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細柳閱兵”讓周亞夫廣受好評,為何也為他的悲劇埋下了隱患

周亞夫無疑是一個悲劇人物。他平定了“七國之亂”,建立了莫大的功勞。但是他最後卻被漢景帝猜忌。漢景帝把他抓起來,給他羅織了一些莫須有的罪名,還拷打他,讓他認罪。周亞夫受不得這種屈辱,在獄中自殺。

“細柳閱兵”讓周亞夫廣受好評,為何也為他的悲劇埋下了隱患

周亞夫之所以走向那種悲劇的結局,主要的原因,應該說,是因為他一直襬不正自己的角色。他和漢景帝發生的那些矛盾,客觀來說,似乎都是周亞夫不對。

比如漢景帝想把五個投降過來的匈奴人封為侯,周亞夫表示反對。實際上這正是漢景帝休養生息,對匈奴採用安撫政策的表現,是“文景之治”的一項重要內容。周亞夫顯然沒有大的戰略眼光,只是覺得投降者道德有虧,不該封侯。從道德上來考慮,不從漢朝的發展來考慮,顯然是迂腐之見。

再比如,漢景帝想廢太子劉榮,周亞夫也反對。認為這種廢長立幼的做法不可取。但實際上,既然漢景帝認為慄夫人生性嫉妒,不適合當皇后,廢太子就是明智之舉。否則的話,漢景帝死後,當了太后的慄夫人。說不定就會成為第二個呂后。

周亞夫沒有大格局,沒有敏銳的眼光,同時還擺不正自己的位置。他既然是丞相,就應該從國家的長治久安去考慮,就應該從皇室的健康穩定去考慮。不思考這樣的問題,而是教條行事,這當然是不對的。

“細柳閱兵”讓周亞夫廣受好評,為何也為他的悲劇埋下了隱患

實際上,周亞夫擺不正自己的角色,在“細柳閱兵”事件上,就體現出來了。

“細柳閱兵”是受到後世比較大肯定的。因為這裡講的是,一支軍隊應該有一個統一的指揮。一支軍隊如果沒有一個統一指揮,是很難打勝仗的。

但問題在於,士兵們不準進去閱兵的是皇帝。

注意,如果士兵不知道漢文帝是皇帝,不讓他進去,這無可厚非。但士兵是知道的。當時士兵們說:“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這話的意思就是說,周亞夫規定,軍中只聽將軍的命令,不聽天子的命令。

這話就有問題了。一支軍隊如果不聽皇帝的,只聽將軍的。假如這個將軍造反可怎麼辦?不是一造反一個準嗎?要知道,將軍領兵的權力,是皇帝給他的。既然皇帝可以給將軍領兵的權力,就可以隨時收回來。劉邦當年就多次闖進韓信軍營,把他的兵符給奪了,體現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果皇帝給出去,收不回來,那麼,皇帝還怎麼控制這支軍隊?皇帝一旦不能控制這支軍隊,怎麼確保皇權的穩固呢?

強調軍隊的紀律性沒有錯,但不能走極端。不能說“軍隊連皇帝的命令都不聽”這樣的話。這個話在邏輯上是講不通,實際運作也是很危險的。

“細柳閱兵”讓周亞夫廣受好評,為何也為他的悲劇埋下了隱患

漢文帝性格比較溫和,也比較大氣。他不但沒有批評周亞夫,反而認為周亞夫做得很對,有古今名將的風采。但是漢景帝可不是漢文帝,沒有漢文帝那樣的肚量。一旦漢景帝覺得周亞夫的存在,對皇權是一個威脅,哪怕周亞夫曾經建立了莫大的功勞,他也一定要把周亞夫拿下來。

由此可見,周亞夫不但擺不正自己的角色,還不懂得變通。沒有看明白前後兩個皇帝的不同。他打仗確實有一手,但是當宰相確實不合適。

當然了,漢景帝用莫須有的罪名來打擊周亞夫,手段也顯得太過於涼薄了。

(參考資料:《史記》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