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三國演義》:諸葛亮不戰而屈人之兵,僅憑一封信退曹操30萬大軍

孫武在其兵書《孫子兵法》的《謀攻篇》中寫道“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說在戰爭中,經常打勝仗甚至是百戰百勝,這都算不上是最高明的,最高明的應該是不透過交戰就能戰勝對方、降服對方,退兵於千里之外,也是上等的軍事行動謀略,是軍事戰爭結果最好結果。

《三國演義》:諸葛亮不戰而屈人之兵,僅憑一封信退曹操30萬大軍

三國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其實深得該軍事思想的精髓,小說中諸葛亮巧用空城計智退司馬懿也成為該思想最佳的案例說明,諸葛亮僅憑一己之力,一人一琴,不動一兵一卒便退卻司馬懿數十萬大軍被世人傳頌至今。然而,縱觀小說全書,諸葛亮只有這次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佳績嗎?非也,其實還有其他案例,只不過“空城計”是在諸葛亮逆境中求生存而使出的,且效果不錯,所以成為眾人佳話,而諸葛亮的另一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佳績則被人所忽略了,具體且聽筆者悔昔道來:

《三國演義》:諸葛亮不戰而屈人之兵,僅憑一封信退曹操30萬大軍

三國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且說曹操擁雄兵而定許昌,得知劉備招兵買馬,且得到“龍、鳳”兩大智者相助,恐其聯合東吳興兵北伐,所以準備先下手為強,與眾人商議率重兵而南征東吳,欲先滅東吳後取荊州再下西川而奪取天下。然而曹操卻擔憂後顧之憂的是西涼馬騰。這時手下謀士出了主意,下詔封馬騰為徵南將軍,假意命馬騰帶兵討伐孫權,令馬騰入京聽封。馬騰明知曹操詭計,但礙於曹操是奉天子之名下詔的,不得已前往京城,結果可想而知,馬騰有去無回,果然被曹操所害。

《三國演義》:諸葛亮不戰而屈人之兵,僅憑一封信退曹操30萬大軍

三國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除掉馬騰,曹操陣營自以為除去了征討孫吳的後顧之憂,於是親率三十萬大軍會同合肥兵馬,浩浩蕩蕩準備拉開討伐江南的策略。

曹操的行動,東吳孫權早有細作報告,連忙與眾人商量計策。後派人前往荊州向劉備求救,所謂唇亡齒寒,劉備深知其理。於是向諸葛亮討要退敵之策,諸葛亮在看了東吳的使者求救信件後,自信滿滿,他對劉備說:“這沒什麼好擔心的,我們根本不需要打這場戰,東吳不需要動用一兵一卒,而我們荊州也不必動用一兵一卒,我量曹操不敢窺伺東南”,然後讓劉備回書給東吳使者,讓其回去告訴魯肅放寬心便是,劉皇叔自有退兵良策。

《三國演義》:諸葛亮不戰而屈人之兵,僅憑一封信退曹操30萬大軍

三國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東吳使者一離去,劉備就急不可耐地詢問諸葛亮到底有何妙策退敵?諸葛亮表示只需要一封信就可以退曹操三十萬大軍,諸葛亮對劉備說:“曹操平生最擔心的就是西涼兵馬,現在曹操把馬騰殺了,西涼兵馬便由馬騰的兒子馬超掌管,殺父之仇,馬超必定恨死曹操。主公,咱們現在可以寫一封信給馬超與他結盟,並邀請的舉兵入關威脅曹操,這種情況下,曹操哪還有功夫下江南呢?”劉備聽完諸葛亮一說非常的高興,隨即寫了信件派遣心腹之人將其送到馬超手中。

馬超在看了劉備信件後,立馬舉兵徵曹,與西涼太守韓遂共興兵20萬大軍入關殺奔長安去,很快便拿下了長安、潼關兩座城池,聽聞此次資訊,那還有什麼心思征討孫吳,連忙揮師防禦,抵抗馬超。就此,東吳危機解除,一場孫劉聯合對抗曹操的一觸即發的戰爭戛然而止,這些都歸功於諸葛亮的妙計,歸功於“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上策也。(文:悔昔道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