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後漢三國時細思極恐的五件事,劉備幹了兩件,但孫權最可怕

寫在開篇:這篇文章我想了很久才發,不是為組織語言或構思結構,而是我的這些想法可能會令很多朋友感到不屑,甚至是憤怒,希望大家輕輕吐槽,我願意接受批評……

後漢三國時細思極恐的五件事,劉備幹了兩件,但孫權最可怕

第五、曹叡託孤為矯詔?

曹丕為曹叡留下了四位相互不對眼的輔政大臣,實在低估了文治武功皆有建樹的曹叡,這位可能是袁熙兒子(開個玩笑)的魏明帝,用除了陳群以外的三位輔政大臣去征戰,既能解決外患,又能脫離他們的約束,可謂一箭雙鵰,聰明至極。此外,將曹幹、曹徽、曹袞、曹彪等人或免或貶,連內憂也一併解決了。

可是,如此聰明的曹叡,為什麼會在“輔政班子”上改來改去,把信任了一輩子的曹宇一擼到底呢?我有個大膽的猜測:矯詔。

劉放和孫資這兩個人,本就和夏侯獻等人不睦,一旦他們上位,自己肯定捱整,於是拼命建議曹叡讓當時還比較好控制的曹爽代理大將軍,並讓“好欺負”的司馬懿同為輔政大臣。結果曹叡迴光返照,又英明瞭一次,這樣一來,劉、孫二人恐怕不僅是丟官,恐怕連命都沒了,於是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寫詔書,而史料中記載,這份詔書,也確實出自二人之手。

無論是《魏明帝》還是其他文獻,大部分是說魏明帝在等來了司馬懿後,拉著他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將重任交給了他,可這些史料成書較晚,很難排除有恭維司馬懿的意思吧。只是有朋友說劉放和孫資這兩人是司馬懿的“托兒”,我覺得不太可能,一來司馬懿一直在示弱,二來三人貌似沒什麼交集。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曹爽和司馬懿,一個比一個狠,多半吳後主孫皓就是曹爽和司馬懿的小迷弟吧。

後漢三國時細思極恐的五件事,劉備幹了兩件,但孫權最可怕

第四,司馬懿故意害張合?

在說張合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聊聊董卓和皇甫嵩的一段往事,北御涼州兵時,董卓建議皇甫嵩趁敵未穩,先發制人,可皇甫嵩卻以逸待勞,不戰而屈人之兵。待王國撤退,董卓勸阻皇甫嵩“歸師勿追”,結果皇甫嵩出兵掩殺,大獲全勝。雖然後來也有皇甫嵩打董卓的小報告等原因,可董卓的恨,或者說是“妒”,是從那時候就種下的,不殺皇甫嵩,不足以洩憤。

我們回來說司馬懿,太和五年,諸葛亮復出祁山,張合提出分兵偷襲諸葛亮,司馬懿不肯,致使諸葛亮於上邽割麥補糧,司馬見措施良機,卻只是追而不打,張合再次提出分兵,繞後夾擊諸葛亮,司馬懿還是不肯,致使軍中將士怨聲載道。不久,蜀軍李嚴因運糧不濟迫使諸葛亮回師,司馬懿卻讓張合追擊,張合苦勸無果,最終死在了蜀軍的亂箭之中。

看到這裡,您是否也覺得司馬懿和董卓,好像有哪裡相似呢?而且,王國是攻了三個月,可謂“疲兵”,但諸葛亮是等了三個月啊,連董卓都知道“歸師勿追”,司馬懿會不知道?

另外,我曾聽過一個關於張合的“陰謀論”,是說他和郭淮聯手害死了夏侯淵,這一點我個人不太信,所以不在排行榜中沒有,但還有一個疑點,就是曹叡原本下詔讓張郃統領眾將到略陽迎擊諸葛亮,卻又改派司馬懿來統領張合等人,對此,我還有個猜測,就是曹叡想讓司馬懿來壓制張合,但要說他授命於司馬懿將張合除掉,我覺得不太可能,原因之一是司馬懿要更腹黑。

後漢三國時細思極恐的五件事,劉備幹了兩件,但孫權最可怕

第三、劉備攜民渡江為名利?

在《演義》中,這個故事充分展現了劉備的仁義,在看到百姓登船的場景時,自責得想要投江。但是,真實的劉備,真的愛民如子嗎?恐怕他和劉璋相比,真是一個天使,一個惡魔。

我們知道,在徐州,劉備有過兩次拋妻棄子的不恥行為,尤其第二次,單槍匹馬就跑路了,。還有,守徐州、佔白馬,無數次的失敗,他都沒有帶百姓一起逃,為什麼“攜民渡江”這一件事,就說劉備是仁義之君呢?

我曾和一個粉劉備的朋友聊過,他的觀點是前幾次都過於倉促,劉備無暇顧及百姓,這一點恐怕站不住腳,因為荊州劉琮在投降時是沒有通知劉備的,所以當他知道訊息後,留給他的時間並不多,甚至比前幾次更緊急。

最重要的一點,雖然收編了河北等地的大量士兵,但曹操南下的主力,仍然是猶如嫡系部隊的青州兵,可這些曾是黃巾軍的兵哥哥們,一向對衣服啊、糧食啊,都非常感興趣,當年徵張繡時,連自己人都搶,更何況是逃難的老百姓。對於這一點,在曹操手下混過的劉跑跑,自是心知肚明。後來呢?當訓練有素的虎豹騎殺來,劉備“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絲毫沒有投江時與百姓共存亡的英雄氣概。

還有一點,就是劉璋投降,窮得要當褲子的劉備,為了收買人心,重賞諸葛亮、法正等人並犒賞三軍,默許將士搶掠百姓,甚至公然鑄造值百錢、值百五錢,這恐怕不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君主所能幹出來的吧。

後漢三國時細思極恐的五件事,劉備幹了兩件,但孫權最可怕

第二、夷陵之戰是為兄弟報仇?

也許劉備也有仁義的一面,因此很多劉備粉都為他感到可惜,甚至不惜“重傷”關羽,後主劉禪還把“繆”這個字加在關二哥的諡號裡。哦,“關二哥”這個稱呼可能不存在,史料中沒有記載三人是結義的兄弟,只是說他們一起吃,一起睡,一起……

那麼,劉備是位重情重義的君主嗎?恐怕也不是(我為什麼要用“也”)。

還是徐州之戰,劉備將親如兄弟的關羽,親手送去給曹操打工;還是荊州之戰,又將自己無比倚重的徐庶,親手送往曹營;還是成都,因為趙雲勸諫劉備約束將士,減免對其他有功之臣的封賞,便將這位兩扶幼主、戰功赫赫的將軍“打入冷宮”,至夷陵之戰後,仍不予重用。

提到夷陵之戰,不少人認為,這體現了劉備的兄弟情。表面上看,劉備是為關羽和張飛報仇,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關羽麥城被殺之後,劉備可還沒有稱帝啊,如果真的是為兄弟報仇,還會冷靜得當了皇帝再出兵?相比於為兄弟報仇,恐怕東吳“內部鉅變”的理由更接近於劉備的真心。

江陵之戰後不久,呂蒙、蔣欽等孫權最為倚重的將領病逝,有人猜測是瘟疫所致,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東吳都處在了最為虛弱的階段,此時出兵,若是奪下東吳,是否和周瑜當年的規劃相符合呢?可能劉備忘了,出奇謀殺關羽的,不止呂蒙一個,而且自己的“四鎮將軍”,也是兩年之內相繼去世,蜀國也處在低谷。

總之,劉備的真實想法,我們不得而知,但說他重情重義,恐怕有待商榷。

後漢三國時細思極恐的五件事,劉備幹了兩件,但孫權最可怕

第一、周瑜的死誰負責?

對於孫權,有一點為後人所詬病,就是他“追尊父破虜將軍堅為武烈皇帝,母吳氏為武烈皇后,兄討逆將軍策為長沙桓王”,不少人認為,他是想堵死孫策後人當皇帝的路,讓自己的兒子繼位變得順理成章。這一點我也是持肯定觀點的,但我要說的不在這。

我們都知道,赤壁之戰,孫權以周瑜為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退了曹操號稱“百萬雄兵”,表面上看,東吳的“人和”比“地利”更有優勢,但這是孫權想要的嗎?

孫策和周瑜,兩人登堂拜母,親如兄弟,雖然周瑜以身作則,為孫權立威、立信,但當孫紹長大成人呢?可能周瑜沒有想,但以孫權追諡的行為來看,他至少是想過的,所以,絕不能讓周瑜專權!

不僅我們,東吳的將士恐怕也知道,程普此人居功自傲(在周瑜去世前),向來是看不起周瑜的,赤壁之戰為破強敵,尚可同心,但戰後,不僅處處和周瑜做對,甚至公開抗命。這一點,難道孫權不知道?同樣身為“三朝元老”的黃蓋,被調得東奔西跑,卻讓程普賴在周瑜身邊,如果說不是故意,有幾分可信呢?

周瑜中箭,實屬無奈,如果不是無人可調遣、無將可派,他又怎麼會親自帶兵攻城呢?孫堅、孫策的教訓,再愚鈍的人都能被打醒,更何況是周瑜。雖然後來的程普對周瑜無比信服,但這救不了周瑜的命,更救不了孫權的心。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說錯或意見相左,希望各位老師多多批評,也希望在九泉之下的上述幾位大哥,別來找我就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