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三國之孫權繼位:保江東,圖荊州,卻比曹操慢了一步!

三國之孫權繼位:保江東,圖荊州,卻比曹操慢了一步!

本篇系精讀中國史連載139,《三國史話》連載09(點選看上篇),歡迎收看。

當袁紹在河北、曹操在河南擴充地盤的同時,孫策在江東也不斷髮展勢力。

01、威猛孫堅

孫策的父親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自稱是春秋兵法家孫武的後代,年輕時曾任縣吏和縣丞(縣令的助手),曾"募召精勇",鎮壓了會稽人許昌在句章(浙江餘姚東南)發動的起義。

184年(靈帝中平元年),黃巾大起義之後,孫堅率"鄉里少年”和招募的丁壯一千多人,隨同右中郎將朱儁鎮壓起義軍,由於作戰有功,被提升為別部司馬(武官)。後來又隨同車騎將軍張溫到涼州,進攻地方勢力邊章、韓遂,回京後,拜議郎。

187年(中平四年),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爆發了區星、周朝、郭石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孫堅被朝廷派為長沙太守,先後鎮壓了三郡起義,被封為烏程侯。

關東聯軍討伐董卓,孫堅也起兵北上,行至荊州,殺刺史王叡,行至南陽,殺太守張諮,一路上誅鋤異己,力量逐漸強大。但也因此引起士族大家的懷恨,不得不依附於袁術。

191年(獻帝初平二年),袁術同劉表爭奪荊州時,孫堅為先鋒,連敗劉表大將黃祖,在進圍襄陽時,被黃祖士兵暗箭射死,終年37歲。

三國之孫權繼位:保江東,圖荊州,卻比曹操慢了一步!

02、小霸王孫策

孫堅死後,他兒子孫策統領部眾。孫策字伯符,年輕時聰明英武,很喜歡結交豪傑,徙居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時,與出身世家大族的周瑜結成莫逆之交。

孫堅死後,孫策去投靠袁術。袁術將他父親的舊部交由他統領,並表孫策為懷義校尉。但袁術用人偏私“故吏",看不起後輩新進人物,孫策得不到發展。

孫策雖然年輕,卻有雄心壯志,決心擺脫袁術,另找出路。194年(興平元年),他藉口幫助袁術平定江東,開始向江東發展。孫策自壽春出發,沿途招募軍隊,到達歷陽(今安徽和縣)時已有五六千人。這時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便領兵前來迎接他。孫策的力量又壯大了,開始向東南進軍。

孫策渡江南下時,雖然只有六七千人,但戰鬥力卻比較強,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孫策"闊達聽受,善於用人",跟從他的部眾,“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劉繇不是孫策對手,一接戰,軍隊便紛紛敗退,只好棄軍逃遁。太史慈歸附孫策。孫策很快佔據曲阿,奪取了丹陽郡(今安徽宣城)。

孫策到江東後,嚴申軍令,士兵不得擄掠民間財物,“雞犬菜茹,一無所犯",受到百姓的歡迎。與此同時,孫策還發布命令:劉繇部下來投降的,不咎既往;願意從軍的,免除家庭賦稅搖役;不願意從軍的,也不強迫。這樣一來,劉繇的部眾不少投奔孫策。

孫策的軍隊很快增加兩萬多人,聲勢轉盛,“威震江東”。

後來孫策又趕走了吳郡太守許貢,佔據吳郡(今江蘇蘇州),又東攻會稽(今浙江紹興),降服了會稽太守王朗,消滅了地方豪強嚴白虎的武裝。孫策自領會稽太守,復以吳景為丹陽太守,以孫賁為豫章太守;分豫章為廬陵郡,以孫輔為廬陵太守,朱治為吳郡太守。

幾年間,孫策的勢力迅速發展,佔據了揚州大部地區,軍隊有三萬多人,謀士有張昭、張紘、秦松,將領有周瑜、朱治、程普等。

199年,孫策北攻袁術所署廬江太守劉勳,拿下皖城(今安徽潛山),佔據了廬江郡,俘獲劉勳妻子及部曲三萬多人。劉勳逃走,北依曹操。接著,孫策又引兵攻取了豫章郡的一些縣,基本上控制了揚州的廣大地區。

200年(建安五年),孫策在打獵時,被原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狙擊,受重傷身死。

三國之孫權繼位:保江東,圖荊州,卻比曹操慢了一步!

03、少年孫權接大任

孫策死後,其弟孫權(字仲謀)繼承了他的事業。

孫策臨死前,對張昭等人說:“目前中原大亂,以我們吳越這個地區的人力、物力,靠長江等天然屏障,是可以觀成敗、儲存和發展勢力的。你們要好好輔佐我的弟弟。‘’

然後,孫策又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與天下爭衡,在戰陣之間決機取勝,你不如我;舉賢任能,使他們盡心竭力,以保江東,我不如你。你應該好好幹出一番事業來。”

孫策遺囑中所說的“保江東”、“觀成敗",是要孫權保住父兄打下的江山,守住父兄創下的基業。這是基本國策,在這一前提下圖謀進取。孫權表示照辦。

這時孫權只是一個19歲的青年。

孫權雖已擁有揚州六郡(會稽、丹陽、吳郡、豫章、廬陵、廬江)地盤,但統治並不穩定。部下一些人見他年輕,對他能否成就大業,持懷疑態度。有的徘徊觀望,有的想另投新主。孫權靠張昭、周瑜的幫助,才把孫策舊部逐漸安撫下來。

張昭,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從小好學,在中原士大夫中有相當影響。他過江投奔孫策後,被任為長史,兼撫軍中郎將(位次將軍),總理全域性,成為孫策的臂膀。當孫策死去,孫權悲傷不問政事時,他對孫權說:“做人的後代,貴在能繼承先人遺志,創造條件,完成勳業。現在天下鼎沸,群盜滿山,哪能哀慼不問政事,動匹夫之情呢?”

他親自給孫權換了衣服,扶上馬,去巡視各營兵士,以安定人心。他帶頭率領僚屬們輔佐孫權,要求內外將校們忠於職守,安撫百姓。由於張昭在北方南下計程車大夫中很有聲望,他帶頭支援孫權,便使“寄寓之士,得用自安”。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出身於世族大家。他從小就精通音樂,奏樂稍有錯誤,就能發現,並有所表示,人們稱讚說:“曲有誤,周郎顧。”

他同孫策是很要好的朋友,義同兄弟。孫策南下時,他領兵迎接,幫助孫策打敗劉繇。孫策以周瑜為建威中郎將,因他年輕貌美,吳中都稱他為周郎。後來孫策以周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在攻劉勳、陷皖城時,得喬公兩女,孫策自納大喬,周瑜納小喬。

孫策死後,周瑜領兵赴喪,主動留吳輔佐孫權,這在穩定武將方面起了不小作用。

在張昭和周瑜的共同支援下,孫權團結了文臣武將,使那些徘徊觀望以及想另找新主的人,大多穩定下來。

孫權不僅注意團結舊部,還注意多方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不管是江東本地的或是北方來計程車大夫,只要願意合作,一律歡迎,加以重用。魯肅就是在這時由周瑜推薦,來輔佐孫權的。

三國之孫權繼位:保江東,圖荊州,卻比曹操慢了一步!

04、魯肅“江東對策”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人,少有大志。

他家是個大地主,但在漢末天下大亂時,他並不注意治理家事,而大散財貨,出賣田地,賑濟窮人,很得鄉里人歡心。周瑜為居巢(今安徽桐城南)長時,帶領幾百人到魯肅家拜訪,求他接濟軍糧。魯肅家有兩倉米,各三千斛(石),他隨便指一倉送給周瑜。周瑜很高興,同魯肅結成好朋友。

袁術任魯肅為東城長。魯肅見袁術無綱紀,成不了事業,便攜帶老弱,率領百多個青年到居巢投奔周瑜。魯肅經周瑜介紹之後,深得孫權的器重。有一次,孫權單獨留下魯肅,同他合榻對飲,問他:“當今漢室傾危,天下大亂,我繼承父兄的餘業,想建立齊桓、晉文那樣的功業,你有什麼高見?“

魯肅回答說:“據我所料,漢室不能復興,曹操不能一下子被除掉。為將軍打算,只有先鞏固江東,以觀天下之變;乘曹操在北方忙於軍務的時機,進兵剿除黃祖,討伐劉表,將長江一線據為己有;然後稱帝王,圖取天下,建立漢高祖那樣的功業。”

短短的幾句話,卻道出了一個長遠規劃,宏偉藍圖。這是魯肅為孫權設計的統一全國的戰略和策略:

(一)先鞏固江東根據地,發展壯大勢力,根據形勢的變化,相機進攻;

(二)然後奪取荊州,佔據益州,把長江以南地方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三)最後圖取天下,北伐曹操,實現統一全國大業。

魯肅的這個“江東對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策”有異曲同工之妙。孫權對魯肅的見解很是佩服。

年長的張昭,論資排輩思想很嚴重,詆譭魯肅“年少粗疏"、"謙下不足"。可是孫權卻越來越看重魯肅。

三國之孫權繼位:保江東,圖荊州,卻比曹操慢了一步!

05、滅黃祖,圖荊州

202年(建安七年),曹操因打敗袁紹,勢力強盛,寫信給孫權,要他送子弟去作人質。孫權召集僚屬商議對策。張昭、秦松等人猶豫不決。周瑜則反對送人質,他說:“現在將軍繼承父兄的資業,兼有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人不思亂,怎麼能送人質呢?一送人質,就要聽命於曹操,受制於人,最多不過是個封侯的待遇,享有十幾個僕從,幾輛車,幾匹馬,這哪能與南面稱孤相比呢?不要急於派遣,慢慢觀察一下形勢再說。“

周瑜的這番話,深得孫權的讚許。孫權決定不送人質;母親吳夫人要孫權把周瑜當成親兄長。

208年春,孫權大將甘寧(字興霸,原在劉表手下,後歸孫權)獻策說:"荊州是水陸交通要道,是西部要地。劉表無遠謀,兒子還不如他,不能繼承基業。將軍應早日圖取荊州,不可落後於曹操。要圖取劉表,應該先取黃祖。黃祖昏庸,錢穀缺乏,左右貪縱,吏士心怨,軍器舟船不修,軍隊毫無紀律。將軍出征,定能戰勝他。黃祖一破,便可下荊州,再向巴蜀發展。“

張昭反對說:“如今吳下並不穩定,如果出兵遠征,將要導致內亂。"

甘寧見張昭不圖進取,很激憤地說:“國家將蕭何那樣的重任託付給你,你居守內部反而擔憂亂子,這怎麼能效法前人呢?”

孫權為了既鼓勵甘寧敢作敢為的勇氣,又保全張昭的體面,便舉杯向甘寧敬酒,並叮囑說:“興霸,今年征討黃祖的任務,就像這杯酒一樣,決定託付給你。你應該勉勵自己,籌建方略,打敗黃祖,樹立功勳,何必去計較張長史的話呢?”

接著,孫權親率水陸大軍西征黃祖,經過激戰,突破黃祖軍防線。黃祖率軍敗退,被孫權軍趕上殺死。

孫權消滅黃祖後,沒有繼續西進,在等待時機。但曹操卻搶先南下奪取荊州來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