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董卓,這個三國武力最強的諸侯,人們卻只看到了他的殘忍

董卓,這個三國武力最強的諸侯,人們卻只看到了他的殘忍

光和元年夏天的涼州邊境,羌胡軍團威武雄壯地立於金城北門之下。為首一員羌胡將領,對著城上門樓大罵:“匹夫豎子,快快投降,不取汝頭。若遲一步,雞犬不留!”正當羌胡軍以為東漢軍隊不敢出戰,閉門自守時,北門卻出乎意料地打了開。那羌胡將領驚詫之時,門內一彪軍馬,在為首一位壯猛的將軍率領下,徐徐走出城外。那將軍高大威猛,身披一席連環鎧,手握西涼斬馬刀,左手緊握韁繩,胯下一匹西涼汗血馬,極其雄壯。

卻說東漢將領,正是董卓,此時,他還不到四十歲。他的職務,是涼州金城郡兵馬掾,他的責任,是抵禦外寇入侵,保衛邊疆安全。董卓將軍隊排列整齊,扎定陣腳,一人一馬,上前搭話。他走近羌胡將軍時,甚是禮貌地拱手作揖,旋即道:“將軍可速速退兵,我不予追究,若屢犯不改,我必嚴懲。”羌胡將領聽罷,大笑曰:“匹夫,何敢如此狂妄,且與吾戰他幾百回合,敢也不敢!”董卓微微低了低頭,輕蔑一笑,道:“汝家中尚有妻兒老小,果真想送命此地耶?”羌胡將領聽罷,大怒,拍馬舞刀便上,三步並作兩步地,已至董卓面前,董卓見了,二話不說,劈頭蓋臉就是一刀,手起刀落處,那羌胡將領早被劈為二截。

董卓,這個三國武力最強的諸侯,人們卻只看到了他的殘忍

其餘羌胡士兵盡皆驚愕,一時戰戰兢兢不知如何應對。不一會兒,羌胡軍中又走出一人,與董卓談判道:“將軍若能不追殺我等,我願退軍。”董卓道:“吾早有言在先,如若爾等退軍,我必不追究,現吾命軍自退十里,將軍退去便可,今後不可再犯。”那羌胡將領便去了。董卓回到軍中,佯裝退軍之狀,陰見羌胡軍隊已退,便舉大軍進攻,一時間,東漢官軍,排山倒海,氣勢如虹,殺得羌胡軍隊片甲不留,董卓捉住了那羌胡將領回營,親自為其鬆綁。那將領極其惱怒,既恨董卓言而無信,又恨董卓對他如此寬恕和折磨,董卓聽罷抱怨後,說了一句:“汝不想活,又有何難?”說罷,便叫左右推出斬首。

董卓,是三國時期雍涼一帶將領的代表人物。雍涼將領,在漢末以驍勇善戰見稱於世。但與他們驍勇共存的,往往是巨大的劣勢:缺乏智慧、心胸狹隘、極端殘忍。勇而無謀的特點,使他們成於斯,也毀於斯。

董卓早年,吃盡了他驍勇和仗義的天賦,他崛起的根本,主要就是勇和義。因為勇猛,許多人都忌憚他,因為忌憚,許多人都為他讓步。他年少時,常年混跡於羌胡地區,與當地各種豪傑都打交道,但一般人也僅止於此,董卓卻能“與其相結”,說明董卓受到了羌胡豪傑們的認可。而羌胡是邊鄙之地,當時的羌胡人“高尚力氣”,崇尚勇猛、仗義,董卓在這樣的環境裡能出類拔萃,說明他不是一般的勇敢和膽大。

(董卓)少好俠,嘗遊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

董卓,這個三國武力最強的諸侯,人們卻只看到了他的殘忍

董卓除去勇猛,還很仗義。董卓後來歸山田野,種起了地,過去的豪傑來拜訪他,董卓能“殺掉耕牛”與豪傑享樂,這就很能說明問題。東漢時期的自然經濟和農業主導,使得牛成為非常寶貴的動物,耕牛更不例外,史料中絕少有記載殺牛的事例,董卓卻能因為老友前來而殺掉耕牛,說明在他心裡,那些羌胡豪帥們,是何等重要。而這也是他能收服那些豪帥門心的原因。

(董卓)後歸耕於野,而豪帥有來從之者,卓與俱還,殺耕牛與相宴樂。

董卓這樣有勇有義的性格,使他能籠絡起一群與他價值觀相投之人的心。早期,如羌胡中的豪帥們,中期如與他一同起家的李傕和郭汜,後期,如他手下驍勇善戰的諸位雍涼將領。勇敢和仗義,是董卓起家的根本。

但董卓的缺點,也幾乎如他的優點一樣引人注目。因為缺乏智慧,導致他的決策,缺乏長遠眼光;因為心胸狹隘,導致他不能容得下一些重要人物;因為極端殘忍,導致他敢濫殺無辜,最後成為眾矢之的。

董卓,這個三國武力最強的諸侯,人們卻只看到了他的殘忍

董卓缺乏智慧,從他收買呂布除掉丁原,就可看出。當時洛陽以西的最大軍閥,只有三人,一是董卓,二是丁原,三是劉焉。劉焉遠在巴蜀,不提,而董卓和丁原,當時都在洛陽。董卓是涼州軍事集團的領袖,丁原是幷州軍事集團的領袖。大將軍何進沒有被十常侍誅殺前,董卓和丁原在洛陽,雖然暗潮洶湧,但尚能維持表面的和睦。何進一死,群龍無首,事情便不同了。董卓代表的涼州集團,與丁原代表的幷州集團,必然要展開火併,只是何時展開,如何展開的問題。而董卓先下手為強了,他命呂布刺殺了丁原,然後給呂布封官加爵,這樣一來,從表面看,董卓是除掉了幷州集團的領袖,但從長遠看,他並沒有很好地解決兩個集團的根本矛盾。

涼州集團和幷州集團的矛盾很多。首先,他們來自不同地區,涼州兵主要來自西涼地區,也就是現在的甘肅、青海地區;幷州兵主要來自現在的內蒙古、山西一帶,雖然都是西北,但相差還是很大,而地理位置的差異,往往是一切差異的基礎。第二,涼州兵和幷州兵,雖然都很驍勇,但卻絕少開化,他們見長的,是戰場殺敵,其他方面,一概不行。例如,董卓在收歸併州兵後,涼州集團整體上看不起他們,因為他們的主公丁原,是被自己的主公董卓誅殺的。第三,董卓沒有處理好和呂布的關係。丁原死後,幷州兵看似群龍無主,實際上,他們約定俗成的領袖,就是呂布。但呂布和董卓的關係,又不是平起平坐的合作關係,而是上下級的隸屬關係,這樣一來,幷州兵難免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是董卓的正統部隊,但即便如此,兩個集團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維持住了暫時的和平,但董和和呂布結怨後,情況便不同了。

當時的董卓,已經做盡了天下壞事,認為自己無所不敢了,因此,便狂妄不羈,目中無人。他竟然因為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大肆亂罵呂布。要知道,呂布當時雖然隸屬董卓,可實際上卻是董卓處理兩個集團矛盾的關鍵人物,董卓不考慮長遠,而是在這些細枝末節的小事上得罪呂布,最終造成了呂布倒戈。

這,就是董卓缺乏智慧的表現,也是他心胸狹隘的表現。

董卓,這個三國武力最強的諸侯,人們卻只看到了他的殘忍

至於董卓的殘忍,千百年來,說過太多。對宮廷,他無端廢帝,殘忍殺掉太后,還肆意屠殺大臣;對民間,他同樣殺人無度,還十分殘忍,將百姓的頭顱系在車上。他這一列行為,自然會引起眾怒。即便當時無人敢做什麼,但人心裡的憤怒的種子,是種下了。而這個種子一旦中下,一定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伍孚刺殺董卓、十一路諸侯舉義兵,就是這仇恨結下的果實。

再將目光擴大,我們發現,董卓身上這些特點,其餘著名的雍涼將帥,幾乎無所不備。而其餘雍涼將領們的路徑和歸宿,也與董卓驚人般的相似。

李傕和郭汜,就是一例。二位是早年追隨董卓到處征戰的元老,在董卓軍中享有很高威望,僅次胡軫。董卓被呂布刺殺後,李傕和郭汜從洛陽以西,進逼長安,一路收拾殘兵,比至長安,已有十萬人馬。接著,他們圍攻長安,不到十日,長安淪陷,呂布出逃,王允自殺,但隨後的事,盡顯他們作為雍涼將領的特點。

李傕等放兵略長安老少,殺之悉盡,死者狼藉。……時三輔民尚數十萬戶,李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飢困,二年間相啖食略盡。

等於是在屠城了。這,就是李傕和郭汜擁有的雍涼將領身上那種普遍的殘忍本性。

董卓,這個三國武力最強的諸侯,人們卻只看到了他的殘忍

李傕在智謀缺失方面,與董卓也有的一拼。董卓死後,原先手下的諸位將領,不是合眾一氣,萬眾一心,而是互相爭權。為爭權,李傕等人將董卓手下大將樊稠殺死,兼併其眾,之後又與郭汜互相懷疑,在長安城中戰鬥數月,致使死者達到數萬人。以及,李傕和楊奉廝殺,又殺盡百官公卿,郭汜劫略天子,這樣的事,不勝列舉。當然,他們的結局也必定好不到哪去,李傕最終,被夷三族,郭汜也被自己的部將所殺。

除了李傕和郭汜,呂布也是一例。呂布是幷州人,擁有雍涼一帶人士驍勇善戰的所有特點。

步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

呂布之勇,不必多言。他的智謀短板,和諸位雍涼將帥,也有一拼。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手刃董卓一事。呂布和董卓一樣,認不清自己在戰局中的處境。呂布如果要反董卓,也應該在他剛除掉丁原時期,就反,因為那是幷州集團人士,還不服董卓,人心未穩,呂布若能利用這一優勢,他早已成為一位割據軍閥了。而呂布在董卓坐穩了涼州和幷州集團後,才刺殺董卓,就顯得他智謀短慮了。況且,呂布除掉董卓,實際什麼也得不到。董卓死後,王允給了呂布“假節鉞,儀同三司,共秉朝政”的尊榮,然而這份尊榮,簡直就是一份徹頭徹尾的虛妄。因為呂布沒有實力支撐這份尊榮啊。他收穫這份“尊榮”短短几個月,不就被李傕和郭汜趕出長安了麼。從這件事,就能看出呂布不可能成大氣。

董卓,這個三國武力最強的諸侯,人們卻只看到了他的殘忍

而他的殘忍,也如雍涼將帥,如出一轍。比如他刺殺丁原,是親自刺殺,刺殺董卓,也是親自刺殺。殺人對他來說,易如覆手,他的許多殺戮,明明毫無必要,他卻要親手執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