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三國時期,為何司馬懿面對北伐的諸葛亮,為何始終不主動出戰?

原因很簡單:打不過,只能拖。拖到諸葛亮糧草不繼,他自然就退兵了,此計看起來很慫,卻很有效。

諸葛亮繼承劉備的遺志,一直以匡扶漢室、統一中原為己任,五次北伐曹魏,可惜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一次成功。

前三次都沒司馬懿什麼事兒,曹操後期比較忌憚他,繼任者曹丕、曹睿受曹操影響,雖然重用司馬懿,卻不敢對他完全信任,所以用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牽制他,更不敢給兵權,所以前三次抵禦蜀漢大軍的主要是曹真。

但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曹真病重,曹睿看遍朝中文武大臣,似乎只有司馬懿可與諸葛亮一戰,無奈只得改派他為統帥屯於長安,率領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將領抵擋蜀軍。

三國時期,為何司馬懿面對北伐的諸葛亮,為何始終不主動出戰?

一開始諸葛亮佔盡優勢,以木牛流馬運輸糧草,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前幾次北伐中的後勤難題,率大軍包圍祁山大寨,並在祁山大寨東北修建滷城作為蜀軍大營。

司馬懿派費曜、戴陵率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率其他兵力隨後前進,意圖攻打諸葛亮所建滷城。諸葛亮聞訊後,留下王平繼續打祁山大寨,自己則親率主力至上邽迎戰。

當時上邽附近有一片麥田即將成熟,為了搶收麥子,司馬懿日夜行軍趕到上邽,然後就躲在營裡不出來了。諸葛亮數次叫陣,他都是拒不出戰。

司馬懿的心思很容易理解,因為蜀軍遠道而來,雖然是諸葛亮練出來的精兵,但遠離本土難以持久作戰,魏軍只要守住主場作戰的優勢,就能耗到蜀軍撐不下去退兵的一天。

因此,即便名將張郃建議出奇兵包抄蜀軍斷其後路,司馬懿也是置之不理。隨軍將領們請戰他也不應,大家覺得跟著這樣的主帥實在太沒面子了,以至於當面嘲笑他“畏蜀如虎”。

三國時期,為何司馬懿面對北伐的諸葛亮,為何始終不主動出戰?

只不過司馬懿又不是臉皮薄的人,要什麼面子!反正他就是不下令出戰。

諸葛亮知道司馬懿休整過來後必然出兵,便調整戰略撤除對祁山大寨的包圍,將兵力集中於滷城,打算先和司馬懿決戰,再圖其它。

然而接下去的大戰,結局是個迷,誰勝誰負沒有個準確的定論。《漢晉春秋》中記載,勝利的是蜀軍,斬首魏軍低階軍官三千多,獲得戰利品玄鎧五千、角弩三千一百張;《晉書》中則記載,勝利的是魏軍,俘獲斬首數萬。

這種用屁股決定腦袋的記載,本來也真假難辨,估計此戰雙方的損失都不很大。如果蜀軍勝了,諸葛亮不至於因為糧草不繼而撤軍回蜀;如果魏軍勝了,蜀軍必然實力大損,諸葛亮沒有餘力再次北伐。

三國時期,為何司馬懿面對北伐的諸葛亮,為何始終不主動出戰?

第五次北伐,諸葛亮總結之前的經驗教訓,在渭、濱的居民之間屯田生產糧食,希望能夠徹底解決蜀軍的糧草問題。

此次孫權也響應蜀漢,親率十萬精兵配合諸葛亮北上攻魏,但吳軍陸戰不行,很快被曹睿打敗了。

諸葛亮這一邊,抵擋蜀軍的主帥依然是司馬懿。而這一次,司馬懿打算將龜縮戰術進行到底,與蜀軍稍一交戰就撤兵回營,任諸葛亮如何叫陣他都不出來。

為了激司馬懿出戰,諸葛亮派人給他送去了女人的服飾,嘲笑他像女人一樣膽小。但司馬懿笑納了諸葛亮送來的衣服,還是堅守不出。

三國時期,為何司馬懿面對北伐的諸葛亮,為何始終不主動出戰?

結果司馬懿什麼事都沒有,有事的反而是諸葛亮,因為他耗不起。

雖然這次糧草充足,可蜀軍遠道而來,求的是速戰速決,耗在這裡算什麼?再說了,曹睿已經打敗孫權,隨時有可能增援司馬懿,到時蜀軍的壓力會更大。

焦慮之下,諸葛亮得了重病,最後死於五丈原,蜀軍只得暗中退兵結束北伐。

事實證明,司馬懿所採用的避敵鋒芒、耗其糧草、持久為戰的策略,是對付諸葛亮北伐最有效的辦法,所以戰術不在漂亮,有用就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