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為民,兢兢業業處理國事,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為民,兢兢業業處理國事,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愛新覺羅·顒琰的畫像

公元1796年,清王朝第五任皇帝,36歲的愛新覺羅·顒琰登基,年號嘉慶。

他在位25年期間兢兢業業處理國事,一生勤政,凡事親力親為。

然而這樣一位一心為民的皇帝,卻沒有延續康乾盛世,這是為什麼呢?

在我看來這主要是兩方面原因,

第一是當時社會環境問題,

在乾隆後期,社會已經有頹敗的跡象,而在嘉慶上位時期,天災人禍不斷,使得這個國家走向衰敗。

第二是嘉慶自身的觀念問題,

過於守陳規,延續傳統,不知道從根本解決民生問題,所以造成不良後果。接下來讓我來一一分析。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為民,兢兢業業處理國事,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乾隆影視劇形象

要說社會環境問題,需要分為兩個時期,一則乾隆後期,留下的歷史遺留問題。二則嘉慶在位時期,天災人禍導致的問題。

這兩者都是使清王朝衰退,嘉慶無法延續康乾盛世的重要原因。

“吏治腐敗”致使國家無人可用

實際上,在乾隆執政後期,清王朝已經進入衰敗時期,

土地的高度集中、財政的嚴重匱乏、吏治的極端腐敗、軍備的嚴重廢弛,

這些問題讓這個國家變得千瘡百孔,也讓嘉慶在繼承皇位後萬般頭疼。在這之中,首當其衝的便是吏治腐敗問題。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為民,兢兢業業處理國事,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和珅影視劇形象

公元1800年,乾隆太上皇去世,嘉慶帝親政。這時的嘉慶血氣方剛,雄心勃勃,他已經看到晚清內部貪官汙吏導致的政局混亂的現象,想要挽救這個王朝。

於是在父親剛去世後,就抓住了被寵信20年的貪官和珅,

直接下旨抄家,共抄得白銀八億,相當於當時清王朝15年的收入。

由此可見,當時的清王朝貪官汙吏問題的嚴重。自古以來,政風的好壞都會影響國家的興亡。

官吏腐敗會導致貪汙問題,使官員沉溺於安逸的生活當中,對國家政事漸漸麻木,

最重要的是這樣會使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在職官員不作為,又沒有新鮮血液的加入,治理國家就無從談起。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為民,兢兢業業處理國事,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乾隆影視劇形象

“國庫虧空”和天災人禍導致社會動盪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就是國庫虧空。財政支付能力是衡量一個王朝是否強盛的重要指標之一。

到了乾隆後期,因為統治階級的大肆揮霍,使清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的現象日益嚴重。

據記載,乾隆晚年的時候,喜歡下江南,去了6次,每次去都會帶大量的隨從,共花費2000多萬兩白銀。這就導致國庫日漸空虛。到了嘉慶年間,因為財政上的危機,政府沒有辦法解決,竟然開創了買賣官職的制度,這樣的做法無疑是讓國家更難以治理。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為民,兢兢業業處理國事,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嘉慶影視劇形象

此外,嘉慶執政期間,天災人禍聚齊。當時洪水氾濫,淹沒了許多百姓的良田;蝗蟲災害更是讓本就不好的局面上雪上加霜,莊稼顆粒無收,一時間哀鴻遍野,大量百姓因為吃不飽飯餓死;加上地方官員的貪汙腐敗、增加稅收,迫使百姓們紛紛起義。

據不完全統計,清王朝曾遭受大大小小起義90多次。

在這種的情況下,嘉慶怎麼可能延續康乾盛世呢?當然除了外部環境原因導致清王朝衰敗,還有嘉慶自身觀念問題。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為民,兢兢業業處理國事,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嘉慶影視劇形象

固守陳規的理念使得清王朝走向衰敗

任何一個政權,都會有自己的治國理念。這個往往是根據執政者的思想而改變。在清王朝正值衰敗之際,

本應改革圖新的嘉慶,卻繼承了乾隆晚年保守的治國思想,固守陳規,

這才是導致清王朝最終走向沒落的根本原因。

嘉慶這樣固守成規思想的形成是因為乾隆,

他曾在詩中表達:“展禮珠丘思不匱,守成常念拓基難。”這展示出嘉慶的政治主張是遵循祖制。

當時得到了乾隆的肯定,於是就更加強化了他的觀點。

但實際上,事物是不斷髮展的,不能用過去的眼光看待現在的世界。

這樣固守陳規的思想觀念,使國家錯過了很多變革和發展的機會。

這種思想危害很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重用平庸保守官員,二是不思改革。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為民,兢兢業業處理國事,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曹振鏞影視劇形象

嘉慶一生勤政,可以說是“一日萬機”,

但介於和珅專權的那件事,他一生都不敢重用有能力、能創新、敢擔當的官員。

嘉慶重用的朱矽、曹振鏞等人雖然勤政,但並沒有改革的想法以及治世的才能。

曹振鏞為官的處事之道是,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會按照規矩慎重處理。他曾被人嘲笑為“庸庸碌碌曹丞相”。

而且曹振鏞不僅自己小心翼翼,墨守成規,還不允許言官議論朝政。

曾有一次,他告誡御史道:“毋多言,毋豪意興”,使言官不得不緘默不言。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為民,兢兢業業處理國事,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嘉慶影視劇形象

實際上,曹振鏞的當政,是保守政治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皇帝的態度。也不是說保守不好,但就清政府而言,正處於一個社會變革的拐點,

處理好改革問題,則可以維持盛世,處理不好,只能走向滅亡。

而嘉慶顯然沒有處理好改革問題。

嘉慶四年,陝甘總督松筠奏請將私鹽私鑄二項悉行馳禁。用來增加收入,解決當時的財政問題。

但嘉慶生氣道:“所見殊屬迂謬,斷不可行。”

他說:“試思私鹽私鑄,律有明禁,系開國以來祖宗定製,豈得輕易更張。”並且他還嚴禁各地辦工礦事業。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為民,兢兢業業處理國事,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康熙影視劇形象

其實這就顯現了,嘉慶在面對民生問題時,首先想到的並不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而是謹遵祖訓,祖宗之法不可變。但這樣並不能解決國家根本問題,再加上朝廷內部的各種危機,清政府自然慢慢地走向了衰落。

我認為在這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嘉慶之所以不敢輕易更改祖制,實際上和他的經歷有關。乾隆和康熙都很熱衷於微服私訪,這樣可以更深入地瞭解百姓,知道民間疾苦。

然而嘉慶是一個久居深宮的皇帝,他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也沒有財力出宮私訪。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為民,兢兢業業處理國事,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嘉慶影視劇形象

這就導致了嘉慶雖是皇帝,但關於外面的事,只能聽朝中大臣彙報,說的對不對,情況如何,嘉慶沒有自己的判斷依據,只能按照祖訓。

而且乾隆等人有很高的政績,嘉慶認為跟著他們的步伐走,不會出問題。

所以才如此墨守成規,不敢越雷池一步。尤其是對於國內大事,更是如此。

雖然嘉慶這一生勤政為民,凡事親力親為,但最終卻沒有延續康乾盛世。這裡面固然有歷史遺漏和天災人禍的問題,

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嘉慶自身見識不足導致目光短淺,形成固守陳規的觀念,

只知道遵循祖訓,不知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最終帶著國家走向衰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