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讀史明理”失敗有道,六國之滅,一點也不冤

“讀史明理”失敗有道,六國之滅,一點也不冤

成功有成功道理,失敗也有失敗道理。人們嘆息六國為秦所滅,其實六國之滅,一點也不冤!

戰國末期的六國君王,好的真不多。遍翻史料,總是看到他們見利忘義,很少看到他們體恤百姓、立德立言。以趙國為例。

秦國攻打韓國,韓王被迫割讓上黨郡,可是上黨郡首不聽命令,拱手把上黨獻給趙國。天上落下來個“林妹妹”,趙王馬上接手,也不管燙手不燙手,結果引發長平之戰,被坑殺了40多萬,全國的青壯年為之一空。

“讀史明理”失敗有道,六國之滅,一點也不冤

趙王恐懼,派人到秦國談和,極盡諂媚,打算再讓出六座城池。大夫虞卿勸阻說:“此計太危險了! 割地等於示弱,只能讓秦王變本加厲,更不會有別的國家來幫趙國了!”趙王不聽,只要秦國退兵,什麼都捨得給。

不久,秦軍果然長驅直入,圍困邯鄲。趙國向各國求救,諸侯全都觀望,沒有一個真出手的。

危急時刻,信陵君挺身而出,違抗君命,竊取魏國兵符,殺掉前軍將領,親自帶兵打敗秦軍,將趙國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戰爭結束後,信陵君不敢回魏國,讓軍隊回國,滯留趙國。為感謝信陵君的功勞,趙王與平原君商量,打算送五座城池作為感謝。

“讀史明理”失敗有道,六國之滅,一點也不冤

趙王親自迎接信陵君進宮,領著他從代表尊貴的西階而上。信陵君很謙遜,堅決辭讓,說:“罪過! 罪過! 我是魏國的罪人,也無功於趙國!“

趙王聞言大喜,跟信陵君喝酒到天黑。可是,酒喝得再多,就是不說給五座城的事,只稱贊信陵君謙虛,磨蹭到最後,只給了一座城。

趙王這副嘴臉,典型的“用人朝前,不用朝後”,搞政治實用主義。說起來的時候,牛皮吹得比天還大,到真給的時候,比割他的肉還痛!

六國君主中,像趙王這樣的不知道有多少,他們不滅亡,真的沒天理。

“讀史明理”失敗有道,六國之滅,一點也不冤

無論是君主,還是常人,一看到好處就上,一看到危險就跑,危難時俯首帖耳,消了災又不感恩,一切從功利權謀出發,見小利而忘大義,臨大節而避禍自保,這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