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皇帝人物誌之唐順宗李誦:改革弊端,因觸犯宦官與節度使被迫退位

唐順宗李誦(公元 761—806 年),上元二年正月生於長安東宮內,為德宗長子,其母王氏。德宗因他中風而著急病死,他於公元 805年正月丙申日繼位,在位僅 8個月。

皇帝人物誌之唐順宗李誦:改革弊端,因觸犯宦官與節度使被迫退位

李誦於公元 779 年(大曆十四年)6月被封為宣王。公元 780 年(建中元年)立為皇太子。他注重藝術,善隸書,德宗每賜大臣之詩,必命他書之。李通性格寬仁,禮尊師傅,見則先拜。經常身先十卒。激勵將十。 他對宦官專權和“宮市”等擾民措施極為不滿,並常與伴讀王叔文、王坯等一起籌劃日後的改革,留意物色人才。德宗倖臣裴延齡等陷害忠良時,別人不敢言,唯獨他與之論爭。公元 804 年冬,李誦中風不能說話,德宗急死,他帶病於長安太極殿繼位。李誦即位後,2 月親理政事,任用王 體、王叔文為翰林學土,領導改革,起用韓泰、韓曄、柳宗元、劉禹錫、陳諫、凌準、程異、韋執誼等革新派人物從事政治改革,革新德宗以來的弊政。主要措施有:

(一)限制地方勢力,反藩鎮割據,貶斥貪官,貶逐貪官京兆尹李實;

(二)廢五坊(獸坊)、罷宮市;

(三)禁額外進奉,停止鹽鐵使的月進錢和地方進奉;(四)免除民間的歷史積欠稅額;

(四)免除民間的歷史積欠稅額;

(五)引用著名的政治家杜佑等為相;

(六)限制宮廷中的人員擾害居民;

(七)起用一批直言敢諫的人,如陸贄等為諫官;(八)放出一批宮女(300 人)和宮廷樂隊人員(600人);

(九)任命宿將範希朝為京西神策諸軍節度使,接管皇帝的禁衛軍;任命韓泰為神策行營行軍司馬,以奪宦官兵權。

皇帝人物誌之唐順宗李誦:改革弊端,因觸犯宦官與節度使被迫退位

這些革新舉措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在當時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宦官俱文珍等不滿,拒絕交出軍權,並串通朝臣和節度使,先逼走王 懷、王叔文。許多藩鎮怕王叔文限制他們的權力,也製造緊張空氣,指責王叔文擅權。結果交軍權這一措施未能執行。公元 805年8月,李通再次中風,庚子日,俱文珍等宦官勾結藩鎮勢力,對改革進行反撲,以李通久病為口實,策動宮廷政變,逼李誦禪位於太子李純,李誦稱太上皇,此次革新,歷時 146 天便告失敗。

李誦退位前改元“永貞”,故這次改革史稱“永貞革新”。

皇帝人物誌之唐順宗李誦:改革弊端,因觸犯宦官與節度使被迫退位

“永貞革新”其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鋒芒主要指向以宦官和藩鎮為代表的大地主階級保守勢力;其次是他們的改革缺乏廣大的社會基礎;再次是李通和改革派並未掌握實權,宦官、藩鎮勾結起來,迫使有病的李誦讓位給太子。所以這次改革很快就失敗了。王叔文等被貶後又賜死,王 還病死於貶所,革新派被貶斥,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被貶為地方上州里的“司馬”(稱為“八司馬”,司馬是州里無實權的官),所以,這一事件亦被稱為“二王八司馬”事件。

李誦在位期間,贊成他改革的還有杜佑(公元 735— 812年),他是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是唐代後期的

著名政治家,尤善於理財,曾歷任唐中央及地方的行政、財政高官,熟於典章制度。他在劉秩《政典》(共 35 卷)的基礎上用了 30 多年功夫,編成《通典》200 卷,這是我國第一部專述遠古到唐中葉典章制度的專史。他編寫目的是為唐代政治服務的。《通典》共分九大門,把“食貨”列在首篇,這種重視經濟史的觀點是很有遠見的,為史學界開闢了新的途徑。後來杜佑又將《通典》的要點,編成《理(即治)道要訣》一書,其編寫目的更顯明瞭。

皇帝人物誌之唐順宗李誦:改革弊端,因觸犯宦官與節度使被迫退位

“永貞革新”失敗,從此,唐朝又開創了一個新的惡例,每一個皇帝都把自己任用的人當作私人,后帝對前帝的私人,不分是非功過,一概敵視,予以驅逐,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擁立皇帝,朝官又分成朋黨,本來有相沿成習的趨勢,在唐憲宗繼位時已開始表面化了。

公元 806 年(元和元年)正月甲申日,李誦病死於長安興慶宮咸寧殿,終年 46 歲。7 月,葬於豐陵(在今陝西富平縣東甕金山)。

李誦死後諡號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廟號為順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