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北朝無好臣?為何北魏皇位傳承148年之久?元宏:都是為了改革

北魏的新任君主拓跋宏,是一個痴迷於漢文化的君主。這位老兄雖然是鮮卑人,可他自幼就被自己名義上的祖母馮太后撫養長大。

馮太后是什麼人?她是北燕正兒八經的公主。他的爺爺馮弘是北燕皇帝。身為大家閨秀的馮太后,自然是從小就接受著良好的文化教育。

其中漢文化對馮太后的影響太大了。因此等到馮太后掌握北魏大權以後,她開始在國內積極推行漢文化。這事兒深深影響到了孫子拓跋宏。

北朝無好臣?為何北魏皇位傳承148年之久?元宏:都是為了改革

等到拓跋宏掌權以後,他這輩子立下一個宏願,

那就是在北魏進行漢化改革,徹底讓北魏脫胎換骨。

因此拓跋宏在面見了南齊使臣蕭琛、範雲以後,一番長談,不禁感嘆道:

南朝多好臣。

這話其實只是拓跋宏隨口一說,結果北魏的大臣們就很不高興了!

尤其是一個叫李元凱的,聽了這話,居然氣得渾身發抖。他也不顧南齊的使者的顏面,當著人家的面就嚷嚷道:

南朝多好臣,一歲一易主。北朝無好臣,百歲一易主。

這可把人家南齊的使者搞得很尷尬了,意思很明顯,南朝有這麼多好臣,為何王朝總在更迭呢?北朝雖然沒有好臣,可北魏百年下來,都是拓跋氏做皇帝。

不光南齊使者尷尬,就連拓跋宏都十分尷尬。那麼拓跋宏為何會發出如此感慨呢?這事兒還要跟他的改革扯上關係。

北朝無好臣?為何北魏皇位傳承148年之久?元宏:都是為了改革

一、所謂“好臣”,指的是什麼樣的大臣?

什麼是好臣呢?這事兒的解釋權,應該歸雙方當事人。那時候拓跋宏作為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會覺得什麼樣的人是好臣呢?當然是支援他進行漢化改革的那幫大臣!

拓跋宏之所以說南朝多好臣,主要是因為南朝的大臣基本都是漢人,而漢人是絕對會支援漢化改革的!所以說拓跋宏發自肺腑地覺得南朝多好臣。

那時候拓跋宏的改革壓力實在是太大了!為啥?

因為北魏始終是鮮卑拓跋氏建立起來的王朝,鮮卑貴族們怎麼可能願意和漢人分享勝利的果實呢?

當年太武帝拓跋燾時期,已經出了一個清河崔氏的崔浩。

崔浩曾經建議拓跋燾對天下士族進行排序。其目的就是為了拔高漢人士族們在北魏的地位。

北朝無好臣?為何北魏皇位傳承148年之久?元宏:都是為了改革

漢人士族地位高了,是不是要來跟鮮卑貴族們分蛋糕吃了?這是鮮卑貴族們絕對不能容忍的事情。因此清河崔氏、范陽盧氏等,都被鮮卑貴族設計,慘遭滅族之禍,差點兒全軍覆沒。

現如今,孝文帝拓跋宏又想著要抬高漢人的地位了,那幫鮮卑貴族們,自然也不會答應。其實拓跋宏之所以這麼說,純粹是發下牢騷而已。

拓跋宏所希望的好臣,恰好就是魏晉包括南朝等王朝的那幫漢人士族罷了。因為只有這幫人,才能真切地支援他搞漢化改革。

北朝無好臣?為何北魏皇位傳承148年之久?元宏:都是為了改革

二、孝文帝元宏的漢化改革有多難?

這麼跟你說吧,整個北魏,真正支援漢化改革的人,估計只有孝文帝拓跋宏一人。其他人對他的改革,都不感興趣!

為了進行徹底的漢化改革,拓跋宏甚至把國姓都給改成了“元”,因此大家以後都可以稱呼拓跋宏為元宏。

那時候不光身邊的親戚朋友們反對漢化改革,就連元宏的太子元恂,也是反對派中的代表人物。他到了洛陽以後,整天考慮的不是學習漢文化,而是考慮什麼時候能回去北方。

結果這傢伙果然不聽元宏的命令,擅自帶領手下人打算逃回北方自立門戶。這可把元宏給氣炸了,立刻讓人把元恂揍了一頓,甚至逼迫元恂自盡。

為了漢化改革,元宏是真心拼了。連兒子都捨得殺害,可見元宏對這件事有多執著。也能看得出,這場改革的阻力有多大了。

北朝無好臣?為何北魏皇位傳承148年之久?元宏:都是為了改革

三、元宏只能靠巧勁兒達成目的。

大臣們紛紛反對,皇親國戚們也不贊成。這場漢化改革之路,註定是非常孤獨的。北魏孝文帝元宏,作為王朝一把手,面對如此巨大的改革阻力,他也只能選擇曲線救國了。

既然不能強行漢化改革,那我換一種方式好了!

第一,遷都洛陽。

過去大家都在山西大同待著,似乎早已習慣了。你讓他們遷都,那跟殺了他們沒啥區別。因此元宏換了一種方式。

元宏揚言要南征南齊,還真的帶了30萬大軍上戰場了。期間王公大臣們紛紛跟隨,很顯然這不是鬧著玩的啊!

走到洛陽附近的時候,突然遇到大雨,路面十分泥濘。可元宏依舊下令前行。這下大家慌了,要是到了南方,不就是去當炮灰嘛!

勞師遠征,再加上惡劣天氣肯定沒好處。因此大家只好求饒,希望元宏別南征了。元宏這才說出了自己的交換條件:

既然已經到了洛陽了,要不咱們遷都洛陽好了,否則這麼大動靜出來一場,什麼事兒都沒幹,我可沒臉回去!

大家一聽皇帝不南征了,別提多高興了。遷都就遷都唄,總比南下做炮灰強吧?所以遷都洛陽的事情就這麼辦妥了。

北朝無好臣?為何北魏皇位傳承148年之久?元宏:都是為了改革

第二,推廣漢語。

這又是一件難辦的事情,因為鮮卑貴族們,基本都不懂漢語。他們說鮮卑說慣了,很多人這輩子都改不過來。

可元宏卻不以為意,他覺得學好漢語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他也考慮到了大家的年齡問題,因此將歲數提升到了30歲左右。

小於30歲的必須使用漢語才能做官,大於30歲的,可以給他們一段時間學習,此後也必須要用漢語。那些個反對分子,都被元宏給趕跑了。

第三,改成漢姓。

元宏對自己家就是這麼幹的。過去他們家姓拓跋,一聽就知道是鮮卑姓氏。如今改成了元,這就是漢姓了。所謂一元復始,元始天尊,元,就是最初最大的意思。

皇帝自己都把姓氏改了,你說其他鮮卑貴族們,有臉不改嗎?

因此拔拔氏就這麼成了長孫氏,達奚氏成了奚氏,乙奚氏成了叔孫氏,獨孤氏成了劉氏,尉遲氏成了尉氏等等。

這麼一改以後,漢人和鮮卑人至少從姓氏上就很難區分了。這事兒為民族大融合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得虧元宏想得出來,做得出來。

第四,鼓勵漢鮮通婚。

為了起到帶頭作用,

元宏將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隴西李氏等漢人士族家庭的女兒,納入了後宮成為了自己的妃嬪。

這還不夠,他還將自己的弟弟們的婚事,給安排得妥妥的。這些個弟弟們,全都迎娶了漢人士族出身的女子為妻。

連皇帝和王爺們都這麼幹了,那些鮮卑大臣們,自然一個個都爭相跑去和漢人士族結親,以此促進民族融合。

由此可見,元宏為了漢化改革,可謂是操碎了心啊!直接改革不行,那就曲線救國好了。皇帝當到這個份上,也怪沒意思的。

北朝無好臣?為何北魏皇位傳承148年之久?元宏:都是為了改革

總結,真正的好臣其實在北方。

從元宏漢化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似乎意識到了一點:這屆大臣不好帶啊!

這也就是我們開頭所提到的那件事:

北方無好臣。

那麼事實上真的如此嗎?當然不是。南方雖然士族比較多,可元宏難道不知道這幫士族都幹了些什麼嗎?

這幫人整天就忙著架空君主,爭奪自己家族的利益,壓根就不管皇帝的死活。所以東晉11位皇帝,出了10個傀儡。

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和南陳,風水輪流轉,可轉得似乎有點兒太快了,基本上五六十年就換一撥人統治。

可士族集團們,在哪一波人手底下都有飯吃。

這就是南方好臣的現實情況。

至於北方的好臣,雖然他們不怎麼聽話,可人家並沒有為了自身家族的利益,不顧皇帝的利益吧?

因此北魏歷經了148年才分裂,豈不就是這幫好臣的功勞!

參考資料:《魏書》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