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面對八國聯軍,在戰與和的問題上,慈禧採取了何種觀望之策?

光緒二十六年(1900)春,義和團運動打出“扶清滅洋”的旗幟,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並迅速席捲北方大地。面對聲勢浩大的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內部發生意見分歧,有的主剿,認為任其發展會招致列強幹涉,有亡國之虞;有的主撫,認為義和團矛頭所向為洋人,聲勢浩大,如果一味鎮壓,會招致清王朝滅頂之災。

義和團運動的加劇和清政府曖昧的態度,引起了列強的強烈不滿。

光緒二十六年(1900)三月七日,英,美、德、法4國照會清政府,請於兩月內“滅義和團”,否則將出兵代繳。

四月下旬,義和團進入京津地區。

五月四日,英,法、俄、美,日、意水兵300人進入北京使館區。

五月十四日,英海軍中將西摩爾率八國聯軍2000人從天津向北京進攻。

面對八國聯軍,在戰與和的問題上,慈禧採取了何種觀望之策?

面對暴風驟雨般的義和團運動和氣勢洶洶的八國聯軍,清政府陷於兩面受敵的困境。洋務派主張對義和團堅決鎮壓,而部分排外思想嚴重的頑固派則主張利用義和團民抵抗八國聯軍。慈禧太后搖擺不定,而其搖擺的軸線正是如何保住其最高統治權力。她固然國明白義和團是肘腋之患,然而對列強也心存疑忌。從“戊戌變法”到“己亥建儲”,列強的不滿她是心知肚明的,尤其是在義和團問題上。

面對八國聯軍,在戰與和的問題上,慈禧採取了何種觀望之策?

慈禧太后聯想到《字林西報》上的一篇文章,洋人竟然公開鼓吹“希望有可能把光緒帝尋出來,把他重新置於帝位之上”。慈禧太后深恐列強會剝奪或削弱自己的權力,因而一方面連發上諭,對義和團剿撫並用,一方面透過總理衙門與列強交涉,乞求列強停止進兵北京,結果遭到拒絕。

八國聯軍衝破義和團民的堵截,攻陷天津,進逼北京。五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召開御前會議,討論戰和問題。主和派極力陳言不可開戰,光緒帝質問搞了多年外交的許景澄可否開戰,許跪奏曰:“無論是非得失,萬無一國盡敵諸國之理。”

面對八國聯軍,在戰與和的問題上,慈禧採取了何種觀望之策?

主戰派力陳可依賴民心和義和團民刀槍不入的神術開戰,為了敦促慈禧太后下定決心,竟偽造了一份列強要她歸政於光緒帝的照會,這一“偽照會”,極大地傷害了慈禧太后的權力慾望和盲目的自尊,五月二十五日,慈禧太后以光緒帝名義頒佈宣戰詔書,表示“與其苟且圖存,遺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面對八國聯軍,在戰與和的問題上,慈禧採取了何種觀望之策?

慈禧太后決定對列強開戰只是發洩心中對洋人的不滿而已。所以她釋出進攻的命令,僅是做做樣子。宣戰詔書很是奇特,既未點明與何國作戰,又未以任何形式照會列強,只是對內宣佈。義和團蜂擁而起圍攻北京使館和天津租界時,清廷駐外機構和南方各省仍與列強維持正常關係。此外,慈禧太后讓義和團和部分軍隊進攻使館,卻不發槍支炮彈,還秘密向洋人送水果食物“以示體恤”。

這些舉動說明,老奸巨猾的慈禧太后畢竟不同於一時衝動的愚昧者,她預先留有後路,採取了兩手並用的觀望之策。

面對八國聯軍,在戰與和的問題上,慈禧採取了何種觀望之策?

五月二十九日,即宣戰僅4天后,她就下令停止進攻東交民巷使館,並派兵保護。另一方面,慈禧太后下令剿殺義和團,令步軍統領“嚴拿滋事拳匪交刑部正法,並將城內壇棚盡行拆毀”,急調李鴻章進京議和,又調袁世凱帶兵鎮壓義和團團民。

七月二十日,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帝倉皇逃往西安。

面對八國聯軍,在戰與和的問題上,慈禧採取了何種觀望之策?

八月十四日,慈禧太后在逃亡途中以光緒帝的名義釋出上諭,將戰爭的責任統統推給義和團,責令各省“嚴刑查辦,務淨根誅”。到了西安之後,慈禧太后日日拜佛,乞求和局早成。

十一月一日,八國聯軍向清政府提出《議和大綱十二條》,當慈禧太后得知並未把她列為禍首懲辦,仍可安享榮華富貴時,竟感激涕零,以至於以光緒帝名義釋出“自責之詔”,無恥獻媚曰“今茲和議,不侵我主權,不割我土地,念後追思,慚憤交集”,保證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面對八國聯軍,在戰與和的問題上,慈禧採取了何種觀望之策?

自《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列強共管的半殖民地。慈禧太后對外妥協投降,對內嚴酷統治,致使民族危機更加嚴重,置中國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