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古代真的有所謂的“江湖”嗎,真的可以快意恩仇隨便殺人?

小時候聽評書,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闖蕩江湖的要叫做”陸“林好漢呢?明明是一人一劍走著康莊大道,又何來的江湖之說呢?後來才見《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方才豁然開朗,江湖不在於外,而在於人的內心。

古代真的有所謂的“江湖”嗎,真的可以快意恩仇隨便殺人?

在古代,由政府來統治的社會稱之為 廟堂,而由民間政治下的社會便稱之為江湖了

政府中人被稱之為白道,民間勢力則自然成為了黑道。

古往今來,自然也有很多縱橫黑白兩道的佼佼者,比如劉邦,常常聽人講,劉邦在沛縣時就已經是縱橫黑白兩道的大哥了。此言雖有些過,倒也相去不遠,無論黑道、白道,自然都是要給劉邦幾番薄面的。

也許正是因為劉邦對黑白兩道的熟悉,所以當他成為統治者的時候,會更注意民間社會的動態,當他真正佔據關中之時,他便下達了一條政令”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

古代真的有所謂的“江湖”嗎,真的可以快意恩仇隨便殺人?

秦之三老是自上而下的,而漢之三老卻是自下而上的。看得出來,劉邦這位從民間社會走出來的”大哥“,太懂得把握民間百姓的脈搏了。他從不去扼殺江湖,只是用自己的方法加以引導罷了。

古代的江湖是怎樣形成的?

《史記》中所記載的上古年間起,中國便由一個個的部落所組成,他們因血緣而形成,為生存而發展。漸漸地,這些部落開始不斷交流,甚至爆發戰爭,這種部落與部落的互動漸漸形成了國家。再之後,國與國之間又開始爆發激烈的衝突,氏族與部落徹底被打亂,”大家“變成”小家“,作為個體的人開始脫離”大家“而獨立交往,一部分人從固有的氏族血緣關係網中脫離出來,漸漸地便形成了一個與國家廟堂相對應的新的社會體系——江湖。

古代真的有所謂的“江湖”嗎,真的可以快意恩仇隨便殺人?

這個江湖卻遠沒有武俠世界裡那般快意恩仇,卻相反有些殘酷

江湖中人,也總是要吃飯的。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黃老邪有整座桃花島,歐陽峰也有他的白駝山,南帝一燈大師不當皇帝也有廟上的香火錢,洪七公更是擁有整座丐幫。他們的江湖怎麼會是真正的江湖呢?

在古代的江湖,販夫走卒尚有謀生之路,屠夫歌姬倒也不愁吃穿,相反那些”仗劍走江湖“的遊俠卻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這些我們在武俠小說世界裡常常看到的江湖中人,或如韓信一般穿有一番本領,卻無謀生之門,而受屠夫”胯下之辱“;或如荊軻一般,四處訪師拜友,最後卻依然逃離不了廟堂的吸引,最終賣命於”知遇之恩“;運氣好一些的,倒有可能因為跟對了好”大哥“,成為”座上之賓“或者護院打手。

古代真的有所謂的“江湖”嗎,真的可以快意恩仇隨便殺人?

江湖中的遊俠們,雖然多以”重氣節、行俠義“為自己的人生準繩,信奉自由與放縱的生活,可以遊走於廟堂與望族之間,營造出獨自的精神和實力的世界。但是,很可惜,由於生存的壓力,他們的所謂義氣,卻最終被”士為知己者死“的最終理想所代替。

毫無疑問,這裡面的”士“有”羊左之交“,也有”伯牙子期“,但誰能否認,大部分的”知己“實際上不過是廟堂之上的當權者、名門望族之中的掌舵人,或者是追求”一步登天“的創業者,比如劉備?再比如宋江?

江湖中人,有多少人追求了一輩子的自由,到頭來還是走在了追求財富與權力的道路上呢?

從戰國四君子到漢武帝與郭解

從長久的歷史發展來看,政府與江湖從來都是不斷在互補與對立之間切換的。

每逢國家處於長久的戰爭之時,政府便會吸納大量的江湖中人,充實到自己的隊伍之中,最典型的莫過於”戰國四君子“,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魏國信陵君,他們四位以養士而聞名天下,自然網羅了大量的江湖中人、有識之士,來為其效力。

此時,國家正致力於對抗外敵,所以這些江湖中人便是國家的助力,自然是受幫扶的物件。然而,當國家統一以後,尤其是穩定之後,江湖遊俠卻往往會成為國家剿殺的物件。

古代真的有所謂的“江湖”嗎,真的可以快意恩仇隨便殺人?

道理也很簡單,國家信奉的是法制約束,而江湖中人信奉的卻是自由,二者從本質上是相牴觸的。

漢武大帝統治前期,便實施了幾次對江湖遊俠的打擊行動,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大俠郭解一案了。郭解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更像是武俠世界裡面的大俠,他個子雖然不高,但卻極為精明強悍,且下手極其狠辣,為朋友報仇而殺人、藏匿亡命徒、劫富濟貧、樂善好施、私鑄貨幣、盜竊他人墳墓等等,這些”江湖事兒“他都沒少幹,只不過他運氣不錯,多次倖免於難,要麼逃脫追捕,要麼適逢大赦天下。

不過,即便如此,流亡於江湖的郭解還是被漢武帝的人逮捕歸案,最後由御史大夫親自審理,終判處”夷滅三族“,一代大俠至此落幕。

古代真的有所謂的“江湖”嗎,真的可以快意恩仇隨便殺人?

總的來說,古代的江湖與武俠世界中有共同點,重義、重信,習慣於”江湖事,江湖了“;不過,也有不同點,即要直面生活的壓力,而這也就成為了江湖中人最大的分歧。投身於廟堂固然更容易走入上升的階梯,但那時又豈是自由的江湖人;追求”大碗喝酒,大秤分金“,卻又將自己放在了廟堂的對立面,往往悲劇收場;最後剩下的才是最純粹地追求自由精神的江湖人,至於財富上是否自由,就見仁見智了。

也許正如水一白在本文開頭所說的一樣,江湖是存在於內心的,自由也是一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