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亞歷山大東征成功,源於將錯就錯?成就自己卻坑苦繼任者

亞歷山大的戰略格局如何養成?

亞歷山大是一個擁有超群才能的軍事家,也是一個非常值得信賴的君王,他對於土地的掌控有一種非常強烈的獲得感,從他的自傳和曾經的話語中就可以明顯感知到這一點。亞歷山大,作為亞里士多德的得意門生,能力提升培養這方面的優勢是肯定是不必說的,當然也正是基於這一機會,使其的思想高度又上升了一層,這也為他此後大格局世界觀的形成進行了一個良好的薰陶培養。

亞歷山大的軍事才能十分出色,加上他的性格比較外向勇敢,因此在沙場上可謂勇驍勇戰。這也是他以後為打下一片江山的重要能力和本領,十分在意百姓的內心真實想法的他,非常體恤民情,盡心盡力處理好與百姓的微妙關係。如此 一來,他上位之後,百姓很樂意地就接受他的存在。

如此優秀以至於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馬其頓的君主,也是意料之中,之後由於不斷擴大的君王野心便開啟了他的擴張之旅。

亞歷山大東征成功,源於將錯就錯?成就自己卻坑苦繼任者

亞歷山大的徵旅:帝國的再度擴張

這次旅途以打敗波斯為第一個目標和站點,當時的波斯不是很弱小,對於敵人來說,倒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那麼亞歷山大是怎麼打敗波斯的呢?根據後來人的說法:亞歷山大帶領軍隊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因為他自己從小便是習武之人;無論面對多大戰役,都顯得從容不迫,有勇有謀,對軍隊更是盡心盡力,十分負責,無形之中就在軍隊內部積累了信任和威望;有了這種天然的團隊凝聚力;他為此專門培養了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不可置否,這在當時起了很大作用。

攻下波斯後,亞歷山大的野心還是沒有得到滿足,他開始向東部地區進軍,作為西方人,他的求知探索欲,使他對東方的世界產生了無限的好奇心。在他征討東方時,第一個物件便是印度。當時印度非常弱小,軍事實力也十分落後,由此我們可以想到結局。但其實這裡還有一個真相:

其實最初他侵佔的目標是中原地區,可是由於當時落後的技術,連地圖都是破爛且不完整的,路線並不很清晰,由此他們陰差陽錯地去了印度,印度就無緣無故變成了他的受害者,成為古中國的替罪羔羊。

因錯誤判斷改寫歷史,但是卻成就了亞歷山大大帝

當然了,眼睜睜看著鄰國備受攻擊,身為華夏兒女,一身正義的中原人自然不會坐視不管,畢竟這可是在太歲頭上動土,那能了得?如果他當時真的一開始就進攻中原的話,亞歷山大肯定是失敗而歸,也就不會有他接下來的擴張之旅了,或許一世英名也就此毀於一旦。

亞歷山大東征成功,源於將錯就錯?成就自己卻坑苦繼任者

亞歷山大曾說:“把世界當做自己的故鄉。”也不過是他的一己之見。

對於處於封建時期的國家而言,一個有頭腦的帶頭人是很重要的。那麼這裡存在一個漏洞,在歐洲歷史上就沒有一個像亞歷山大這樣能夠統一地區的帶頭人嗎?答案是肯定的,亞歷山大是最成功的範例。亞歷山大出生在馬其頓,他的地位也是十分顯赫的。根據史料上記載,亞歷山大從小就對軍事產生著濃厚的興趣。由於波斯人的陰謀,馬其頓的領導者遇害。經過多方討論和協商,年輕有為的亞歷山大成功登上了王位。

亞歷山大發起的東征最初目的和最終結果

亞歷山大在位期間,因為之前和波斯的歷史遺留問題為由,向它發起進攻。在亞歷山大大帝的帶領下,馬其頓軍隊不費吹灰之力,花費數年時間便成功佔領了波斯帝國。按照當時西方人戰役勝利後的觀念,他們應該會燒殺搶掠一番後回自己的領土好好享受。然而事實並沒有如此發展,亞歷山大確實是個有頭腦的君王,他將俘虜的一萬波斯貴婦聚集起來,舉辦了一場“東西方聯合”宴會以此來諷刺波斯曾經犯下的錯和緩和戰役的思維。

亞歷山大東征成功,源於將錯就錯?成就自己卻坑苦繼任者

在亞歷山大的堅持下,民族融合政策一直在積極籌備著實行著。然而此時的命運卻和亞歷山大大帝開了個玩笑,正值壯年的亞歷山大突然得病去世。亞歷山大死後,國家之間又開始了一個分崩離析的狀態,各國之間的戰亂不斷挑起。以至於曾經許多歐洲史學家為了緬懷他的功績,對於亞歷山大的一些行為表示高度讚揚。

拿破崙曾說:“我對亞歷山大特別敬佩的地方,不是他的那些戰績,而是他的頭腦能力,他具有能夠獲得百姓歡迎的異能力。”

得病去世之前亞歷山大還有過高燒不退的情況,最令人欽佩的是,亞歷山大雖然重病在身,連出行都是一個大問題的時候,他卻依然堅持每天都像往常一樣,處理一些日常國家事務,如祭祀、會客訪談等,即使疾病纏身還是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他的敬業精神也被當時的人們所稱頌。

再些時日,亞歷山大的病情再度惡化,所有醫生也都無計可施,最後他不得不與這個世界告別。頃刻間亞歷山大諸多士兵全都蜂擁而入,淚流滿面,圍著亞歷山大的床淚目,久久不肯離去,只能心中默默祈禱,告別他們心中的英雄。

亞歷山大東征成功,源於將錯就錯?成就自己卻坑苦繼任者

目標達成,勝利在望的回顧

亞歷山大去世以後,留下了很多驚人業績,最特別的當屬五個龐大的國家,那麼誰來繼承龐大的帝國這個問題是很多都關心的,其實那時候亞歷山大已經明確留下遺言:

"強者擁之"

,簡單的四個字卻引起群臣的無限騷亂。人人都想得到這一位置,但是也意味著需要激烈競爭,其中潛在的危機正在暗暗湧動。

因為繼承問題引起的第一次戰役,攝政佩爾想要與亞歷山大的親妹妹克露佩結婚,導致安提帕特等逆臣想要反叛以此來扭轉結局。戰事一觸即發,雖然佩爾擊殺了猛將克拉,但佩爾在進攻埃及時,他的部下早已變了心,隨之也叛亂了,結果不遇而知。安提當上新的攝政,此時的馬其頓內部充滿了殺機,安提管理安納亞,托勒管理埃及,利西科斯管理色雷斯,而佩爾斯的三個叛亂者都沒有得到好下場。

亞歷山大東征成功,源於將錯就錯?成就自己卻坑苦繼任者

第二次繼承人之戰隨之爆發,馬其頓的國家攝政安特去世,內部的內心戰也是十分激烈的進行著。要說沒有人是最後的贏家,我們也可以自圓其說。但是對比之前的想法,卻又覺得是在糊弄人心,要知道權力的爭奪始終是最大的誘惑,稍有欠缺,就會墜入深淵,無法自救。每個人都想要獲得最後的成果,總有人選擇守株待兔,也有人眼觀八方,爭做黃雀這樣的精明人物。無論是誰失敗了,或者不幸誤傷了自己,那也是他們自作自受罷了,沒有人強求他們那樣做,也沒有人能夠搶走他們什麼東西,因為它們本來就一無所有。

亞歷山大東征成功,源於將錯就錯?成就自己卻坑苦繼任者

創業容易守業難,亞歷山大終究扔下歷史難題

“這這次爭奪王位的戰役中,人們都是野心勃勃的。可是卻忽略了百姓對於這件事的看法,這樣一來,沒有做到順應民心的繼承之事也是無濟於事的,繼承人不應該被權力矇蔽了心智”。

其實亞歷山大的意思是覺得自己能力突出,有真才實學的人就主動上位,而不是為了這一位子搞得魚死網破,民生不得安寧。 接著又一次繼承人之戰開始了,帝國的一切也變得不甚明朗。有著強大實力的安提無疑讓其他繼承人紅了眼,為此他深感不安。爭奪隨時開始,安提面對的是託密等人的聯合打擊和反抗,作為一個孤軍奮戰的自己,真是膽戰心驚。安提與國家攝政波利達斯結盟之後,立刻展開猛烈的攻擊之路。安提全力進攻他所熟知的那些地區,但是,另一方又在別的地區展開攻擊,這場戰役是有具體的策略的,輸贏已成必然。

亞歷山大東征成功,源於將錯就錯?成就自己卻坑苦繼任者

後來安提與托勒等人達成最終的戰役妥協和議,但他會繼續對賽古出兵,而其他的繼承人感到巨大的壓力和不滿,所以想要恢復對地區東部的勢力控制。在他們的帶領下,安提進兵圍困巴比倫塔,但最終沒有取得勝利。與此同時,一方已經清楚了他方的真實意圖,講究戰役爭奪的最終結局,還是要適當拉攏人心。這一戰役結束了馬其頓在其惡劣的統治狀況,給人慰藉和喜悅。由於繼承人之間的爭奪過於激烈,人數就大大降低了,對於幾票的競選也是沒了懸念,但是最終,大家還是知道了真相。

總結語:

從一個小城邦到雄起的大國,從被人遺忘的地位到受人仰望和尊敬的至高榮耀,這其中複雜的經歷數不勝數,光是一個擴張土地的目標都是歷經長時間的規劃以及後來的籌備的結果,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來看,哪一個都足以震驚我們的眼球。

在亞歷山大在位期間,這一國家蓬蓽生輝,人民百姓也很感激的生活著,那麼在他逝世以後,該國家就開始衰弱,並且大不如前了。

這其中的原因是不是跟亞歷山大有直接的關係呢?但從這一變化我們就能夠看出,在歷位期間,他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並且難以忘記。對於後世的影響也是十分深刻的。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其實無論帝國是否強盛,終究是需要百姓來為決策者的失誤買單,亞歷山大大帝的功績,確實首屈一指,但是他走後並未很好的完成衣缽傳承,思維延續,最終奮鬥的一切也只能淪為他人慾望的實現工具。

參考文獻:

《亞歷山大傳》

《歐洲擴張理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