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影視劇中清帝打賞大臣和寵妃金瓜子是真的?不多見,有其特殊用處

影視劇中清帝打賞大臣和寵妃金瓜子是真的?不多見,有其特殊用處

經常看到一些清朝的影視劇中有皇帝賞賜群臣和寵妃“金瓜子”的情節,其實正史上並不是這麼操作的。

金瓜子是清朝時期獨有的恩賞之物,因小巧金貴,所以不是正式場合賞賜大臣的恩典,而只是節日慶典、祝壽婚慶時長輩賞給晚輩的心意。

為何這樣說呢?是有歷史依據的,瓜子(葵花籽)原產於美洲,16世紀從越南傳入我國雲南,然後成為皇家貴族喜愛的零食。

到了清朝,因為瓜子樣式精巧奇特,又有瓜熟蒂落 、子孫滿堂的美好寓意(另一種說法是來年多賺,恭喜發財之意)。所以皇室與貴戚把碎金子打造成瓜子樣式,逢年過節、喜慶日子賞賜給女眷子弟等,是一種交往的禮儀贈品。

影視劇中清帝打賞大臣和寵妃金瓜子是真的?不多見,有其特殊用處

金瓜子得以流行,還有兩個原因:

1、在清朝時期,金子很少被當作貨幣流通,那時最主要的貨幣是銅錢,次之是銀兩。金子因為最貴重,所以被當成是稀罕物賞賜給別人更容易獲得好感。

2、金瓜子小巧好拿,重量也不重,相對於同價值的銀兩和布匹,顯得雅緻、不俗氣。

在這裡,校正一些網上的說法,清朝皇帝給大臣的賞賜,除了御賜之物,在金錢上還是以銀兩和錦帛為主,金瓜子這等玩物是很難在正式場合拿出手的,即便有個別以金瓜子賞賜大臣的情形,也是私下裡,帶有戲謔、玩鬧之意。

在一個,金瓜子是節慶時準備的禮物,並不是平常賞賜之物。更不用說妃子隨意賞賜給太監、宮女們的東西了。

按照《清史稿》記載,康熙年間後宮的等級劃分設為:

影視劇中清帝打賞大臣和寵妃金瓜子是真的?不多見,有其特殊用處

皇后1人,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子4人,嬪6人,其她更低級別無數,分別居住在東、西12座寢宮中。

每個宮中的吃穿用度也是有嚴格的等級規定的:皇后年俸祿為白銀1000兩,其他的妃嬪按等級依次遞減,皇貴妃800,貴妃600,妃300,嬪200,貴人100,常在50,答應30。

按照這樣的俸祿,即使皇后、貴妃在賞賜下人時也不敢大手大腳的用金瓜子,畢竟黃金和白銀的比例是1:10,即使金瓜子再小也架不住它價值高啊。

那些個低階的常在、答應們,一月的俸祿還不知道頂不頂得上一顆金瓜子呢,她們就更不可能了。所以《甄嬛傳》中沈眉莊得到一盒金瓜子,再用其賞賜太監的情節在歷史上是不可能存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