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漢武帝錯信江充,為保自己陷害太子,巫蠱之亂達到高潮

漢武帝時期,爆發了著名的巫蠱之亂。巫蠱之亂從丞相公孫賀時候開始,皇后陳阿嬌也曾陷入其中。巫蠱之禍牽連甚廣,從始至終死於巫蠱之亂的人有數萬人,朝中有許多大臣遭受牽連,國家因為巫蠱之亂也人心惶惶,國本動搖。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巫蠱之亂就是漢武帝的寵臣江充陷害太子劉據的事件。因為這一次的禍亂,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都受到牽連,紛紛自殺。這次的巫蠱之亂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漢武帝錯信江充,為保自己陷害太子,巫蠱之亂達到高潮

一、誣陷太子

太子劉據是皇后衛子夫所生,漢武帝非常疼愛他,劉據性格也非常溫和善良,很受到漢武帝的信任。在太子沒有受到誣告的時候,漢武帝經常外出,太子就代替漢武帝處理政事,漢武帝非常信任他,漢武帝外出回來後都不會過問太子的所作所為,都是太子主動向漢武帝報告。太子為人寬厚,與漢武帝的嚴厲執法大相徑庭,皇后怕太子不得皇上心意,經常勸告太子不應該擅作主張,漢武帝聽了後還認為皇后在多此一舉。

《資治通鑑》:“上每行幸,常以後事付太子……上聞之,是太子而非皇后。”

漢武帝晚年,非常相信巫蠱之事,他的寵臣江充和太子有過嫌隙,害怕太子將來登上皇位的時候對自己不利,於是趁著漢武帝生病的時候,迷惑漢武帝說宮中有蠱氣,不除病症不會痊癒。

於是漢武帝派江充去搜尋蠱氣。江充假意在宮中掘地搜尋,到了太子的宮殿裡,在太子宮中找到了很多木頭人。因為當時人們都相信一個木頭人會詛咒別人,正好太子的宮中就找出了這種木頭人。

漢武帝錯信江充,為保自己陷害太子,巫蠱之亂達到高潮

當時漢武帝生病到甘泉宮去避暑了,宮中只有太子和皇后在。太子看到自己的宮中有木頭人被挖出,可是自己並沒有做大逆不道的事情,於是急忙向少傅石德求助。石德因為是太子的老師,也害怕這個事牽連自己,於是讓太子傳偽詔,將江充等人抓住。太子沒有辦法,只能派門客假扮成使者,把江充等人抓住,將江充殺了。

《漢書》:“乃斬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

太子派舍人手持符節夜入未央宮長秋門,然後告訴了皇后,徵得皇后同意後,調動長樂宮守衛。長安城內一片動亂,都說太子要謀反。宦官蘇文趁亂逃回甘泉宮,向漢武帝告發太子要謀反。漢武帝認為太子是害怕了,所以有這種舉動,還不相信太子是真的謀反,讓人去把太子召回。

但是派去召回太子的使者不敢去,於是半路折回就告訴漢武帝說太子真的謀反了。漢武帝大怒,下詔給丞相劉屈犛,讓他斬殺謀反者,關閉城門,不要讓反叛者逃走。

這時,太子不知道漢武帝是不是真的還在世,怕秦朝扶蘇的事情再次上演。扶蘇就是因為趙高假傳聖旨才自盡,秦朝江山就交到了無能的秦二世手裡。太子以為漢武帝的詔令是假的,就像扶蘇那個時候的情況一樣,於是假傳旨意,赦免犯人,讓囚犯如侯持假的符節徵發胡騎。

《資治通鑑》:“太子宣言告令百官雲:‘帝在甘泉病困,疑有變;奸臣欲作亂。’”

漢武帝錯信江充,為保自己陷害太子,巫蠱之亂達到高潮

太子想要徵發北軍使者任安的軍隊,但是任安只是表面依從,實際上並沒有給太子軍隊。太子只好離開,在長樂宮西門,與丞相的軍隊血戰,激戰五天,血流成河。因為太子的軍隊沒有丞相的軍隊多,而且百姓都相信太子謀反,不肯依附太子,太子很快兵敗。

太子逃到湖縣泉鳩裡,追兵追到泉鳩裡,於是太子自殺。皇后為因為這件事受到牽連,也自殺了。這件著名的巫蠱之案就以這種方式結束了。

後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漢武帝明白了太子根本沒有謀反之心,只是害怕才想逃跑,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江充,所以漢武帝將江充的全家殺掉了。

《漢書》:“上知太子無他意,而族滅江充家。”

二、寵臣江充

造成太子冤死的始作俑者就是江充,那麼江充到底是什麼人,能夠讓漢武帝如此信任他?太子原本非常受到漢武帝信任,但是經由江充這麼一調撥太子與漢武帝之間就有了這麼大誤會,江充到底有什麼特點讓漢武帝相信他?

江充本名江齊,是趙國人。江充本來只是一個平民,但是他有一個妹妹,長的漂亮還能歌善舞,等於江充手裡有“資源”。於是江充把妹妹嫁給趙國太子劉丹,劉丹的父親劉彭祖是漢武帝的哥哥,劉丹就是漢武帝的侄子。但是劉丹非常淫亂,達到了一個變態的地步,他與自己的姐妹和女兒通姦。

因為江充與劉丹的關係很好,劉丹的亂倫之事江充都知道,所以劉丹怕江充告發自己,就想把江充抓捕。江充慌忙之中逃脫,但是他的父親兄弟卻被劉丹殺了,於是江充就把劉丹亂倫和貪汙的事情告訴了漢武帝。漢武帝大怒,立即下令逮捕劉丹,依法將劉丹處以死刑。

《漢書》:“詣闕告太子丹與同產姊及王后宮奸亂,交通郡國豪猾,攻剽為奸,吏不能禁。”

漢武帝錯信江充,為保自己陷害太子,巫蠱之亂達到高潮

但是劉丹的父親趙王劉彭祖怎麼能嚥下這口氣?他上書為太子劉丹伸冤,還說江充就是一個逃亡的小人,自己願意出使匈奴來贖免劉丹的罪過。

漢武帝沒有同意,但是赦免了劉丹的死罪,不過劉丹的太子之位被廢。漢武帝非常好奇告發劉丹的人,因為江充只是一個門客,卻敢告發太子,所以漢武帝要召見江充。江充沒有立刻見漢武帝,而是要求過幾天面聖,而且想要穿自己的衣服,漢武帝同意了。

江充見漢武帝的時候身穿紗殼蟬衣,後面的衣尾拖到地上,有點像女子的衣服,而且江充頭上戴著用鳥羽毛做的纓,一舉一動鳥羽都上下紛飛,非常吸引眼球。

江充說想要穿自己的衣服,但是其實是自制了一件與眾不同的衣服,加上江充本人身材魁梧,儀表堂堂,漢武帝見到江充的時候讚歎不如,認為江充是一個奇人。漢武帝還向他詢問了很多國家大事,江充都對答如流,漢武帝很喜歡他。

《漢書》:“充衣紗縠禪衣,曲裾後垂交輸,冠禪纚步搖冠,飛翮之纓。充為人魁岸,容貌甚壯。”

漢武帝錯信江充,為保自己陷害太子,巫蠱之亂達到高潮

江充知道漢武帝致力於攻打匈奴,所以自願出使匈奴,回來之後被漢武帝封為“直指繡衣使者”,就是監督權貴違法的事情。

江充面對權貴全然不怕,誰犯法就彈劾誰,還利用權貴犯法的事情將他們充軍,這樣權貴子弟都願意拿錢消災,軍餉頃刻之間多了幾千萬錢。漢武帝更信任江充了,覺得他非常有才又正直,越來越信任他。

《漢書》:“上以充為謁者使匈奴,還,拜為直指繡衣使者,督三輔盜賊,禁察逾侈。”

但是江充真的是一個不畏權貴的正直好大臣嗎?其實不然,要不也不能陷害太子,再次挑起巫蠱之禍。而且江充是因為告發劉丹才被漢武帝重用的,如果不是劉丹懷疑江充,江充也不能告發劉丹。

如果劉丹一直不懷疑江充的話,那麼江充是不是打算一直隱瞞這件事?所以江充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並不是什麼正直的大臣。包括他不畏權貴上報彈劾,也只是博得漢武帝的信任罷了。

三、江充為什麼陷害太子劉據

江充得到漢武帝的信任之後,因為一件小事得罪了太子,所以這也是江充要陷害太子的原因。因為江充有漢武帝的指令監督權貴,江充也誰都敢告。漢武帝有一個專門的馳道,這個馳道是皇帝專用的,非常漂亮。

但是漢武帝也不經常用,所以隔三差五就有人偷偷去馳道上走。一次江充巡視的時候發現館陶長公主在馳道上坐車走,江充上前就制止了,館陶長公主是一位厲害的角色,漢武帝登上皇位館陶長公主在背後出了不少力。

於是長公主就說:“我有太后的允許,可以在上面走。”江充不示弱,說:“那公主可以在馳道行走,隨行的車馬不允許。”於是江充把長公主的車馬沒收了。後來太子派使者問候漢武帝,也在馳道上路過,江充就把太子的使者扣押。

太子怕皇帝責罰,於是派人低聲下氣的對江充說:“希望您不要讓皇上知道這件事,我以後一定嚴加管教手下的人。”但是江充不聽,還是將這件事告訴了漢武帝,漢武帝讚賞江充是一個好臣子。

漢武帝錯信江充,為保自己陷害太子,巫蠱之亂達到高潮

江充不僅不怕權貴,連長公主和太子都敢告狀。長公主和太子不是一般人,他們是漢武帝的姑姑和兒子,但是江充就敢得罪他們,漢武帝認為江充真的是一個剛正不阿的臣子。

但是因為這件事,太子和江充之間就有了嫌隙,後來江充陷害太子也因為這件事。江充因為這件事就陷害太子,那麼他有什麼把握能夠成功呢?

第一點,就是江充會“借力打力”。

江充此人非常聰明,他知道漢武帝最相信巫蠱這個東西,所以利用漢武帝畏懼巫蠱的心理,陷害太子準沒錯。

事實上漢武帝也信任了江充,讓江充去尋找巫蠱之氣。在之前江充告發劉丹的時候也正是藉助了漢武帝要打壓諸侯的心理,漢朝時期的諸侯王多次反叛,漢武帝正把打壓諸侯王作為一個大事,所以江充在這時候告狀一定會告倒劉丹。

第二點就是利用漢武帝的信任。

經過江充的多次告發,漢武帝已經相信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又正直的一個人。江充連長公主和太子都敢告,得罪了朝中不少人,但是漢武帝恰恰非常信任他,後來把他升為水衡都尉。

後來就算江充因罪免官,但是漢武帝還常常召見他。要知道漢武帝后來都不經常見皇后衛子夫了,但是江充時常能夠得到漢武帝的召見,足以說明漢武帝對江充多信任了。

漢武帝錯信江充,為保自己陷害太子,巫蠱之亂達到高潮

第三點,太子劉據失去衛青支援。雖然這件事從來都和衛青沒有關係,衛青在劉據被陷害的時候已經過世了,但是正是因為太子失去了衛青的支援才會有人敢構陷他。

衛青是漢武帝最信任的名將,劉據的母親衛子夫是衛青的姐姐,衛青在世的時候,沒有人敢構陷劉據,劉據有衛青的支援。江充是在衛青去世之後才得到漢武帝重用,劉據沒有了衛青的支援,不僅有江充敢陷害,其他的宦官也陷害劉據。

如果衛青在世,那麼太子就不會失去外戚的支援,說不定就不會被江充陷害。正是因為劉據失去了衛青的支援,所以江充才有機會得逞。

總結

明末清初小說家丁耀亢說過,害了太子的不是江充,而是漢武帝。江充原本就是一個陰險小人,但是漢武帝卻錯信了他,導致父子之間產生誤會。漢武帝當時不知道太子沒有謀反之心,太子也不知道漢武帝是否還在世,兩人之間不能相互解釋。

但是如果不是江充在背後構陷太子的話,那麼這一場巫蠱案也就不會發生,這場事件讓漢武帝多年培養的接班人含恨自殺,漢武帝也陷入深深的懊悔之中。

參考文獻:《漢書》、《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