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三晉一百名人圖】堯帝:他為什麼要禪讓帝位

上古時期——堯

生活在約公元前23世紀至公元前22世紀之間。

愛民明君,將帝位禪讓與舜。

萬古一明君,永懷恤民心。

知子性頑劣,讓位選賢人。

【三晉一百名人圖】堯帝:他為什麼要禪讓帝位

名放勳,生長於伊祁,繼受封於唐,又稱陶唐氏,習稱唐堯。後徙晉陽,及即位,定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古稱“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堯生卒年史無記載,約在公元前23世紀至公元前22世紀,按《史記》所載,壽長118歲。

堯為黃帝五世孫,是我國古代一位儉樸、愛民的君主。《說苑·君道》曰:“堯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痛萬姓之罹罪,憂眾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飢則曰此我飢之也;有一民寒則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則曰此我陷之也。”堯雖是部落聯盟的大首領,住的卻是用茅草蓋的房子,吃的是粗米飯,喝的是野菜湯,穿的是粗麻布衣服,用的是土碗土缽。他對百姓十分關心,受到人民極大敬重和愛戴,被後人稱為聖帝明君。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堯“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惰慢)。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明確劃分百官的職責)。百姓昭明(治績卓著),合和萬國”。

相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猛獸兇禽毒蛇之類)皆為民害。”堯派能搏善射的英雄羿射落九日,恢復了大地生機,使萬物復甦;又斬殺了猛獸毒蛇,剷除了野害。堯善戰,親自出徵,打敗了三苗,征服了歡兜。

【三晉一百名人圖】堯帝:他為什麼要禪讓帝位

堯還令羲、和二氏觀察日月星辰的變化,根據其執行規律,制定了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的歷法,“敬授民時”,教百姓掌握四季時令,以利農業生產。為聽取民意,又廷置敢諫之鼓,逵立建善之旗,途說巷議皆所不廢。因而天下大治,“萬民皆喜,只要有天子。”(《淮南子·本經訓》)。

堯的崇高品德尤其表現在他禪讓帝位上。堯年事已高,要選擇一位繼承人。有人提出讓他的兒子丹朱來繼位,堯認為其子“頑兇”,不可;有人推薦共工,堯認為他“其言善,其用僻”(行事邪惡),也不可;四方都推薦鯀,鯀九年治水無功,殛之;堯聽說陽城有高士許由,親去拜訪,欲讓其位,許由卻自持清高,連夜逃到箕山去了。

最後,眾人推薦舜,說舜“父頑、母囂、弟傲,能和以善、丞丞治、不至奸。”(處理家事妥善,沒有差錯)。堯曰:“吾其試哉。”遂將二女娥皇、女英都婚配給舜,以觀其德;使舜擔任各種公職,宣揚五種倫理,接待四方賓客,還到山林川澤中去實地考察。經過三年觀察考驗,“堯以為聖”,乃授權給舜。

【三晉一百名人圖】堯帝:他為什麼要禪讓帝位

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對丹朱不利;若授權丹朱,則丹朱得利而對天下不利。堯說:“終不以天下之病(痛苦、受罪)而利一人。”遂正式禪讓帝位給舜。這就是千古傳為美談的“禪讓”。可惜由堯開端的“禪讓”制度,經過舜、禹兩代,便被破壞了,接之而來的是沿襲了幾千年的世襲專制制度。

孔子高度讚頌堯的美德,說:“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品德真是崇高)!唯天唯大,唯堯則(能夠學習)之。蕩蕩乎(恩惠廣博),民無能名焉(簡直不知怎樣稱讚)。巍巍乎(非常大)其有成功(功績)也,煥(美好)乎其有文章(禮儀制度)!”(《論語·泰伯篇》)

“二十有八載(退位二十八年),帝乃殂落(去世)。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方遏密八音(不舉樂)。”(《尚書·舜典》)可見,人民對堯是多麼敬重和懷念了。

今臨汾有建於晉代的堯廟和唐代修建的堯陵,海內外的炎黃子孫不斷有人來此景仰堯帝。現存廣運殿、五鳳樓、寢宮等古建築群巍峨壯麗,莊嚴肅穆,為歷代人民敬仰堯帝的歷史見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