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宗愛弒君事件:一代雄主與兩兒子明爭暗鬥,太監趁機出手一個不留

公元550年,即北魏正平三年,北魏的一代雄主拓跋燾被害而死,結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在他去世之前和去世不久之後,他的兩個孩子拓跋晃和拓跋餘也和他一樣被同一個人害死。這就是北魏歷史上著名的宗愛弒君事件。那麼,為什麼宗愛會輕鬆地害死三個拓跋氏的君主?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場弒君事件背後的歷史真相。

宗愛弒君事件:一代雄主與兩兒子明爭暗鬥,太監趁機出手一個不留

拓跋燾與太子拓跋晃之間政見不合,在崔浩事件以及均田制的推行方面都有分歧。

太武帝拓跋燾這個人在行政手段上比較鐵腕,仇恨反叛者或者潛在的敵人,但是對從事農業生產的百姓態度非常和藹。在正平年間,太武帝拓跋燾曾經先後做過裁減冗員,大赦天下這樣的事,目的就是為了讓在戰亂中吃盡了苦頭的百姓可以有繼續種地謀生的心思。

然而,對於造反作亂的人,拓跋燾的手段就非常鐵腕了。正平二年,從南方來的五千多戶降民在中山造反,被當地的軍隊鎮壓了。事

後,拓跋燾查明是沮渠萬年和這些降民互相串通,才生出這樣的事端,於是拓跋燾直接賜死了沮渠萬年。

在行政方面,拓跋晃和自己的父親拓跋燾簡直不是一個畫風。比如,拓跋晃反對均田制,更欣賞土地私有的經濟制度。

在他監國的時候,曾經親自從農民手裡購買土地,修建莊園和私田,再從佃戶頭上收租子牟利。

大臣高允認為這樣的行為容易失去民心,表示強烈拒絕,但是拓跋晃沒有采納。

宗愛弒君事件:一代雄主與兩兒子明爭暗鬥,太監趁機出手一個不留

除了在經濟問題上政見不合之外,對於處理大臣的嚴苛程度上,拓跋晃與拓跋燾的意見也一點也不一樣。比如,在崔浩慘案中,拓跋燾處決了崔浩和他的下屬宗欽和段承根,這場慘案的結果可謂是血流成河,人頭滿地。崔浩身邊的人,上到崔浩的親戚,下到書童,小吏,被殺了128人,都被誅滅了五族。負責寫詔書的高允覺得牽連的太多了,於是苦苦哀求拓跋燾身邊的近臣,要求見拓跋燾一面。

一見到拓跋燾,高允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崔浩犯了什麼樣的罪過,這不是臣能知道的。可是,他的親戚,下屬和奴才裡有很多人都是無辜的,罪不至死啊。”

拓跋燾大怒,要把高允也殺了,是拓跋晃下跪叩拜,連連求情才讓拓跋燾消氣,放過了高允。

接著,長嘆一聲,“沒有這個高允,又要多死幾千口人了。”

從這些故事裡,我們可以發現,拓跋晃具有明顯的地主階級的特點,對待百姓,他不認為剝削是錯誤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對待無辜的人,拓跋晃又非常具有同情心,不忍心看到他們死去。這種性格在無形中為他和父親之間製造了矛盾,也讓他有了致命的弱點。

拓跋晃做事細心精明,但是拓跋燾的親信宗愛,性格陰險殘暴,總是做些不法之事,所以拓跋晃非常討厭宗愛。拓跋晃的下屬仇尼道盛和任平城因為深得拓跋晃信任,也經常處理政務,因此免不了和宗愛之間要因為打交道而發生矛盾。

一次,宗愛的小辮子被仇尼道盛和任平城發現了,因為擔心這件事被仇尼道盛和任平城報告給拓跋燾,於是宗愛先下手為強,向拓跋燾誣告仇尼道盛和任平城,拓跋燾大怒,殺了拓跋晃手下的很多官員。

不久之後,因為擔心自己也被父親殺死,拓跋晃憂鬱成疾,不久就去世了。

雖然宗愛沒有親手殺了拓跋晃,但是他利用拓跋燾輕視大臣而拓跋晃重視大臣,拓跋燾多疑鐵血而拓跋晃心理比較脆弱,又有同情心的特點。

讓拓跋晃最後因為父親的懷疑抑鬱而死,這比親手殺人更加歹毒。

宗愛弒君事件:一代雄主與兩兒子明爭暗鬥,太監趁機出手一個不留

拓跋晃本人雖然監國多年,頗具才能,但是因為缺乏與拓跋燾的信任度,再加上心理承受力比較低,無奈去世。

比起草原上的漢子,拓跋晃更像是一個知識分子。他五歲的時候就具有了驚人的記憶力,能做到過目不忘,尤其是特別喜歡儒家經典和歷史典籍。

對於兒子這樣的優點,拓跋燾覺得十分驚奇。不過,驚奇之餘,他也沒有吹捧兒子,而是經常帶著兒子去南征北戰,給他一些執政的機會。征討和龍的時候,拓跋燾讓拓跋晃擔任錄尚書事。征討涼州的時候,拓跋燾開始讓拓跋晃監國。

拓跋燾征討河西的時候,李順收受沮渠氏的賄賂,說姑臧周邊沒有水源和草場,是拓跋晃先表示質疑。

果然,到了姑臧,拓跋燾發現自己被李順騙了,於是對拓跋晃大加讚賞。然而,拓跋晃卻非常慚愧,面對親信們,他嘆息不已,認為自己雖然起了疑心,但是沒有堅決制止拓跋燾,讓拓跋燾耽誤了戰機,這讓他有什麼面目自誇呢。

太平真君四年,拓跋晃跟隨拓跋燾去討伐柔然,經過鹿渾谷的時候,正好與柔然大軍碰面。北魏士兵一開始非常恐懼,戰陣一下子就亂了。

拓跋晃建議拓跋燾打閃電戰,集中攻打柔然大軍防守衰弱的地方。

尚書令劉潔擔心有伏兵,建議拓跋燾等著。拓跋晃這次表示堅決反對,拓跋燾考慮了很久,派人抓住了柔然的一個斥候。一打聽,發現這群柔然士兵並不是主力,而是逃兵。之後,拓跋燾開始經常和拓跋晃談論軍事。

雖然拓跋晃推崇土地私有,但是對待農民,他的行政舉措並沒有那麼嚴苛。

拓跋晃在監國時,要求沒有耕牛的農民和有耕牛的農民可以互相合作,有牛的農戶可以幫助沒牛的種22畝地,沒有耕牛的幫助有牛的家庭種七畝地來做回報。拓跋晃又加大了對酗酒,表演雜戲,從事商業貿易的人的打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文藝和商業的發展,但是也處罰了那些閒漢,使得百姓們開墾出的農田越來越多了。

由此可見,拓跋晃的聰明其實不輸於拓跋燾,作為北魏封建貴族,他雖然不認為剝削為恥,但是對待那些本應該被剝削的物件,拓跋晃的手段比那些把百姓的命不當命的貴族要溫和太多了。

也正因為這種性格弱點,拓跋晃有時候會管一些不應該管的閒事。

宗愛弒君事件:一代雄主與兩兒子明爭暗鬥,太監趁機出手一個不留

崔浩因為聽信親信的建議,把北魏的《國史》刻在了石碑上,不但如此,他還把這塊石碑放在郊外祭祀的神壇附近。

拓跋燾的祖先們做過的事情樁樁件件都被放在了石碑上,當然,其中也包括各位北魏大臣為了大局做的一些不光彩的事情。

看起來崔浩的行為不算什麼,但是換個思路想想,如果把事情放在明朝,有個大臣在明宣宗時期把朱元璋要過飯的事情放刻在石碑上,再放在大街上讓百姓閱讀,這簡直就是作了大死。北魏的百姓如果看到北魏的歷史故事,紛紛表示讚歎,決心刻苦努力,我估計拓跋燾還沒那麼生氣。

問題是,當時的百姓沒多少讀過書的,一看到北魏先祖做的一些所謂的醜事,竟然當做了茶餘飯後的段子笑柄。

更糟糕的是,這種場面竟然被一些和崔浩作對的鮮卑貴族看到了,他們一怒之下把事情上告給了拓跋燾。

拓跋燾也十分生氣,立刻要求負責撰寫史書的崔浩和高允前來問話。

宗愛弒君事件:一代雄主與兩兒子明爭暗鬥,太監趁機出手一個不留

拓跋晃聽說之後,趕快通知了高允,讓高允按照自己的話回答,這樣可以讓事情大事化小。果然,拓跋燾詢問高允,這部書是不是崔浩一個人寫的。

結果高允據實回答,說《先帝記》和《今記》是他和崔浩一起寫的,崔浩因為是總編並沒有寫多少,大部分都是自己寫的。

拓跋燾大怒,要殺了高允。

拓跋晃立刻打圓場,“

父皇,這個高允就是被嚇傻了,我之前已經查問過他了,他說確實是崔浩一個人寫的。

”拓跋燾繼續質問,結果高允不卑不亢,繼續如實回答。拓跋燾看到高允這麼實在,竟然放了高允一條生路。

接著,拓跋燾又詢問崔浩,結果崔浩答不上來。於是,拓跋燾就下令殺了崔浩。這場慘案波及了盧氏、郭氏、柳氏等大族。事後,拓跋晃責怪高允太實在,反而讓拓跋燾更生氣了,引發了這麼大的殺業,連高允自己都險些自身難保。翻遍史書,能夠在臣子快要被殺的時候求情的皇族屈指可數。

英明如漢武帝,也因為顧及竇太后,王太后而讓趙綰,王臧,竇嬰等大臣被殺而留下遺憾。

而拓跋晃僅僅因為高允給自己講過經書就為他求情,這種乾淨的性格讓他擁有了人格魅力,也給了宗愛這種人害他的機會。

宗愛弒君事件:一代雄主與兩兒子明爭暗鬥,太監趁機出手一個不留

宗愛出身底層,為了權力,不擇手段,謀害君主以專權是其必然的行為。

宗愛,是一個連父母故鄉都不知道在哪裡的人,歷史上只記載了他是罪臣之後,因為犯罪成了閹人,也就是後世的朝代的太監。不過,此人心機深沉,經過了深宮沉浮,他竟然做到了中常侍和秦郡公。拓跋晃抑鬱而死之後,拓跋燾經過詳查,發現東宮的大臣們是無辜的,於是悲痛不已。

宗愛擔心拓跋燾回過神來殺了自己,於是在正平三年二月除掉了拓跋燾。和薛提等人勾結在一起,隱瞞了拓跋燾的死。

之後,宗愛的死黨蘭延認為拓跋浚年紀小,容易控制,打算扶植拓跋浚。宗愛認為畢竟是自己害死了拓跋晃,於是偽造赫連皇后的詔書除掉了和拓跋晃關係比較好的拓跋翰,迎立拓跋餘為帝。

拓跋餘因為自己得位不正,於是經常用金錢寶物賞賜臣子來收買人心。但是,他經常徹夜酗酒,聽人演奏,到處田獵,亂花國庫的錢,邊境告急,他也不管,百姓們都不喜歡他。

不久之後,由於宗愛專權,拓跋餘擔心宗愛謀反,於是開始施展手段從宗愛手裡奪權。結果,反而被宗愛借祭祀祖廟的機會殺死了。

宗愛弒君事件:一代雄主與兩兒子明爭暗鬥,太監趁機出手一個不留

結語

太武帝在正平年間曾經透過許多舉措,企圖和自己針對過的人達成和解。在生命的盡頭,他不再把降民放在軍鎮,而是把他們安置在京城附近。在生命的盡頭,他哀嘆自己在位時刑法太過嚴苛,以至於死在他手上的人太多了。

之後,他要求大臣修改律令,讓大臣們適當減輕處罰力度。在生命的盡頭,對於佛教的禁令,也得到了鬆弛,民間開始有百姓偷偷信奉佛教。在生命的盡頭,他和一生的對頭劉義隆互相進貢禮物,他們互相攻擊,互相算計,卻最終短暫地和解,甚至連退場的方式都出奇的一致。在生命的盡頭,他一心要封孫子為高陽王,但是最終因為大臣們以嫡皇孫不能做藩王為由而作罷。

三個拓跋氏的君主都因宗愛而死,也不不得不說十分可惜。太武帝拓跋燾,其一生以刀兵開始,以刀兵結束,在45歲就被迫走向了人生的終點。人們稱讚他和冒頓一樣,但是因為沒有冒頓冷酷,他最終死在了親近侍從的手中,退出了歷史舞臺。

經年之後,其宿敵劉義隆也同樣死於宮廷政變。元嘉草草,佛狸祠下,一雙好虎,終敵不過窺伺朝綱的惡狼,淪為被後人追憶的紅塵月光。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