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認識清帝國集體腐敗的《清代地方政府》

文:書俠麥克元

認識清帝國集體腐敗的《清代地方政府》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

作為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帝國,清帝國有著他特殊的歷史地位。然而我們在探究這個王朝的時候,不免會帶上很多的有色眼鏡和疑問。

維持清王朝統治的不是什麼大政要員,而是底層的州縣政府。

底層設計,紛繁複雜,光名字就夠分別的,如果再加上他們的職責,更是不能再多了。

這本《清代地方政府》是瞿同祖老先生在上世紀60年代旅美的時候寫就一本研究清代歷史的一本研究著作。原文是英文的,由幾位學者翻譯成漢語,跟馮友蘭的哲學史一樣,都是為了讓西方瞭解中國歷史的著作。

這本書在當時的西方漢學界當真是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認識清帝國集體腐敗的《清代地方政府》

州縣政府的組成

州縣官是清政府當時比較低階的政府組織了,被稱為地方官,治下百姓則被成為“父母官”。因為地域的問題,以及其他一些管轄問題,州縣官的公務負擔並不相同。根據重要程度分為四個等級:最要缺、要缺、中缺、簡缺。

當然,州縣官也不是誰人都能當的。州縣官的任職資格可以分為兩類:正規的和非正規的。正規的好理解就是透過科舉和功勳,非正規的就是靠捐貢了,當然路數要多點。這不正是有能力靠能力,沒能力靠財力了。而且隨著王朝後期的腐敗,真才實學是越來越少了。真真地成了“兩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州縣官並不是什麼孤家寡人,他有四大佐助人員:

書吏:所有書吏都是供職衙門所在省份招募的。

衙役:皂班、快班、民壯、捕班、其他衙役

長隨:私人僕役。

幕友:幕賓(師爺)。

這些班組,共同組建了州縣政府的職能部門,但是他們所做的公務卻包括:司法、徵稅、行政等。

認識清帝國集體腐敗的《清代地方政府》

一群小嘍囉

當看到衙役一章的時候,鬧中出現的是前段時間見到的“兵”和“勇”的照片。真實的衙役多半也就吃飽而已。

衙役的種類也分很多,每個職位的安排所獲得的工資都不一樣。同等地區的不同職位,薪酬不一,但是衙役也有事業編和臨時工。事業編多半都是有家產的,不過是掛名而已,但是臨時工不過是真正幹活,卻無任何家產的人,都是赤貧之人,為了餬口罷了。

其他的職位,書吏、長隨,尤其是師爺,過的比衙役稍微好點,尤其是鄉紳。但是他們共同組成了地方政府的職能。

在時代的潮流中,封建社會的職能已經不能跟隨時代的潮流,正如的他們所屬的王朝一樣,在風雨飄搖的時代,漸漸走向了深淵,走向了更大的腐敗。清王朝朽木矣。

瞿同祖先生的《清代地方政府》,讓我們認識清帝國結構性集體腐敗的根源。是瞭解清代州縣政府的運作和基層治理邏輯,不可多得的好書。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