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是王安石刨了北宋的根,還是司馬光毀了變法,阻礙了大宋的中興?

關於王安石以及王安石變法,與北宋的滅亡之間的關係,一直存在爭議,今天我們也來討論一下。我姑妄言之,大家姑妄聽之。

流毒四海

近代以前,王安石的風評很不好,宋高宗趙構把王安石歸為北宋滅亡的元兇;

理學宗師朱熹說,王安石變法是:“群奸肆虐,流毒四海。”

南宋文人羅大經對王安石的評價是:

“國家一統之業,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復合者,秦檜之罪也。”

竟然把王安石和秦檜並列為宋朝兩大罪人。

現代人看了直呼離譜!

是王安石刨了北宋的根,還是司馬光毀了變法,阻礙了大宋的中興?

宋高宗、朱熹與羅大經代表的是朝廷和士大夫對王安石的評價,那麼在民間又是怎樣的呢?

會不會有反轉?

明代馮夢龍的代表作之一,《警世通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拗相公飲恨半山堂。

拗相公就是王安石,有一天,他穿著便裝到民間去走訪,碰見一位老婦人把自家喂的豬叫“拗相公”,又有小孩子用王安石來稱呼雞。

雖然這種民間流傳的小故事大多都是編的,但或多或少也能反映出老百姓對王安石的觀感並不好,甚至有些恨這位主持變法的拗相公。

第一完人

到了清末,局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梁啟超開始為王安石翻案,稱之為“三代以下第一完人”。

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當之矣。——梁啟超《王荊公》

梁啟超為什麼要為王安石平反?

答案其實非常簡單,梁啟超和康有為可是“百日維新”的主要推動者和執行者。

梁啟超的處境,與王安石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

當時的國家內有弊病,外有強敵,年輕的皇帝,強勢的太后,實權派的反對者,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

兩次變法的結果也很相似,都失敗了。

不管是為公還是為私,梁啟超都天然地站在王安石一邊,自然要大力抬高王安石的歷史地位,捧王安石就是捧梁啟超自己,王安石有多偉大,梁啟超也就有多偉大。

雖然戊戌變法最終失敗了,但梁啟超等人在民間擁有了極大的聲望,變法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人人都知道,再不變法,馬上就有迎來亡國滅種的危機。

變法派王安石的形象也立刻變得高大起來。

到如今,人們在頌揚王安石的同時,還不忘把司馬光拉出來臭罵一通。

道理很簡單,王安石是主持變法的,司馬光是反對變法的;既然王安石成了“完人”,那司馬光自然要被打成大反派,誰讓他們是站在對立面的呢?

於是,連王安石在歷史上的惡評,都怪罪到了司馬光的頭上。

修修改改的“實錄”

元代脫脫修《宋史》,大部分是直接照抄宋代歷朝的“實錄”,其中王安石的傳記資料主要來源於《神宗實錄》。

那《神宗實錄》跟司馬光又有什麼關係呢?

按字面意思,所謂實錄,應該是如實記錄宋神宗時期發生的一些事情。但實際上,《神宗實錄》曾經多次修改,第一次修改就是司馬光主持的。

是王安石刨了北宋的根,還是司馬光毀了變法,阻礙了大宋的中興?

大家都認為,司馬光修改《神宗實錄》的時候,可勁地抹黑王安石,編造了許多子虛烏有的故事,詆譭王安石。

於是,司馬光死後,章惇又重修《神宗實錄》。

章惇是誰?王安石變法的得力干將之一。

所以,章惇版的《神宗實錄》,調門與司馬光版的完全反了過來,王安石的形象立刻變得偉大,光明,正確。

結果,這傢伙用力過猛,大家都看不下去了,你這也太不尊重事實了!

實際上,圍繞王安石和王安石變法,支持者和反對者已經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黨。

到了著名的書畫藝術家宋徽宗繼位之後,被這群人吵得腦瓜子疼,乾脆再修改一次,希望能調和雙方的矛盾,讓他們都閉嘴。

在這第三次修改《神宗實錄》的過程中,貌似強大的宋朝,被金國打得稀里嘩啦,於是大家痛定思痛,先把黨爭放一放,先思考一下,堂堂大宋怎麼淪落到如此地步。

最後一致認為,都怪王安石變法禍國殃民。

於是宋高宗趙構又下令第四次修實錄,再次將矛頭指向了王安石。

變法的功過

那麼,王安石變法,到底是讓北宋變強了,還是刨了大宋的根,讓國家走向了衰亡?

王安石為什麼要變法,他變法的目的是什麼?

這些,教科書上已經說得非常詳細,我們就不再贅述了。

今天,我們主要說一說王安石變法的功過。

客觀地說,王安石變法可以說是北宋最後的一次自救變法。在變法期間,北宋國庫充裕,軍隊戰鬥力提升,邊防穩固,與夏、遼之間的大戰也沒有落下風。

是王安石刨了北宋的根,還是司馬光毀了變法,阻礙了大宋的中興?

但是,在北宋朝廷內部,反對變法的聲音太大了,而王安石的態度又過於強硬,手段過於粗暴,由此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黨爭。

反對變法的,包括宮裡的太皇太后、皇后,以及朝堂上幾乎所有正直的大臣。

面對這些反對的聲音,王安石喊出了著名的“三不足”口號:

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這些有能力的大臣全都反對變法,怎麼辦?王安石的做法是,直接驅逐、貶謫:

御史中丞呂公著“以請罷新法出潁州”;“御史劉述、劉琦、錢鑼、孫昌齡、王子韶、程顥、張戩、陳襄、陳薦、謝景溫、楊繪、劉摯,諫官範純仁、李常、孫覺、楊宗愈皆不得言,相繼去”;“翰林學士範鎮三疏言青苗,奪職致仕”;歐陽修乞,“乃聽之”;“富弼以格青苗解使相”;文彥博言市易與下爭利,“出彥博守魏”。

但是,變法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執行。

且不說王安石沒有三頭六臂,即便是有,也是遠遠不夠的。

於是,王安石大力提拔新人,如呂惠卿、章惇、蔡確、曾布、呂嘉問等人。

這些人或許有能力,但人品存在很大的問題,可是無人可用的王安石已經顧不上這些了,只要支援變法就行。司馬光、蘇轍他們倒是方正君子,可人家旗幟鮮明反對變法!

是王安石刨了北宋的根,還是司馬光毀了變法,阻礙了大宋的中興?

當呂慧卿、章惇、蔡確等人成了王安石的左膀右臂之後,新法是有人推行了,可是由於用人不當,加之配套設施不到位,王安石操之過急的結果就是:最終呈現的效果,卻與王安石的初衷相去甚遠,甚至背道而馳。

一些惠民的新政,反而成了害民的惡法。

比如青苗法,王安石原本是為了切斷大地主,官紳伸向百姓的罪惡之手,提供低息貸款,同時為朝廷增加收入。

可是執行的時候,地方官強行攤牌,逼迫很多原本不需要借貸的百姓借青苗錢。有些官員在借款還沒到期的時候,因為擔心百姓收成不好,又要求提前還款。

普通的百姓能有多少家底?莊稼還沒收就被逼著還錢,怎麼辦?

只好又去找地主借高利貸。

這不是割百姓的肉嗎?讓百姓有苦無處告,去告官還給你一頂誹謗新政的帽子。

所以,王安石變法不但得罪了上流社會的既得利益者,傳統守舊的大臣,又弄得民間怨聲載道,最後連他最大的支持者宋神宗都開始動搖了。

是王安石刨了北宋的根,還是司馬光毀了變法,阻礙了大宋的中興?

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後,王安石變法正式宣告失敗。

王安石與司馬光

司馬光原本與王安石私交不錯,但因為變法走向了對立面,成了新政最堅定的反對者之一。

以至於有人說,不是王安石變法刨了北宋的根,而是司馬光毀了新政,阻礙了大宋的中興。

在這裡,說一點我自己淺薄的看法,站在各自的立場,王安石和司馬光都沒有錯,他們兩人之間也沒有私人恩怨,兩人的人品都很不錯,就跟他們的文學作品一樣。

王安石推行變法是為了富國強兵,司馬光反對變法也是為了穩固大宋的根基,因為王安石太操之過急了,變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嚴重的問題。

但無論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都沒有想到,這一場圍繞變法的爭論,會發展成曠日持久的黨爭,導致北宋滅亡的不是王安石變法也不是司馬光毀了變法,而是因變法造成的黨爭啊。

黨爭嚴重到了什麼程度?

連大才子蘇軾這樣不怎麼參與政治的人都被波及到,晚年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直到宋徽宗時大赦天下才被赦免,卻在回京途中病逝。

是王安石刨了北宋的根,還是司馬光毀了變法,阻礙了大宋的中興?

其實在王安石變法之前,范仲淹就曾經嘗試過變法。

或許是因為范仲淹的溫和變法沒有取得成功,還引發了黨爭,讓王安石堅定了“沉痾需要下猛藥”的決心?

可是,變法必然要得罪既得利益集團,想要成功就需要扶持或製造出新的獲利者同盟,同時還需要最高權力機關的堅定支援。

這些,王安石都沒有,他想要讓國庫充盈,實質上卻是透過掠奪民間財富實現的,他想抑制大地主造福普通百姓,卻把這兩者同時得罪了。

最終,北宋滅亡了,王安石自己也被宋高宗趙構釘在了恥辱柱上,他的那些新政干將,呂惠卿、蔡確、章惇、曾布,一個個名列宋史的《奸臣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