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葡萄牙博物館的兩封信,揭露歷史真相:崇禎葬送了最後救國的機會。

大明朝廷作為最後一個漢族人開創的封建王朝,其中有很多令人頗感驚奇的事情,尤其是在明朝,世界大航海時代已經開始了,我們和外國也有了一定的接觸,很多外國人都紛紛驚訝於東方這個神奇而璀璨的文明。

但是隨著對史料的研究,人們也開始發現,這個時代本應是一個世界各國互相交融,各個文明互通有無的時代,但是卻由於一些原因,讓明朝和世界的交流受到了阻礙,甚至明朝還因此亡國了。

寧遠之戰

話說大明天啟元年,後金軍隊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在東北地區連戰連捷,將明朝士兵打得潰不成軍,此時滿朝文武盡皆惶恐不安,紛紛上疏天啟皇帝,要求退守山海關,不在管關外的這片“蠻荒之地”。

然而在百官大臣中,卻唯獨袁崇煥主戰不退,聲稱安內必安外,安外必安寧遠,願一人帶兵馬錢糧前去鎮守。

經大明朝廷再三思索後,以袁崇煥代替王在晉為遼東經略,鎮守山海關,然而袁崇煥到了山海關之後,局勢依然岌岌可危,經過數年的經略,袁崇煥和兵部尚書孫承宗齊心協力,總算是將局勢穩定了下來,但是此時禍起蕭牆,閹黨高第奉命前來,將孫承宗調回了朝廷。

這高第不過是魏忠賢的走狗罷了,平日裡靠著阿諛諂媚,換來了這麼一個官位,哪裡懂得治兵之事呢?

而高第的戰略也很簡單,那就是跑,將寧遠等地放棄,龜縮關內,袁崇煥果斷地拒絕了高第:

“我乃主將,誓守寧遠,寧死不退。”

高第見狀,依然以權勢逼迫袁崇煥,最終帶著大部分明軍退守關內,只給袁崇煥留下了不到兩萬計程車兵。

這個命令被大軍知道之後,各營軍士更是鬥志全無,即便是袁崇煥手中剩下的那不到兩萬計程車兵,也都覺得晚跑不如早跑,至於被遷往關內的那些普通百姓,則更是怨聲載道,一時之間兵哀民怨之聲響徹明軍營中。

一直在虎視眈眈的努爾哈赤得到了這個訊息,自然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一聲令下,親率六萬八旗軍,於瀋陽出兵,兵鋒直指寧遠。

此時的寧遠就是一座孤城,這也免去了袁崇煥的很多後顧之憂,他將城外所有物資收入城內,堅壁清野,又召集全軍將士召開誓師大會,在全軍將士面前,袁崇煥劃破自己的手指,以血親寫戰書,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總算是調動起來了士兵們一些戰意。

此時努爾哈赤的八旗兵也已經兵臨城下,在派人前去勸降,結果被袁崇煥厲聲呵斥,無功而返之後,努爾哈赤便決定下令攻城,而袁崇煥此時也決定給後金一個下馬威。

他一聲令下,城頭之上頓時出現了11根“大鐵管”,只見這些鐵管黑洞洞的管口都是對準了努爾哈赤的大營,隨著袁崇煥一聲令下,11個管孔火光迸發,只聽“轟隆隆”一聲,努爾哈赤的大營之中頓時火光四射,一聲聲爆炸,將努爾哈赤的部隊炸地抱頭鼠竄,哭爹喊娘。

原來這居然是十一門西洋大炮,又稱為“紅衣大炮”。

寧遠大捷

此時努爾哈赤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甚至有人覺得這是蒼天降怒,以雷霆來懲罰自己,努爾哈赤膽戰心驚之下,將大營後撤。

雖然經過了這一輪奇襲,可是努爾哈赤依然覺得寧遠城中不過不到2萬軍民,自己怎麼可能打不下來呢?

於是經過一天的休整,努爾哈赤率領八旗兵向寧遠城發動了衝擊,而袁崇煥也下令守城反擊,一時之間城頭之上箭如雨射,一支支羽箭直射到了努爾哈赤陣中,見努爾哈赤以盾牌抵擋,袁崇煥再次下令,大炮齊轟。

早在城頭上“整炮待發”的11門大炮很快又是一輪齊射,隨著炮聲轟鳴,努爾哈赤的軍隊之中再次響起了慘叫聲,一名名後金士兵被炸的血肉橫飛,死無全屍,努爾哈赤進攻的鋒芒頓時被遏制了下來,眾人皆哀是畏縮不敢上前。

就這樣,雙方一直熬戰到了深夜,後金軍隊見久攻寧遠不下,自己的部隊反而被這些大炮炸死炸傷無數,紛紛心無鬥志,努爾哈赤見狀,只能鳴金收兵。

接下來的兩天內,努爾哈赤又多次進攻寧遠,但皆被袁崇煥以大炮轟退,這縱橫東北白山黑水的八旗士兵,此時在這些大炮的炮口面前,便有如待宰的羔羊一般,只要炮聲一響,那便是人仰馬翻,一個個八旗士兵和他們胯下戰馬,被轟成碎肉飛上天去,塵歸塵,土歸土。

眼看著攻下寧遠已無可能,努爾哈赤不由長嘆了一口氣,只能撤軍,轉而趁著嚴冬冰天雪地,海面被冰封住的機會,跨海進攻覺華島,在覺華島燒殺搶掠,只將島上一萬四千餘人盡皆誅殺,努爾哈赤這才覺得找回來了點面子。

但此時大明部將毛文龍,趁機進攻努爾哈赤後方的永寧,努爾哈赤再次被迫回防,回到瀋陽之後,想著自己帶領三倍於袁崇煥計程車兵,竟然還打不過他,努爾哈赤不由地鬱鬱寡歡,最終毒疽迸發,竟然就此病卒了。

己巳之變

袁崇煥向天啟皇帝報寧遠大捷,在此戰中,明軍能夠取勝的決定性因素,那還要說這11門西洋“紅衣大炮”。

原來這11門大炮,是從葡萄牙人那裡傳習過來的,這些人都是袁崇煥在福建時便招募的專業炮手,這些大炮也都是他們的得意之作,並且由於是來自於這些海外夷人,一個個“紅髮金眼”,所以這些大炮又叫紅夷大炮,亦稱紅衣大炮。

既然這些大炮如此厲害,那麼自然是要多加引進,並且西方人除了大炮還有火槍等奇淫巧技,都是可以引用過來的。

恰好天啟皇帝自身也是一個手藝高超的木匠,甚至皇宮裡的傢俱都是他自己打的,對於這些技巧,自然也是非常熱衷,但是還沒等天啟和這些外國友人“交流技術”,他便突染重病,在服“仙藥”無效後,就此駕崩了,新繼位的,便是崇禎皇帝,他並沒有忘記這些西洋大炮。

崇禎二年,帶著崇禎聖旨的欽差到了澳門,對這裡的葡萄牙人宣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大明皇帝特招葡萄牙善於長銃火炮者從軍效力,爾等亦為我大明治下所居,不得推辭。”

看到這份“徵兵令”,葡萄牙人沒有絲毫抗拒,反而都非常高興,一番準備後,三十三名葡萄牙銃師北上從軍。

恰好在這時,新繼位的後金可汗皇太極,率領後金大軍繞開寧遠、錦州,從龍井灣等地攻入了關內,直奔北京而來,甚至都已經打過了盧溝橋,這便是“己巳之變”。

此時的袁崇煥還在遼東,並且斬殺了與自己不和的毛文龍,毛文龍的部將驚懼之下譁變了,袁崇煥正要鎮壓,卻聽說了皇太極進攻北京,不由趕緊回援,而譁變的孔有德等將士皆被徐光啟的學生,登萊巡撫孫元化收編了。

但袁崇煥回援的太慢了,並且回援之後,也僅僅只能與皇太極僵持,帶大明和後金士兵在德勝門、廣渠門等地展開了大戰,在這種情況下,三十三名葡萄牙銃師一來便上陣,靠著自己手中的長槍大炮,開火齊轟,將八旗騎兵再次炸的死傷慘重,潰不成軍。

皇太極見攻克北京不成,明軍又有長槍大炮此等“神器”相助,轉而和崇禎玩起了心理戰,以反間計構陷回京救援的袁崇煥。

恰好此時,北京的一群大臣們也都看袁崇煥不順眼,於是多方勢力齊發之下,崇禎竟然真的將袁崇煥下獄,由錦衣衛查處,皇太極見袁崇煥被抓,便迫不及待地班師回朝了,是一刻也不想再面對這些西洋的長槍大炮了。

只袁崇煥,竟然在被嚴刑拷打多半年後,被下令凌遲處死。

崇禎殺袁崇煥,一方面是受皇太極反間計和朝中大臣的影響,一方面則是真的見識到了這些西洋大炮的威力,如果能有一支成建制的大炮軍隊在自己手裡,那麼自己何愁天下不平呢?袁崇煥自然也就不重要了。

吳橋兵變

經過一番考量,崇禎特命孫元化帶著33個葡萄牙人駐守登萊,練兵備戰。

孫元化帶著這群“老外”,卻是以戰練兵,時常出海炮轟後金,曾經到了東江皮島,以不到二十發炮彈,轟死了近八百後金將士,一時之間令後金膽寒。

崇禎四年,皇太極再次攻明,明將祖大壽被困在了大淩河城,孫元華接到支援的命令,於是便令讓孔有德率兵前去支援。

這孔有德原本是毛文龍的人,本來就是叛兵,被孫元化接收,這次本想好好表現,但誰知孔有德帶領部隊到達吳橋之時,卻碰到到了大雪封路,只能暫時停兵。

但士兵雖然停下,可他們也是要吃飯的呀,但是此地的山東人和遼東士兵向來便是誰也看不慣誰,此刻竟然紛紛關起門來,不賣糧食給孔有德的部隊。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老也不發糧,人餓急眼了,那可就自己找食吃了,孔有德麾下的一名士兵,就這麼溜到了軍營周圍,看看能有什麼吃的。

不過倒也還真有,這士兵見一戶人家家門開著,院子裡一隻雞在溜達,當即眼睛直冒綠光,走進去就把這隻雞“撿走”吃了,誰知這戶人家是當地大戶王象春的家僕。

事發時人家在屋裡透過窗戶都看見了,並且隨即向王象春喊冤,請老爺做主,王象春為了顯示自己的威望,直接讓人把這士兵拉出來遊街示眾。

最終,被嘲諷的面紅耳赤計程車兵怒不可遏,老子在城裡下館子都不花錢,吃你只雞竟然還要被遊街?於是抽刀殺了這家人。

王象春的兒子不肯善罷甘休,告官要求嚴懲殺人者,而孔有德以及一眾部將們此時是又餓又氣,本來就是你們不賣糧給我們,這才把事情鬧成了這樣,我們是前去殺敵報國的,又不是土匪,現在居然還要我們來抵命。

最終,越想越委屈的孔有德等人,竟然一扭頭,掉轉了槍頭聚眾兵變了,這便是“吳橋兵變”。

兵變之後,再也沒有了道德壓力的孔有德,直接率眾殺回了山東半島,要找孫元化要個說法,孫元化聞言,派出了部將張燾帶領兵平定兵變,但誰知這個張燾和孔有德那可是老兄弟了,二人一見面,仗還沒打起來,便抱在了一起。

最終張燾竟然率部加入了孔有德,孫元化直接給孔有德送了一波援軍,沒打兩天,登州城破,駐紮在此地的六千明兵,以及三千戰馬、十萬餉銀,盡皆被孔有德笑納了,這些還都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二十門紅衣大炮、三百門西洋火炮,也都被孔有德收繳了,那支葡萄牙的銃師隊伍,也是死傷慘重。

三十三人,為大明朝廷征戰三年三個月,一直忠心耿耿,誰知卻是大明自己人叛變了。

孔有德帶著這支隊伍,在萊登等地肆無忌憚地燒殺搶掠,最終被祖大弼等人打敗,走投無路的孔有德向皇太極投降,以自己手中數萬士兵,尤其是那幾百門大炮為獻禮,求皇太極接納自己。

皇太極見信當即大喜,不僅接納了孔有德,並且還親自出城十里迎接孔有德入城,以示對其的看重。

至此後金也算是掌握了西洋先進的火器,大明朝廷辛辛苦苦練的火炮營,只能是給皇太極做了嫁衣裳。

徐光啟見狀,則是上書崇禎,兵沒了可以再練,我們可以再招募葡萄牙人來,練出一支火炮營。

並且徐光啟還給在澳門的葡萄牙人寫了兩封信,這兩封信的原稿現已經遺失了,只剩下了翻譯稿,被葡萄牙的一家圖書館收藏,在信中,徐光啟對葡萄牙作出了暗示:“如果葡萄牙人可以幫助大明打敗後金的話,那麼朝廷會允許葡萄牙人在華傳播天主教。”

見到這等條件,葡萄牙人動心了,再次派出了三百多名葡萄牙士兵,帶著武器前往北京,但誰知剛剛走到南昌時,事情卻發生了轉折。

原來有徐光啟等願意和葡萄牙溝通,願意和西方世界交流的先進派,自然便有視這些葡萄牙人為“蠻夷紅鬼”,視西方世界為未開化之地,視這些長槍大炮為奇淫巧技的保守派。

崇禎也不是天啟,不是一個“木匠手藝人”,並沒有那麼狂熱的“技術追求”,在這些保守派的極力阻止下,崇禎竟然真的覺得,讓葡萄牙人來幫自己的軍隊,是件很丟臉的事情,便遣散了這些葡萄牙人。

那就不用說別的了,死要面子活受罪,後金軍有火炮等先進武器,明朝沒有火炮等先進武器,那這場仗還怎麼打?

誰知還沒等到後金來滅明朝,明朝就被李自成的大順朝所滅了。

在現在的很多專家學者眼裡,如果有了這些長槍利炮在手裡,崇禎怎麼可能被李自成打敗,最終自縊煤山呢?正是保守無知的思想,讓崇禎放棄了最後的救國機會。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