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英武人君縱橫疆場卻無能於朝堂,淺談唐武宗的政治得失

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唐代的政治走勢是相對比較曲折的,他們既創造過貞觀之治以及開元盛世的繁華,也經歷過安史之亂,白馬驛之變的蕭索。而唐代的多名帝王也都是譭譽參半,就像唐玄宗以及武則天一樣,既創造了不朽的功勳,也破壞了國家的政治生態。

英武人君縱橫疆場卻無能於朝堂,淺談唐武宗的政治得失

唐武宗李炎

在唐朝晚期,眾所周知唐朝的政治大多時間都被宦官所把持,而皇帝的皇權受到了很大的制約。更不要提曠日持久的牛李黨爭對於朝堂之上政治制度的破壞,這些都是將唐朝推向滅亡深淵的重要原因。

而在唐代後期的帝王中,唐武宗李炎算是少數的還有一點政治理想的人物,他也在其任期內平定了一些地方藩鎮,並且在宰相李德裕的幫助下也曾經試圖從宦官的手中奪取軍政大權。雖然結果並不盡如人意,但是這樣的嘗試還是值得稱讚的。但是在唐武宗在位期間,其政治舉措中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尤其是在澤潞地區一次擊殺兩千名戍卒,卻只是為了替兩名宦官報仇,這樣的行為顯然是欠妥的。但是唐武宗至少還是一名有抱負的唐朝皇帝,比起他只知道尋歡作樂的後輩們還是要好上不少的。

堅守底線,平定回鶻

在唐朝時期,中國北方的回鶻汗國一直是勢力最為強盛的少數民族政權之一,但是在唐武宗即位的時候,回鶻汗國內部混亂的統治出現了問題,加上當時中國北方地區接連遭遇極端天氣,回鶻汗國的實力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於是在回鶻西北方向的黠戛斯部落開始自稱可汗,不斷派兵攻打回鶻汗國,在經歷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征戰之後,終於消滅了回鶻汗國。在戰敗之後,回鶻人逐漸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投奔吐蕃帝國,在甘州地區安定下來,被稱為甘州回鶻,另一部分去往安西,被稱為安西回鶻。還有一支由當時回鶻可汗的弟弟嗢默斯率領,南下的天德軍,請求保塞內附。

英武人君縱橫疆場卻無能於朝堂,淺談唐武宗的政治得失

唐朝時的回鶻士兵

當時對於如何處理這些回鶻人在朝堂之上出現了爭論,有的人認為接納回鶻人可以增強國力,但是當時的宰相李德裕卻認為唐朝政府應該先給予這些回鶻人一定的糧食,安撫他們的情緒,但是不能採納他們進入關內生活的要求。因為一來這些人桀驁難馴,不一定會服從唐政府的管轄,難免日後再生事端。二來當時的唐朝政府經濟狀況也不是特別好,這些人會加重朝廷的財政負擔,還有可能擾亂當地的人民生產,所以不能接納他們。

唐武宗在考量之後接受了李德裕的意見,他在給嗢默斯的信中提到,唐朝政府可以給予他們一些糧食,幫助他們度過難關。至於內附之事,則實在不是好主意,作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還是應該嘗試率領自己的族人恢復舊疆域。此事在《資治通鑑》中有如下記載:

“十二月庚辰,制遣右金吾大將軍王會等慰問回鶻,仍賑米二萬斛。又賜烏介可汗敕書,諭以‘宜帥部眾漸復舊疆,漂寓塞垣,殊非良計。’又云:‘欲借振武一城,前代未有此比。或欲別遷善地,求大國聲援,亦須且於漠南駐止。朕當許公主入覲,親問事宜。儻須應接,必無所吝。’”

英武人君縱橫疆場卻無能於朝堂,淺談唐武宗的政治得失

唐三彩武士俑

但是嗢默斯在接受了唐朝政府的援助之後顯然不想離開這裡,後來回鶻塞北十三部又推舉了烏介可汗,他也來到了唐朝邊境與嗢默斯的人馬匯合。當時回鶻在唐朝邊境陳設了十餘萬人,因此他們開始小瞧唐朝政府,並頻頻越過邊境騷擾中國人民的正常生活甚至實施掠奪。此事在《資治通鑑》中有如下記載:

“回鶻遠來依投,當效呼韓邪遣子入侍,身自入朝。及令太和公主入謁太皇太后,求哀乞憐,則我之救恤,無所愧懷。而乃睥睨邊城,桀驁自若,邀求過望,如在本蕃,又深入邊境,侵暴不已,求援繼好,豈宜如是!”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唐朝政府必須要採取必要的措施來保障邊境的安全了。他們放棄了之前與回鶻交好的外交政策,開始以武力解決問題。唐武宗派出了麟州刺史石雄出城迎敵,唐軍大敗回鶻軍隊,擊殺俘獲的回鶻人超過兩萬名。在戰事失利之後,回鶻首領烏介可汗也返回了塞北。之後不久烏介可汗就被部下所殺。而回鶻人也在黠戛斯汗國的攻擊之下徹底消亡。

英武人君縱橫疆場卻無能於朝堂,淺談唐武宗的政治得失

唐朝名相李德裕

至此,唐朝政府北邊的一塊心腹大患被徹底清除。而李德裕與唐武宗一方面接濟回鶻人,另一方面阻止其進入內地的做法也無可指摘,既沒有落下見死不救的罵名,也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生產,可謂一舉兩得。而對回鶻的勝利除了增強了唐朝軍人的自信心之外,還在塞北的少數民族中留下了威名,這讓唐朝北方的軍事壓力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討伐澤潞,平定內亂

在唐朝中後期,宦官亂政成為了當時朝政的主旋律,對於這樣的現象自然有許多地方要員看不過去,其中就以昭義節度使劉從諫的態度最為激烈。在甘露之變後,劉從諫就多次上表朝廷,為王涯等人的冤死鳴不平,希望朝廷能夠重懲仇士良等人。這樣的舉動自然引起了宦官的不滿,仇士良於是多次揚言劉從諫有謀逆之心,劉從諫眼看宦官依然勢大,就暗中培養死士,打造兵器,為割據一方做起了準備。

英武人君縱橫疆場卻無能於朝堂,淺談唐武宗的政治得失

甘露之變後宦官亂政愈發嚴重

在當時的唐朝朝堂之上,許多大臣都不贊成政府向劉從諫用兵,一來是當時的回鶻人還在邊境線上陳兵未去,如果再主動進攻劉從諫,就會增加國家在軍事方面的投入,讓本來就略顯空虛的國庫徹底無法支撐。二來劉從諫的父親劉悟對唐朝有功,因此不能令其絕嗣。

但是當時劉從諫與當權的宦官仇士良積怨已深,因此在仇士良的影響下,唐武宗還是下令調動了全國各地的藩鎮,一起圍攻澤潞地區。但是當時的節度使們並不能很好地聽從政府的指揮,加上劉從諫在澤潞地區確實經營地很好,因此唐軍久攻不下。

之後劉從諫病死,其子劉稹接替了他的位置,相較於自己精明強幹的父親,劉稹顯然不足以領導澤潞地區與朝廷對抗。在其上任之初,其手下的多位軍事將領便看出其難以抵擋唐軍的進攻,於是率領自己的軍隊投降唐朝。邢州刺史崔嘏,洺州都知兵馬使王釗,磁州守將安玉都紛紛投降了唐朝,因此潞州便逐漸變成了一座空城。

英武人君縱橫疆場卻無能於朝堂,淺談唐武宗的政治得失

昭義節度使劉從諫

當時的都押牙(官名)郭誼於是趁機發起政變,擊殺了劉稹,並將其家人全部殺死,於此同時他還殺了參加甘露之變的王涯,韓約等大臣的後人,這都是郭誼想要巴結當時朝中的宦官的證明。郭誼之後上表向皇上乞降,但是唐武宗以其賣主求榮的行徑不可原諒為由,還是派出石雄進入潞州,殺死了郭誼,澤潞地區的叛亂被完全平定。

不過在平定澤潞叛亂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個插曲,在平定澤潞之後,朝廷派兩千名澤潞士兵戍守振武,不過澤潞士兵認為路程太遠,產生了牴觸情緒,因此擊殺了頒佈命令的兩名宦官監軍,被唐武宗記恨在心。後來在李文矩的努力下這些戍卒逐漸變得穩定,並願意戍邊。但是在他們出發後不久,節度使盧鈞就派兵將這些戍卒全部殺死,這是出於唐武宗的意思,其理由只是想為之前的兩名宦官報仇。試問這樣的君主又怎麼能夠得到人民的支援呢。此事在《資治通鑑》中有如下記載:

“昭義亂兵奉都將李文矩為帥,文矩不從,亂兵亦不敢害。文矩稍以禍福諭之,亂兵漸聽命,乃遣人謝盧鈞於潞城。均還入上黨,復遣之戍振武。行一驛,乃潛選兵追之。明日,及於太平驛,盡殺之。具以狀聞,且請罷河東、河陽兵在境上者,從之。”

君相合力,奪兵失敗

在上面提到,為了幫兩名宦官監軍報仇,唐武宗就下令一次性擊殺了兩千名前往戍邊的軍士,這在之前的朝代中是不可想象的。而唐武宗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當時唐朝中央政府的軍權主要掌握在宦官手裡。

英武人君縱橫疆場卻無能於朝堂,淺談唐武宗的政治得失

亂政的宦官仇士良

在安史之亂後,唐朝的禁軍制度逐漸崩壞,為了緩解這一現象,唐朝政府重新整理了禁軍的編制,禁軍之一的神策軍逐漸成為禁軍的絕對主力,而這些士兵的指揮權則逐漸落到了宦官們手裡。在唐武宗即位初期,神策軍的指揮權在當時的宦官權臣仇士良手中,而唐武宗和宰相李德裕都有從其手中奪回兵權的打算。因此無論是李德裕支援攻打澤潞,還是唐武宗殺死戍卒為宦官報仇,都體現了他們想要拉攏仇士良的意圖。而且李德裕能夠當上宰相本身也與宦官楊欽義的幫助分不開,此事在《資治通鑑》中記載如下:

“一旦,獨延欽義,置酒中堂,情禮極厚。陳珍玩數床,罷酒,皆以贈之,欽義大喜過望。行至汴州,敕復還淮南,欽義盡以所餉歸之。德裕曰:‘此何直!’卒以與之。其後欽義竟知樞密;德裕柄用,欽義頗有力焉。”

英武人君縱橫疆場卻無能於朝堂,淺談唐武宗的政治得失

唐朝禁軍主力神策軍

但是當時的宦官集團內部已經形成了權力傳承體系,在仇士良因為年邁卸任左神策軍護軍中尉的時候,在當日就把這個職位傳給了楊欽義,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神策軍在當時已經被宦官們當作自己的私人財產了,而唐武宗想要奪回神策軍指揮權的努力也終究化作泡影。在唐武宗之後的皇帝們更加沒有能力與宦官們進行鬥爭,唐朝的政治逐漸走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結語

唐武宗在唐朝中晚期的一系列帝王中算是能力突出的一位,尤其是其在軍事行動中的出色表現也讓他在朝中掌握了一定的實權,相比於唐朝晚期的幾任傀儡皇帝來說也好上不少。其平定回鶻的戰爭為唐朝穩定住了邊境的局勢,而拿下澤潞地區的叛軍則很好地遏制住了各地藩鎮想要自立的心思,加強了唐朝政府的統治力。

不過唐武宗做事未免目的性太強,缺乏應有的底線,有時也缺乏足夠的思考。其被人詬病最多的時間就是其誅殺澤潞戍卒的事情,當時的唐武宗雖然有著討好宦官的必要,但是採用這樣的方式未免有些因小失大。而且他也並沒有真正從宦官手中奪得神策軍的指揮權,這件事就更加得不償失。雖然唐武宗有著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但是其卻缺乏優秀政治家所需的沉穩與冷靜,這也是他沒能中興唐朝的重要原因,當時的唐朝更需要的是能夠整合朝堂,回收權力的君主,而不是縱橫疆場的將軍,只嘆唐武宗生不逢時啊。

參考文獻

1《新唐書》

2《舊唐書》

3《資治通鑑》

4《入唐求法巡禮行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