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明朝中後期和緬甸發生的明緬戰爭

緬甸歷史上諸多王朝統治者都以強軍外侵著稱,其與中原王朝也往往兵戎相見。明朝初期,因明軍著力削弱、打擊麓川的思氏家族的勢力,客觀上幫助緬甸抵禦了該家族志在“平緬”的野心,因而一度明朝與緬甸關係和睦。

但到了嘉靖年間,麓川思氏後裔、孟養土司思倫聯合木邦、孟密土司的軍隊,南下襲擊緬甸,殺緬甸宣慰司莽紀歲及妻子,緬甸阿瓦王朝為此嚮明朝交涉,但明廷僅派出官員斥責思倫,並無實際效果,不了了之,緬甸君臣遂對明朝大為憤恨。

之後,緬甸全境大亂,前述莽紀歲被殺時,僥倖逃生的兒子莽瑞體,依靠母舅家的勢力為班底,東征西討,削平群雄,擊敗企圖干預緬甸內政的葡萄牙軍隊,重新統一緬甸,建立了強大的東籲王朝。隨後又在東侵暹羅、遠征馬都八等軍事行動中,連連奏捷,勢力如日中天。

莽瑞體對於兒時家破人亡之仇,始終不忘,誓滅孟養、孟密、木邦諸土司。於是,他首先利用孟密土司家族內訌之際,將附己的思忠,武力護送回孟密繼位,然後再行用兵孟養,然其尚未出兵,卻被軍中部下暗害。東籲王朝的皇位落到其妹夫莽應龍之手,莽應龍素以勇猛膽大著稱,掌握政權後,更是連年出兵孟養和木邦,由於明朝邊境官員懶政無為,久不援助,木邦、潞江等土司家族紛紛歸降於緬甸,明朝南疆岌岌可危。

明朝中後期和緬甸發生的明緬戰爭

莽瑞體

隆慶六年(1572年),隴川宣慰司官員嶽鳳,毒殺宣撫使多士寧,逃奔緬甸。緬王莽應龍遂趁機糾合木邦、孟密等,舉兵入侵。但在圍攻孟養時,卻被土司思個的軍隊偷襲致敗,這次緬軍可謂鎩羽而歸。但軟弱的明朝邊境官員卻一味示弱,迫使思個送回全部緬軍俘虜、並多以金帛安慰緬甸,結果是幾年後,莽應龍再次出兵孟養,這次孟養土司軍大敗,思個攜全家逃奔騰越,途中部下反叛,被捉送緬甸遇害,至此,明朝與緬甸東籲邊境上的所有土司,皆歸附於莽應龍。

萬曆十年(1582年),莽應龍之子莽應裡繼位,糾合諸土司軍數十萬大舉進攻雲南,騰衝、永昌、大理、蒙化等地相繼淪陷,明朝在雲南的統治幾近崩潰。形勢危急下,明世襲黔國公沐昌祚、雲南巡撫劉世曾、巡按董裕等,聯名奏請朝廷,調遣劉綎、鄧子龍、李材等諸路精銳明軍入滇作戰。其中鄧子龍部因駐防貴州,路途較近,第一個進入滇南,他於萬曆十一年(1583年)5月進駐永昌前線,與雲南地方政府的看法不同,鄧子龍雖然所部人數大大少於緬軍,但他卻不願死守,而是力主出擊。

明朝中後期和緬甸發生的明緬戰爭

鄧子龍

11月2日,鄧子龍以偏師陳信部,吸引緬軍西路諸軍十萬人至姚關伏擊圈內,自己親帥伏兵出擊,緬軍猝不及防、大亂而逃,路上又被明軍鄒良臣、杜亮部先後邀擊,傷亡慘重,僅被俘將領就達十四名之多。戰後,鄧子龍乘勝迫擊東路緬軍於攀枝花,再次大勝,緬軍主將罕紋、景宗才、莽班內等,悉數遭擒。第二年二月,得到增援的鄧子龍,對殘敵固守的三尖山發起猛攻,明軍一面以大炮、火銃正面猛擊,吸引對方的主要防守力量,另一面以裨將鄧勇,率當地投誠土司之兵,迂迴上山,前後夾擊,一鼓拿下。

與此同時,另一路明軍主力在川中名將劉綎指揮下,於萬曆十一年(1583年)12月進圍隴川,前番明投緬的嶽鳳,在劉綎派人勸說下,又再次降明獻城。周圍緬軍突遭明軍和嶽鳳軍的夾擊,大敗而逃,在劉綎軍的追擊中,緬軍統帥莽闊、部將毋帥、莽縻、啞晏等先後遭擒,士卒被殺者過萬。

此時,明緬戰爭的大局已定,緬王莽應裡率殘部狼狽而返,為迫使其儘快求和。劉綎、鄧子龍決定過境追擊,進一步削弱緬軍的戰鬥力。於是,萬曆十二年(1584年)夏,劉綎、鄧子龍部先後出境,遠征緬甸東籲王朝的副都——阿瓦城(今曼德勒)。劉綎部以降將嶽鳳為嚮導,擔任主攻,由大路直撲阿瓦。鄧子龍部則進兵猛淋寨一帶,阻擋可能出現的緬軍增援,擔任側翼掩護。阿瓦守軍完全沒有準備,對突然出現的明軍,驚為天人。作為緬王莽應裡叔叔的守將猛勺倉促迎戰,兵敗投降,(後還在劉綎等指使下,領軍襲擊莽應裡,以圖篡位,可惜兵敗身亡)。明軍縱掠阿瓦後,徐徐北撤歸國。莽應裡聞訊引為奇恥大辱,再度糾合力量,一面派兒子乃篤引軍“收復”阿瓦,一面親自率軍再次攻伐孟養,不想又被趕去支援的明軍兵備副使李材所敗,狼狽撤軍。多年後的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東籲王朝再次出兵侵略雲南,在當時的明朝雲南巡撫陳用賓等的積極防禦下,莽應裡依然無功而返,此後東籲王朝內部不穩、叛亂四起,遂再也沒有大舉出兵北略明朝的舉動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