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武舉歷經千年,卻鮮有出名的武狀元,堪稱雞肋制度

古代人才選拔最主要的是科舉,但科舉只是選舉文官,與科舉相對的是從唐代開始的武舉,武舉主要選拔武將。相對於科舉,武舉制度是非常不成熟的,也很難起到選拔人才的作用,很多時候,選出來的人大多都是空有一身力氣,而胸無韜略的人,武舉歷經千年,但選拔出來的人才很少有名垂青史的。

武舉歷經千年,卻鮮有出名的武狀元,堪稱雞肋制度

武舉起源於唐代,但當時的武舉制度明顯不成熟,所設立的專案有騎馬射箭、舉重之類的專案,這些專案就已經限制了人才的選拔。練習武藝不比讀書,讀書只要有四書五經就可以了,也不需要耗費太多,但練武不一樣,練武需要打熬身體,需要很多藥材來養護,因此有句話叫做窮文富武,所以唐代武舉選拔大多都侷限於官員富人階級。一個國家官員富豪能有多少,所以唐代能夠參與武舉選拔的人是非常有限的。

武舉歷經千年,卻鮮有出名的武狀元,堪稱雞肋制度

除了身份的限制,還有就是專案的限制,騎馬射箭之類的專案考核的僅僅是身體上的能力,幾乎可以說是士兵的考核,而不是將官的考核。將者,武藝其次,重要的是用兵打仗的能力,可是唐代科舉完全沒有涉及到這一點,這也是武舉出身而名垂青史的人很少的原因。唐代武舉出身最後混的最好的官員也就是郭子儀了,武舉每年舉行,唐朝幾百年,就出了這麼寥寥幾位名將,武舉雞肋程度可見一斑。

武舉歷經千年,卻鮮有出名的武狀元,堪稱雞肋制度

宋代的時候,武舉進行了改進,開始注重兵書的考核,可這又導致了另一種情況的出現,武舉成為了落第文人的第二選擇。宋朝本身就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所以武舉出身的很多人其本質只能算是文人,有紙上談兵的能力,卻沒有實際操作的能力。宋朝的一些名將,如岳飛、韓世宗等人,都不是武舉出身,都是職業軍人,宋代武舉只能算是文人的第二選擇,已經不是選拔武官的制度了,比起唐朝,更加雞肋。

武舉歷經千年,卻鮮有出名的武狀元,堪稱雞肋制度

武舉真正起到一定作用的時期是明朝時期,但明朝前期武舉也沒有多大作用,到土木堡之戰後,武舉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當時軍隊被文官掌控,武舉也變得十分開放,唯一可惜的是明朝的武舉只選出了一些優秀計程車兵,並沒有出現大將,像明朝的戚繼光等人,要麼是軍人世家,要麼就是從士兵一步一步混上去的,武舉出身的幾乎沒有一人。

武舉歷經千年,卻鮮有出名的武狀元,堪稱雞肋制度

明代以前並沒有武狀元一職,到明代的時候,武舉第一人才開始冠以狀元的稱呼。到了清朝,武舉雖然非常盛行,但卻沒有多少成就,甚至是比以前各個朝代都更加廢物,滿清八旗兵入關以來,也帶來了他們獨有的選拔觀念,清朝武舉選出的都是一些滿是肌肉的勇士,幾百年間,武舉沒有產生一位將領。

相比起燦爛的科舉制度,武舉只能算是雞肋,科舉制度產生更早,千年來出現了很多名臣,而武舉千年以來連優秀的將領都沒有幾個,實在令人悲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