為更加致命

美軍士兵對我方的看法

我們知道在第二次戰役期間,美軍的確從鴨綠江邊一路撤到“三八線”以南,這場戰役也成為了美國曆史上少有的長距離潰退。這場戰役也改變了美國人對我們的看法,在戰鬥中他們從遇到中國人之前認為中國軍隊戰鬥力不值一提,到撤退時他們認為中國人的戰鬥意志堅定、面對戰鬥無所畏懼、夜間作戰靈活,甚至敢於進入自己的陣地進行近戰,很顯然這種認知是被我方英勇戰鬥的官兵所顛覆的,而且是180度的顛覆。

網友:美軍潰逃真是因為志願軍?專家:不,一原因被認為更加致命

其實這種看法是美軍從一個極度蔑視的極端認知,變成了另一個畏懼不前的極端認知。

雖然志願軍戰鬥意志堅定,勇於作戰,但是比這個更致命的到底是什麼呢?

在大衛·哈勃斯塔姆寫的《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一書中,他認為比對手強大戰鬥力更致命的是美軍中負責指揮的那些人翫忽職守,他認為這些人應該對這場大潰退負有主要的責任。對於這位兩次獲得普利策講的專家來說,他的意見你是否認同呢?那這位專業人士是如何認為的呢?

網友:美軍潰逃真是因為志願軍?專家:不,一原因被認為更加致命

第一:指揮無能

導致那場在1950年12月份的大撤退的主要原因是指揮體系的無能,這使部隊在撤退中無法重新集結、無法取得各部隊之間的有效聯絡,面對敵人時無法進行統一的排程,部隊亂作一團、毫無秩序,各部幾乎都在各自為戰,無法形成統一的力量。

書中還提到那種在遭遇襲擊時的恐怖氣氛令每個人都身心疲憊,在撤退時幾乎人人都提心吊膽,穿越山口時官兵們的心態驚恐萬分。在本來準備設立防線的地區也由於亂兵、亂民的擁擠和無序,使局勢看上去更加不可控。

網友:美軍潰逃真是因為志願軍?專家:不,一原因被認為更加致命

就連那些準備燒燬一切資料、檔案、軍票和檔案的美軍文職人員,在燒燬的過程中也明白如果有機會離開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帶走自己。

同時美軍第二師在撤退的過程中,還看到了一個被憲兵點燃的軍火庫,熊熊大火產生的硝煙在幾英里外都清晰可見。這裡存放有大量的軍需物資,其中包括很多剛剛運來的冬裝,當一些士兵想要上前找幾件冬裝時,居然被憲兵阻攔,因為這裡的物資絕對不允許留給中國人,即使是自己人來拿也不行,這種當時緊張的氣氛幾乎讓所有人都“神經崩潰。”

網友:美軍潰逃真是因為志願軍?專家:不,一原因被認為更加致命

因此,美軍潰退的原因和潰退時產生的混亂狀態,最終都被這本書的作者歸咎於指揮人員沒有盡職盡責,而指揮人員的失職是比志願軍進攻更可怕的致命關鍵。

“這就像是堡壘總是毀於內部一樣,如果堡壘內部統一頑強,那麼堡壘的壁壘就會堅不可摧。但很顯然堡壘的內部已經慌亂不堪、手忙腳亂,這種失職造成指揮嚴重不當,在聯軍撤退的10多天中,撤退的路線居然綿延100多英里,這種狀況無疑非常危險。”

網友:美軍潰逃真是因為志願軍?專家:不,一原因被認為更加致命

第二:驚弓之鳥

據此書中寫道:“經後來人回憶其實很多部隊撤退時並沒有看到中國人的身影,實際上對手也許沒有那麼強大,至少沒有達到令人望而生畏的程度。但之所以會撤退是因為整支部隊都陷入到潰退中,而這種潰退就像瘟疫一樣快速地在軍中蔓延無法阻擋,每個人心中最終都充滿了身為敗軍的恐懼,以及對敵人的畏懼。”

這種迷茫而恐怖的氣氛在聯合國軍中蔓延,一些英國軍官就在後來回憶道:“那根本就是逃亡,甚至根本就沒有看到中國士兵對己方的威脅到底有多大,就開始漫無目的的逃亡。”而後期他們才發現其實中國士兵在戰鬥中只是徒步或者只有少量的馬匹,他們的武器也並不先進。很顯然此時的對手已經成為了驚弓之鳥,很多時候也是自己在嚇唬自己。

網友:美軍潰逃真是因為志願軍?專家:不,一原因被認為更加致命

在這場戰役中我軍捨生忘死、奮勇作戰,固然是將敵人打退的原因之一,但自身的損失其實很大,比敵人要大。而美軍和“聯合國軍”的撤退在這位專家看來更多的是自身原因,是他們自己自亂陣腳、杯弓蛇影,其陸軍指揮層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也根本無法在撤退的過程中組織起有效的抵抗,本來他們打算利用7個師的兵力防守平壤,並在這裡建立一個弧形陣地從西海岸一直延伸到東海岸。

因為平壤一線的半島寬度非常窄,只有125英里,但最終美軍還是認為每個師防守的距離達到20多英里,在當時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補給困難,地形兇險,天氣惡化,人心潰散,是很難成功組織起有效防禦的,於是繼續後撤。

網友:美軍潰逃真是因為志願軍?專家:不,一原因被認為更加致命

因此美軍和聯合國部隊節節敗退,最終失去了獲得勝利的最後機會。後來馬克思·黑斯廷斯在形容美軍當時在朝鮮半島上的表現時,他說到:“美軍匆忙的撤退就像是二戰中,法國無法抵擋德國裝甲部隊進攻時狼狽的大撤退如出一轍,或者像英國人在1942年面對日本進攻時新加坡大逃亡一樣毫無區別。”那麼,對於網友的疑問和美國在此戰中的潰退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中美首戰結束後,雖然戰果不大但意義重大,一原因成戰勝美國關鍵

美國為何要介入朝鮮戰爭幫助韓國?這都怪蘇聯,因為權威受到挑戰

一支打的蘇聯喘不過氣的部隊,到底在戰爭初期具備什麼優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