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包拯出殯時,為什麼會有21口棺材同時從城門抬出?此舉盡顯大智慧

明政清廉斷奇案,剛正不阿斬皇親。世上若無公道在,一筆一言辨是非。

中國歷史上斷案入神的清官、明官不在少數,諸如狄仁傑、宋慈等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人物,但要是說人們印象最深的,那還是莫過於黑臉包公——包拯了。

包拯出殯時,為什麼會有21口棺材同時從城門抬出?此舉盡顯大智慧

提起包拯的大名,如今的人們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其是在“包公戲”的誕生之後,包拯已經成為了百姓心中的一代“神人”,是正義的代名詞,是清官、明官的標榜。

包拯一生斷案無數,天下無人不知其威名,哪怕在朝堂之上,大小官員也對他尊敬有加。

包拯病逝時,驚動朝野,他在出殯時,更是有著21口棺材從城門同時抬出。為了他,甚至盜墓行業還多了一項規矩。

01 清正廉明“包龍圖”

如果要問包拯審理的那一起案子最為“出色”,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鍘美案》了。

包拯出殯時,為什麼會有21口棺材同時從城門抬出?此舉盡顯大智慧

這起案件體現了包拯的公正嚴明,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理念。

案子的審理結果可謂是大快人心,也讓人們對於包拯的崇拜再次得到了昇華。

可僅有部分人知道,《鍘美案》其實並不是真實的案件。

這不過是“包公戲”中,為了體現包拯的工整所杜撰出來的劇情需要而已,但是這也恰恰體現出了人們對於包拯的崇拜之情。

此外,我們許多耳熟能詳的包大人審理的案子其實也有一部分都是杜撰出來的。

雖是如此,包拯一生之中斷案無數,而且他本人也確實是一位剛正不阿、清正廉潔的好官。

在那個重文輕武,“千里為官只為財”的年代,包拯絕對是宋朝百官之中的一股清流,甚至清到他根本就不是很在乎官職。

包拯出殯時,為什麼會有21口棺材同時從城門抬出?此舉盡顯大智慧

包拯其實早在28歲的時候,就已經考中了進士,他本可以入朝為官。

可他的父母年紀老邁捨不得包拯離家太遠任職,包拯就索性放棄了官職,轉而回家照顧年老的父母以盡孝道。

之後幾年間,包拯的父母相繼離世,但是他心中仍是糾結不已,還是不想入朝為官,只想在父母的墳前陪伴父母。

後來,在鄉親們的勸說下,包拯才重整旗鼓,踏上了仕途之路。

為官一方的包拯清正廉潔,諸事親力親為。

在他的心中,只有是非沒有人情,甚至在他位高權重之後,有親戚借他的名聲胡作非為,他也斷然大義滅親,不允許有人違法亂紀。

包拯出殯時,為什麼會有21口棺材同時從城門抬出?此舉盡顯大智慧

正是他這樣的形式作風,才使得他獲得了百姓們的愛戴,不過,包拯的剛正不阿,對於百姓來說是天大的好事,但是對於那些同朝為官,缺項以權謀私的貪官汙吏來說,包拯卻極大的影響了他們的利益。

因此,包拯也“不經意間”得罪了許多人,不顧包拯一向潔身自好,演繹律己,因此也從未被那些有心加害於他的人,找到把柄。

02 21扣棺材同時出城

嘉祐七年,包拯突然得了怪病,並且病情極為嚴重。

雖然皇帝在得知他生病之後,又派遣御醫為他診病,又蒐集良藥贈送於他,但是他的病情仍然不見好轉,僅僅十餘天便不治身亡。

關於包拯的死因眾說紛紜,還有許多人認為是有人故意下毒,謀害這位青天大老爺,但是經過後世的證實,這種可能性極小。

包拯出殯時,為什麼會有21口棺材同時從城門抬出?此舉盡顯大智慧

關於包拯的死因這裡暫且不談,但是在他出殯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

包拯出殯當日,全城百姓都自發地前來為他送行。

街道兩旁人滿為患,正當大家都準備一路跟隨包拯的出殯隊伍之時,卻發現從保證函家中,陸陸續續地抬出了21口棺材。

不僅如此,這些棺材所走的路線也都不相同,他們三個分為一組,分別從七個城門口駛出,並且在出生之後又都各自前往了不同的方向。

這讓前來送行的百姓迷茫不已,因為誰也不知道究竟哪口棺材之中,存放的是包拯的“真身”,也不明白這位青天大老爺為何選擇此種出殯的方式。

包拯出殯時,為什麼會有21口棺材同時從城門抬出?此舉盡顯大智慧

其實包拯此舉可謂是大有文章,盡顯其大智慧

首先,他正是為了防止自己出殯之時,引起城中百姓的騷亂,因此才“故佈疑陣”,讓百姓們難分真假。

既然不知道該隨著那路隊伍走,那就只好留在城中,哪都不去了。

其次,包拯生前為了替天下百姓申冤,無意間得罪了許多有權勢的人。

包拯生前自然是不怕他們,也無愧於心,但是他死後,難免有宵小之輩禍亂他的墳地,甚至擾亂他家宅的安寧,因此他才讓21扣棺材分別前往不同的地方,讓那些有心“加害於他”的宵小之輩找不到方向。

03 心繫百姓的包公

值得一提的是,清正廉潔一生的包拯,縱使在身死之後,仍然不肯行奢靡浪費之舉。

包拯出殯時,為什麼會有21口棺材同時從城門抬出?此舉盡顯大智慧

除了真正存放包拯屍體的那口棺材被下葬了之外,其餘的那20口“疑棺”都在包拯出殯之後,分發給了需要棺材的百姓們

在那個年代,定製一口棺材價格不菲,更別說是包拯使用的了。

雖然說不上價值連城,但是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也算得上是昂貴之物了。

更何況,但是的人們並不排斥棺材,甚至在“升官發財”這種寓意的影響下,還有許多文人寧願花錢,也要“提前”給自己定製一口棺材躺上一躺了。

包拯此舉再一次感動了許多百姓,也讓他愛民的聲名再次登上了一個臺階。

無論生前死後,包拯的一言一行,都無愧於“清廉”二字,這也是他歷經了無數歲月,仍然能夠成為百姓心中,“神明”一樣的存在的原因。

包拯出殯時,為什麼會有21口棺材同時從城門抬出?此舉盡顯大智慧

在包拯死後,為了感激他對於百姓們所作出的貢獻,盜墓行業從此還立下了一個規矩,那就是無論各個盜墓門派,團伙,此生見到包拯墓一定要避而遠之,不得損壞半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