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官二代的總數,超過了官員的一半,宋朝絕不是文人的天堂

官二代的總數,超過了官員的一半,宋朝絕不是文人的天堂

對於大宋王朝,很多人非常渴望,認為宋朝是古代文人的天堂。因為科舉制度在宋朝已經非常成熟,各級官員基本上都是科舉出身,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為了鼓勵讀書人參加科舉,甚至出現了“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的說法。但這僅僅是表面現象,宋朝統治時期,官二代的數量超過了所有官員總數的一半,科舉制度出身的官員,僅僅是一小部分。

官二代的總數,超過了官員的一半,宋朝絕不是文人的天堂

首先,我們聊一下什麼是蔭封制度。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對於那些勞苦功高或者戰功赫赫的官員們,朝廷會有一定的特殊待遇。例如官員去世以後,官員的子孫後代能夠得到朝廷的賞賜,例如耕地、爵位、宅邸,甚至是官位。這就是蔭封的雛形,一般只針對中高階官員,低階官員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

蔭封制度從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步形成規模。到了隋唐時期,蔭封制度已經非常成熟了。例如宰相的兒子,不經過任何科舉考試,就能直接得到七品的官職。很多讀書人十年寒窗,都不一定能夠考中科舉。所以說,大家的起點是不一樣的。在唐朝300多位宰相中,超過五分之一的宰相都是蔭封出身,屬於標準的官二代。

官二代的總數,超過了官員的一半,宋朝絕不是文人的天堂

唐朝的科舉制度非常嚴格,每次科舉考試只能錄取200多人。其實,蔭封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科舉考試的數量。由於唐朝注重邊功,因此,很多人還是非常尚武的。一些青年渴望在沙場上建功立業,而不是擠破頭去參加科舉考試。但是進入宋朝統治時期,宋朝採用了重文輕武的策略,為了統治安全,利用文官壓制武官。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宋朝開始極力扶持文官,造成了文官數量嚴重失衡。大量的青年投身讀書事業,造成武將數量減少,出現了缺乏名將的情況。隨著大量的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宋朝科舉考試的錄取人數大大增加,比唐朝增加了一倍以上。但是由於參加的讀書人太多,實際錄取的比例甚至還低於唐朝的水平。由於官員的數量太多,給宋朝造成了很大的財政負擔。

官二代的總數,超過了官員的一半,宋朝絕不是文人的天堂

此外,宋朝的蔭封程度到達了非常瘋狂的程度。在此之前,只有中高階官員的直系後代能夠得到蔭封。但是到了宋朝統治時期,除了直系後代以外,旁支親屬和門客也能得到蔭封。在宋真宗在位時期。宰相王旦去世以後,“錄其子、弟侄、外孫、門客、故吏授官十數人。”

這僅僅是一個縮影,除了王旦,其他的官員也有類似的情況。到了宋仁宗在位時期,冗官的數量已經非常龐大,當時稱“十倍於國初。”面對數量龐大的官員隊伍,范仲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假有任學士以上官經二十年者,則一家兄弟子孫出京官二十人,仍接次升朝,此濫進之極也。”很多崗位都是幾個人甚至十幾個人共同擔任,出現了非常複雜的情況。

官二代的總數,超過了官員的一半,宋朝絕不是文人的天堂

在《水滸傳》中,太師蔡京的兒子胸無點墨,卻蔭封成為了江州知州。高俅的侄子高廉,地痞流氓出身,卻成為了高唐州的知州。無論是是名臣還是佞臣,子孫後代都能夠得到蔭封。由於蔭封太廣,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有的事情一旦開展,想重新收手是非常困難的。北宋王朝的情況如此,南宋王朝則繼承了北宋一系列的劣根,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李心曾經記錄了南宋時期的官員比例,撰寫了《嘉定四選總數》。按照這本文獻的紀錄,在南宋統治的中期,蔭補出身官員佔57%,科舉出身官員僅僅佔了28%,由此可見,朝廷很多官員都是蔭封官,大量的官二代充斥朝堂,其中的很多人其實並沒有什麼能力。

官二代的總數,超過了官員的一半,宋朝絕不是文人的天堂

鑑於宋朝蔭封太多的問題,後來的一系列王朝都吸取了經驗教訓。進入明清時期,雖然也有蔭封,但數量已經大大減少。而且隨著文官集團的形成,那種蔭封官會遭到排斥。只能擔任一些虛職,根本無法獲得實權。尤其是明朝的文官集團勢力很大,各個部門的官員基本上都是科舉出身,如果不是進士出身,都不好意思在明朝官場工作。

蔭封官遭到了很大的束縛,為了打破這一情況,很多官員的後代也在努力讀書,積極參加科舉考試。一旦通過了科舉考試,獲得了進士的頭銜,便不再被排斥,自己也是正兒八經的文官。到了清朝統治時期,蔭封制度更加嚴格,而且條條框框更多。甚至普通親王的爵位都不能世襲,自己的兒子最多就是郡王。

相關文章

頂部