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劉邦為什麼能戰勝西楚霸王?項羽和劉邦的軍隊實力相差到底有多遠?

現在我們大家都知道,劉邦是楚漢戰爭的最後勝利者,他笑到了最後。那麼,他以弱小之姿為什麼可以戰勝貌似強大到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

這是個大課題。我這裡只是簡單總結。

劉邦為什麼能戰勝西楚霸王?項羽和劉邦的軍隊實力相差到底有多遠?

紙面上看,項羽本人“力拔山兮氣蓋世,力能扛鼎而且仁而愛人。”項羽軍隊的人數和戰鬥力在諸侯中也是最多最大;反觀漢王劉邦,不僅身體素質沒法和項羽比,軍隊的戰鬥力也遠比不上項羽軍團。對比下來楚霸王項羽處於絕對優勢地位,勝利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最初的情況確實是這樣,項羽經常是戰場的勝利者,把劉邦及其黨羽打的滿地找牙四處亂跑,最危急的時刻劉邦甚至差點小命不保。但這樣的小勝就像那飛在空中的肥皂泡,看起來很美卻經不起風吹雨打,最後免不了落得個一池平碎,這場戰爭最後的勝利者並不是貌似強大的項羽。

項羽雖然“仁而愛人”,但他基本上是“婦人之仁”,而且項羽“任人唯親不唯賢,吝惜權力錢財”;劉邦雖然“謾而侮人” 喜歡說大話和開遠期可撤銷支票,但他不吝權力金錢,知人善用。

比如戰神韓信、謀士陳平,這兩位當初都在項羽麾下,但項羽沒覺得他倆有什麼特殊才能,不予重用,兩人看不到前途轉而投靠劉邦軍團,馬上就發揮出重要作用,成為楚漢戰爭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劉邦為什麼能戰勝西楚霸王?項羽和劉邦的軍隊實力相差到底有多遠?

韓信想當代理齊王,劉邦剛開始不願意,但經張良提醒後馬上就說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的,立馬派人封韓信為齊王;彭越想要梁地,劉邦爽快答應派人封彭越為梁王;陳平想要實施反間計離間項羽軍團,劉邦眼睛都不眨一下立馬批了四萬金,隨便花,不要發票!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眾人拾柴火焰高”,團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孤軍奮戰是戰爭中最不可取的一種手段,儘管它偶爾可能會成功,但靠此很難取得最後的勝利。這也就要求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做好統戰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我們都知道,統一戰線工作的重點是: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反對頑固勢力。兩千年前的劉邦在這方面做的非常好,楚漢戰爭時的中間派,比如趙國的陳餘、齊國的田榮、田橫以及南方的黥布和彭越等人,都被劉邦爭取過來和自己一道組成反擊項羽的聯盟。決定戰爭勝負的“垓下之圍”就是劉邦統一戰線工作的最佳成果。

而項羽則過於自負,不善於聽從別人的善言。比如著名的“鴻門宴”,謀士范增多次提醒項羽及早動手除掉劉邦,但優柔寡斷的項羽沒能聽從范增的諫言殺掉劉邦,最終放虎歸山,氣得范增大罵,負氣出走而亡;

《項羽本紀》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人勸項王在關中稱霸:“關中阻山河西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關中是定都稱霸的好地方,但是項羽將秦王的宮室一把火燒掉,一門心思只想回老家,他的名言是:“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這句話後來即演變為成語衣錦還鄉。

劉邦為什麼能戰勝西楚霸王?項羽和劉邦的軍隊實力相差到底有多遠?

那位勸阻他的人說了句要命的話:“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成語“沐猴而冠”出自歷史上一位沒有留下名姓的勸阻者之口,但他個人的命運很悲催,項羽聽到他說的話之後,立即將他扔進熱鍋裡煮了。

定都關中是個具有遠見卓識的良策,後來的劉邦就是這樣做的,但當時的項羽不但不聽勸,反而將諷刺自己“沐猴而冠”的提議者殘忍烹殺!不能夠知人善任,又做不到兼聽則明,項羽的悲劇性結局命中註定。

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劉邦這方面做得很好。史書上經常可以見到他問張良這樣的話:“為之奈何?”善於問“怎麼辦”,等別人說出了良策,馬上下達指令執行,長期這樣“兼聽則明”,自然帶來與下屬的和諧相處,下屬會“知無不言”,上下同心則無往而不利!

綜合以上分析,楚漢戰爭這場大決戰的最後勝利者屬於劉邦。公元前202年,繼秦始皇之後,劉邦成了華夏大地上的又一位大“boss”,他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史稱漢高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