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陳友諒六十萬被朱元璋打敗,不是運氣,劉伯溫獻此兩計奠定乾坤

民間流傳“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劉伯溫人稱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有神機妙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謀略。

陳友諒是元末農民起義的領袖,1357年九月斬殺反徐壽輝的倪文俊,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1359年,襲殺趙普勝,挾持徐壽輝,自立為漢王。次年,攻陷鳩州,殺徐壽輝,隨即登基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

陳友諒六十萬被朱元璋打敗,不是運氣,劉伯溫獻此兩計奠定乾坤

短短几年,陳友諒集結了六十萬大軍,佔據江西、湖南和湖北地區,掌握了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一股強有力的割據勢力。在1363年,陳友諒嚮應天府發起進攻,打算兼併朱元璋的區域。

朱元璋是佔領濠州郭子興的部下,也就是現在的安徽鳳陽縣以東的區域,郭子興死後,朱元璋成為了農民起義軍的領袖。

朱元璋雖是農民出身,但是為人豪爽,頗有帥才之風,他廣納人才,招兵買馬,很多貧民百姓投靠他,他的軍隊日漸壯大,在1363年時,朱元璋已經有二十萬的軍隊,雖然很多是臨時組建,但也算是個不小的割據勢力。

當眾將得知陳友諒帶領六十萬大軍時,軍中很是混亂,有很多將領建議儘早投降,可以得到好的待遇;一部分人建議潛逃,本就是農民,大不了回家種地,把自己的性命丟了不值;只有少數願意誓死拼殺,決不投降。

朱元璋在此時猶豫了,如此的人數懸殊,如此的戰鬥力,如果陳友諒大軍至此,不戰自敗。朱元璋廣納賢才,當時劉伯溫也剛來軍中不久,朱元璋半信半疑的問劉伯溫,如之奈何?

陳友諒六十萬被朱元璋打敗,不是運氣,劉伯溫獻此兩計奠定乾坤

劉伯溫道:“臣以為,主張降敵和逃跑的那些人都該被斬首”。朱元璋大驚,面對大軍,武將尚不能淡定,此謀士竟安穩泰山。朱元璋詢問良策,劉伯溫言道:“陳友諒雖然是一位猛將,但是沒有謀略和大智慧,兵將雖多,遠道而來必然疲憊,急於速戰,我軍養精蓄銳,伺機誘敵深入,多鼓舞戰士,大力的獎賞,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何愁不勝。”

劉伯溫第一計策:詐降

劉伯溫舉薦康茂才,他和陳友諒是故友,而且是朱元璋的心腹,寫信給陳友諒佯裝投降,作為內應,裡應外合把朱元璋大軍全部殲滅。陳友諒看到此信,因為是故友,再加上大軍壓境,投降本就是常事,陳友諒信以為真,以約定之地點和時間,共同進攻朱元璋。

陳友諒親率水軍向約定地點駛去,但是多次喊叫,並沒有見到康茂才,這時陳友諒大驚受騙了,但是朱元璋早已整軍待發,大軍圍攻陳友諒,陳友諒丟棄百餘戰船,奪得一艘小船,在親兵的護衛下逃跑。陳友諒帶來的水軍多被斬殺,兩萬多人投降,成為了俘虜。

應天戰敗,陳友諒軍心大亂,朱元璋趁機西進,佔領黃州、興國、吉安、臨江等地,控制區域不斷擴大,人數日益增長。

陳友諒六十萬被朱元璋打敗,不是運氣,劉伯溫獻此兩計奠定乾坤

對於戰敗的陳友諒必然不服,因為故友的欺騙,他開始不相信別人,而且陳友諒算是一位將才,並不是帥才,在謀略上比較薄弱。幾年後,陳友諒集結大軍再次討伐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後,率領二十萬大軍抵禦,兩軍在潘陽湖展開戰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上一次陳友諒大軍慘敗,但是實力尚存,而且陳友諒為了此次戰鬥,準備的很充足,在戰船上就比朱元璋強過百倍。陳友諒戰船高大而且綿延幾十裡,朱元璋只有幾十艘小船,兩軍對峙,朱元璋沒有勝算,儘管朱元璋部下勇猛,但是勢力差距稍大。

不是帥才,在謀略上比較薄弱。幾年後,陳友諒集結大軍再次討伐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後,率領二十萬大軍抵禦,兩軍在潘陽湖展開戰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上一次陳友諒大軍慘敗,但是實力尚存,而且陳友諒為了此次戰鬥,準備的很充足,在戰船上就比朱元璋強過百倍。陳友諒戰船高大而且綿延幾十裡,朱元璋只有幾十艘小船,兩軍對峙,朱元璋沒有勝算,儘管朱元璋部下勇猛,但是勢力差距稍大。看到這裡,也許大家會想起赤壁之戰,周公瑾火攻曹操戰船,大勝曹操百萬雄師,對於號稱諸葛武侯的劉伯溫必然知曉。劉伯溫深夜探帳,看到朱元璋焦慮萬分,走向前去,告訴朱元璋用火攻,只需小船數艘、

稻草、燃油和火藥,趁著風勢點火棄船,必然火燒陳友諒大軍。

潘陽湖大戰,是我國水戰海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小擊大,投入少,獲勝高的一場著名戰例。此次戰役後,陳友諒在亂軍中戰死,許多軍隊被朱元璋收編,區域邊際廣闊,為日後北伐和滅元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一直以為區域大,人員多就是王道,其實更重要的是謀略和善於採納良言的心,對於此等懸殊,朱元璋靠一人之力和謀略,必然死無葬身之地,更不用說什麼黃袍加身,千古一帝了。劉伯溫為大才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